人性本恶是谁的思想(精选119句)

2023-06-18 10:07:33

人性本恶是谁的思想

1、人的本性,因贪图利益就不推辞谦让;因忌妒憎恨就不忠诚信实;因喜好声色就不讲就礼义文理。

2、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3、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至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为人而主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人性本恶是谁的思想)。

4、荀子的学说的确传承于儒家,其观点也属于“教人为善”的。但荀子的学说也有其完全不同的特性:

5、译文:尧统治天下的时候,他的住房简陋,茅草盖的屋顶都不加修剪,栎木做的椽子都不加砍削;吃粗糙的粮食,喝野菜煮的羹;冬天穿小鹿皮做的袍子,夏天穿葛布做的衣服;即使现在的看门人,穿的吃的都不会比这更差了。禹统治天下的时候,亲自拿了农具干活,给百姓带头,累得大腿上没有肌肉,小腿上不长毛;即使现在奴隶的劳动都不会比这更苦了。按这样的情况推论,古代让出天子地位的人,好比是脱离看门人的生活,摆脱奴隶的劳苦,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并不值得称赞。今天的县官,一朝死了,子孙世世代代还可乘车,所以人们看重官职。因此人们对于让位的事,可以轻易辞去古代天子的地位,却难以丢掉现在县令的地位,其原因是利益大小的实际情况不相同。

6、 “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是以奸臣者。召敌兵以内除,举外事以炫主,苟成其私利,不顾国患”。

7、说到愿景,很多公司没有,但职场人基本能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但管理思想是什么,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没概念,大家更多的是用工具,但只有工具,没有思想,管理极有可能就变形,甚至失败。

8、是生物就要生存,就一定要求生。既然一定要求生,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回避它。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从这一点来看,荀子直指人的本性,较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因人情”的一面。

9、出自韩非著作中的成语典故比比皆是,是中国文学的璀璨结晶:

10、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

11、那么,荀子的学说真的是认为“人性本恶”吗?

12、 “夫卖庸而播耕者,主人费家而美食,调布而求易钱者,非爱庸客也,曰:如是,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庸客致力而疾耘耕者,尽巧而正畦陌畦畤者,非爱主人也,曰:如是,羹且美,钱布且易云也。此其养功力,有父子之泽矣,而心调于用者,皆挟自为心也。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13、今天我们知道,所谓仁者无敌、正义必胜之类的话,要么是一厢情愿的自欺欺人,要么是教育少年儿童的善意的谎言,不过时至今日也确实还有人信这个;所以那些单纯的人在进入社会之后总会很不适应,他们还拿学生时代那套“对与错”的逻辑来生活,社会却按着“强与弱”的逻辑在行事;(人性本恶是谁的思想)。

14、的确,“伪”在《荀子》那里就是“人为”的意思,但杨倞和《四库全书》的编辑说对了结论,却搞错了训诂过程。“伪”应该是个形声字,右边的“为”是它的声旁。这种错误很常见,经常有人把汉字用会意字的解读方法解读出深刻的涵义来,其实呢,很多字都不是会意字;

15、汗马功劳见微知著老马识途良药苦口论功行赏眉睫之祸

16、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17、道家老子说,这战争年代的尔虞我诈,是因人们违背自然过度逐欲。

18、华而不实唇亡齿寒自相矛盾深不可测讳疾忌医三人成虎

19、2021年10月8日,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文化和旅游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市场执法监管。据悉,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各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会同行业管理部门。

20、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提出来的,也是我们现在普遍都愿意承认的。荀子也有提出了一个观点,人性本恶。这是他们相互争论的地方,估计最后是孟子获胜了吧,不然也不会是人之初性本善更让我们所熟知。但是人性本恶其实也很有道理,也只能是说他们的观点不太一样吧。

21、人性本恶是荀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石和思想根核。我想,荀子之所以不被后来人重视,乃至饱受争议。他的两个学生李斯、韩非子归入法学学派,故有人也把他归入法学的行列;另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则应他所提出了“性恶论。

22、还有势,势代表的是权位、权力,帝王必须同时兼备两种威权,就是定制法的权力与施法的权力,也就是说有权别人才会遵从,所以帝王需要定于一尊。这就是韩非关于势的理念。

23、而善和恶的界限,从荀子之“性恶论”来看,在“守礼与不守礼”间,于颜小二来看,就在人的“一句话”间,毕竟,这“礼”的制定者,还是人;而在思想家眼里,或许这界限,从一开始就不明显。以孔子、老子学说为基的荀子性恶论就颜小二对荀子思想的了解,荀子议论“恶”,是基于世俗社会的,他议论得十分落地。

24、而荀子虽然认为人性本恶,仁义在生性天情之外,但君子“化性起伪”,“强学而求有之”。先天没有的,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具备。所以先天有没有并没有关系,关键是要看后天能不能拥有。

25、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

26、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27、圣人都是擅长作伪的人,也就是擅长扭转天性的人,圣人和坏蛋的天性其实完全一样,也就是说,圣人也和我们一样是天生的坏蛋。只不过圣人认识到了这一点,通过后天的努力变恶为善,还能影响别人来效法自己。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在这里,天性其实没区别,但后天教养不一样;

28、法家的核心学说,是“法”、“势”、“术”三者的结合,为帝王所掌控。

29、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30、译文:雇用工人来播种耕耘,主人花费家财准备美食,挑选布匹去交换钱币以便给予报酬,并不是喜欢雇工,而是说:这样做,耕地的人才会耕得深,锄草的人才会锄得静。雇工卖力而快速地耘田耕田,使尽技巧整理畦埂,目的并不是爱主人,而是说:这样做,饭菜才会丰美,钱币才容易得到。主人这样供养雇工,爱惜劳力,有父子之间的恩惠,而雇工专心一意地工作,都是怀着为自己的打算。所以人们办事给人好处,如果从对人有利处着想,那么疏远的人也容易和好;如果从对人有害处着想,那么父子间也会分离并相互埋怨。

31、 “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也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

32、荀况坚守着心里的正义,李斯同学却醒悟得很早。如果孔子遇到李斯这种质疑,最有可能的反应就是不理不睬;但荀况面对的是不同的时代,功利问题无论如何都避不开,所以要想宣扬礼义的话,不能只论对与错,而要讲明得与失;这是百家争鸣时代的言论技巧,要点有两个:

33、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与“性”相对的是“伪”。“伪”是人为、后天加工的意思。比如,仁义礼智信就是“伪”,是人为教化的结果。

34、我们知道,荀子提出的“性恶论”,最后还是在维护“礼仪制度”。这种时候,他的观点在表面上大抵应该是这样的:合“礼”的,是“善”,不合“礼”的,是“恶”。

35、经常看文章说谷歌的管理,上班时间想上就上,可以随时睡觉,可以干与工作不相干的事情,包括突然蹦进公司泳池游个泳。还看到很多公司实行高福利,零食任吃,上班时间自己定,甚至工资自己开。确实很让人向往,有很多公司效仿,结果破产的不在少数。

36、荀子强调“性恶”的目的是要表明他的思想:“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人性不能自善就必须依靠“师法”和“礼义”来使人为善,这实际上是在强调对人的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荀子最知名的一篇论述是《劝学》,其中说明人必须积习而为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强调“礼义”则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秩序,通过这种环境和氛围来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达到人心“向善”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37、我相信这种模式运作成功的公司是找对了人,学霸是不需要老师家长去监督的,职场精英,同样不需要,他们已经可以"修己以安人",他们需要的是信任。公司需要做的,是如何建一个互信的平台,这时候,人性本善的管理思想,很重要。

38、    但是,到了植物界就有了另一种自然特性,似乎在告诉我们性本恶。比如,植物生长中的顶端优势,就是一种性本恶的自然现象。几种植物生长在同一个空间或者区域,必定会争先恐后地长高、长大,它们本能地要吸收更多的养分和阳光,抢先占有各种外界资源,使自己变得更粗壮。这种现象恰恰说明性本恶是自然本能,自私、排他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合理选择,是一种自然天性。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人类世界,如果大家去同一个餐厅吃饭,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一定会赶早不赶晚,而且,先到的人一般会多吃多占,抢先使自己吃饱。

39、荀子的学说最为根本性的是主张“他律”。中国传统学说的主流为儒、道、佛三家,这些学说有一个共同点,即“自律”。自律是指人的本性是善的,就我们常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因此,人能够通过自我的修身养性最终成为圣人、真人或成佛,达到“至善”的境界。而荀子的“他律”则与之相反,认为人不能完全依靠自身修养而要通过外部的规范才能达到“至善”。他主张要用明确的规则和法制来规范人的行为,达到“教人为善”的目的。这种思想已经具备现代政治智慧的雏形,包含有“法制”的意识,这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是非常先进和超前的。

40、同时,荀子又继承了孔子“维护礼制”的“遗志”。他基于俗世视角,将维护社会秩序之“守礼”的行为,看为“善”,反之,纵情肆欲、不守礼法,则是“恶”。

41、守株待兔如虎添翼兵不厌诈蚕食鲸吞道不拾遗焚林而猎

42、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43、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44、他学的是帝王黄老之术,就是道家为主,儒家为辅的学问。

45、 夫驯乌者断其下翎焉,断其下翎则必恃人而食,焉得不驯乎?夫明主畜臣亦然,令臣不得不利君之祿,不得无服上之名;夫利君之祿,服上之名,焉得不服?

46、 “且万乘之主、千乘之君,后妃、夫人、嫡子为太子者,或欲其君之蚤死者。何以知其然?夫妻者,非有骨肉之亲也,爱则亲,不爱则疏。语曰:‘其母好者其子抱’。然则其为之反也,其目恶者其子释。丈夫年五十而好色未解也,妇人年三十而美色衰矣。以衰美之妇人事好色之丈夫,则身见疏贱,而子疑不为后,此后妃、夫人之所以冀其君之死者也……故后妃、夫人、太子之d成而欲君之死也,君不死,势不重。情非憎君也,利在君之死也”。

47、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韩非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为专制君主提供了富国强兵的思想。

48、为了推行法,需要庞大的官僚机构来实施,如何管理各级的官吏就需要术治,术治是指控制观察人际关系和察言观色并且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对皇帝来说就是约束臣子的规矩。做臣子的无拘无束爱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皇帝最怕看到的。这就是韩非关于术的理念。

49、以上三种路径其实并不矛盾,甚至可以相辅相成。朱元璋就是典范,一方面宣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用大情怀来凝聚广大人民群众;一方面认干儿子,用亲情笼络能人;一方面把重要将领的家属扣留下来当人质,谁叛变就灭谁全家。荀况肯定看不上这种黑社会做派,但朱元璋毕竟大赢家。

50、贵族的道家,居于管理者地位,管理中发现普通民众的不好管理,认为人们本质上是“恶”的。

51、译文:卫国有一对夫妻向神灵祈祷,妻子祷告:“但愿保佑我们平安无事,并赏赐我能得到一百来束布。”她的丈夫在旁边埋怨道:“为什么求这么少一点点呢?”妻子回答说:“唉!太多了,你就会拿去买个小老婆。”

52、第先顺着对方说,赞同对方的一部分观点,然后提升一个层次,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高维打低维”。

53、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54、“赏罚政策确实立竿见影,但它只会培养人们的商人心态,做事之前先算计一下如果是在打仗的时候,敌人给你开出了更好的条件,你就会想,投降才有最大的利益,还能逃避本国的惩罚,何乐而不为呢?只有信念才能形成最好的凝聚力,而要形成共同的信念,就要靠礼。礼,才是治国的最高原则。”

55、而荀子也认为不论善良如尧舜,还是残暴如桀纣,他们的本性是相同的,都有善恶两面。孟子和荀子虽然各自提出性善论与性恶论,但是人的本性相同也就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只不过是作为后天影响后的人性的参照原点而已。

56、荀子说的“性恶论”,是在否定人的本性?不!他只是说人的本性里面有“恶”的种子,但是种子本身并不是“恶”。

57、“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也就是说,“伪”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58、我国历朝历代,都不提倡老百姓看《韩非子》,《韩非子》是写给帝王看的。普通民众读《韩非子》可以体会他对人性自私自利的丑陋一面的洞彻与毫不留情的揭露,即便有些偏执,但仍不失其深刻。

59、在那个甚至有些迷信“鬼神”,在那个以“良善”自我标榜的年代,荀子的“人性本恶”,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在后来的好多年里,孟子的“性善论”很受欢迎,而荀子因“性恶论”被诟病了好多年。

60、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61、我们会说这些人从小缺乏家教。没错,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这个缘故。正因为教养的缺失,才使他们活得更本真,更像动物,不像我们那么虚伪,“伪”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它一般是指虚假和欺诈,但荀况重新解释说:

62、译文:君主懂得君臣之间利益不同的,才能称王于天下;认为利益相同,就要被臣下所挟制;与臣下共掌大权;就会被臣下所杀害。

63、荀子曾经说过:“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也。”也就是说,在荀子眼里,人身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特性如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等等,需要加以节制,在后天教化中合理压抑,以此让自己“守礼”,成为“善”的存在。

64、孟子认为人性善的一方面就是“义”,但是他又说“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也”,“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因此,孟子强调对人性善良的一面进行后天的培养,所以才会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说法。

65、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上,韩非认为帝王只能靠法、术、势来统治管理国家。韩非觉得,人的天性都是自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功利为基础,没有一丝一毫的情感因素可言。人一生出来就会趋利避害,这就是人的本能。韩非认为法律之所以可以建立并且长久的存在就是因为人性本恶。所以他主张利用人性的弱点,建立法律来治理天下。他说:"凡治天下者,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这就是韩非关于法的理念。

66、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孟子·告子上》一文中写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67、人的主张必须与环境条件相一致,所以荀子不可能是普通平民的身份,却去说贵族应该怎么行事,所以他干脆自称儒家,以免他人的讽刺。

68、郑人买履智子疑邻长袖善舞吹毛求疵滥竽充数欲速则不达

69、负薪救火盖世无双根深蒂固孤掌难鸣故弄玄虚寡不敌众

70、比如文明礼貌,这就是后天习得的,也就是“伪”。从训诂角度来看,唐朝学者杨倞(jìng)作过一部《荀子注》,说“伪”是一个会意字,单人旁加一个“为”,表;示“人为”。但凡不是出于天性而是出于人为的,都可以用“伪”来形容。后来《四库全书》的编辑们很推崇这个见解,说那些骂《荀子》的人搞不懂训诂,误以为《荀子》提倡“伪”这个概念是教人欺诈;

71、首先,荀子接受了道家的“自然之天”,这便注定他会去否定孟子性善论里的“良知良能”。

72、如果思想一下改变不了,可以尝试找并建立一些原则,这样能辅助思想过渡,比如“相信专业的力量”,“人无完人”,“一个人只能擅长有限的几个方向”,“大多数人都是想把事情做好的”等等。

73、译文:父母对于子女,生了男孩就互相祝贺,生了女孩就把她杀了。子女都出自父母的怀抱,然而是男孩就受到祝贺,是女孩就杀了的原因,是考虑到今后的利益,从长远利益打算的。所以父母对于子女,尚且用计算利弊相对待,何况是对于没有父子间恩泽的人呢?

74、上次留下的问题是:李斯用秦国强盛的现实来质疑老师荀况的王道兵法,如果你是荀况,你会怎样教育李斯这个功利心太重的学生呢?

75、颜小二今天要说的是,荀子之性恶论,是以“守礼”为善,对人的自然“本性”,并不是字面意义那般的绝对否定。

76、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荀况强调“敬其在己者”,而不要“慕其在天者”。甚至以对天的态度作为君子、小人之分的标准。

77、这个问题,要从《劝学》篇说起;《荀子》全书,第一篇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劝学》篇,成语“青出于蓝”就出自这里。《劝学》篇的第一句是全文的纲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用白话来表达,就是“向终身学习者致敬”;我们马上就能想到上周刚刚谈过的《庄子》名言,人不应该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

78、我们真的会喜欢耿直的人吗?如果某人真够耿直,讲话直来直去,一点都不掩饰,他肯定会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他会为所欲为,不会在意别人的感受,如果他年纪还小,大家还会宽容点,如果他已经长大成人,就会处处受人嫌弃;他会和所有人一样贪财好色,但他不会有节制,追求财色不择手段。过分点来说,只要他想,那么他就能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停车,乱插队,架起高音喇叭跳广场舞…今天我们身边真的有很多以“耿直”自居的人,让我们既惹不起又躲不起。

79、首先,性善论与性恶论的根本都是儒家“仁”的思想。

80、荀况和霍布斯同样生活在乱世,同样得出了人性本恶的结论,同样想到在原始的自然状态里,人和人的关系必然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但是,在这些基础上,霍布斯推出了绝对主权论,荀况却推出了圣人制礼的说法。如果我们请克鲁泡特金来评理,他会说:“这两位都忽视了人类最重要的天性,那就是合群。”

81、在夫妻关系上,夫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衡关系,宠爱时就亲,失宠时则疏远,一旦平衡失去,夫妻关系也就随之瓦解。在诸侯帝王之家,后妃、夫人往往盼望她们的夫君在她受宠时死掉,从而使她所生的儿子能成为继承人。儿子也是一样,你对某个儿子特别好,立他为太子,他就巴不得你早死。因为,假如你不死,谁知道你将来会不会改变主意呢?

82、这样的想法还是很合理的。今天的管理学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赏罚虽然最有效,但谁都无法确保对手不会开出更高的价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有些人就是按照荀况的思路,讲道义,塑造共同的信念,但也有人喜欢认干儿子,上阵父子兵,用人造的亲情来维系团结,还有人会设计制约机制,手下人如果有谁跳槽或者叛变,一定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83、那么这个“不合理”的度在哪里?不同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是不断变化的。于此,善和恶的界限,可不就是不断在变化吗?这个世界,从来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颜小二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从来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黑和白太鲜明的时候,反而是不太正常的时候。

84、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性论的探讨主要围绕人性的本质、人性的品级层次、人性种类等问题展开,形成了具代表性的人性善恶理论、人性品级理论、两种人性理论,不仅成为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的牢固基石,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内容丰富的精神财富。

85、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眼养不亏于此矣。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函以为民先,股无胈,胫不生毛;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以是言之,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世絜驾,故人重之。是以人之于让也,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薄厚之实异也。

86、译文:君臣的利益不同,所以臣下没有一个是忠诚的。所以臣下的利益确立了,君主的利益就失去了。因此那些奸臣贼子,招致敌国军队来除掉国内私敌,用涉外事情来迷惑君主,假如能取得他的私利,就会不顾国家的忧患.

87、如果有人问,你公司的愿景是什么?很多人也说不出来。

88、 “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89、他提出“抱法处势而治”“法势并治”。他说,一般的帝王,如果能够拥有权力而又能守法,以法治国,就不仅可以避免权力的危害,而且可以治好天下了。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里,这实在是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一个相信人性本恶的韩非竟一厢情愿、充满美好愿望地认为,帝王们都是能自觉地甚至乖觉地守法的,是遵纪守法的模范,是克己复礼的模范。

90、荀子的“性恶论”。其实,荀子所说的是一句“警语”,告戒人们要警惕人性中的“恶”。荀子的学说中真正表达的是最初的人性没有善和恶之分,完全是中性的。就像一张白纸,如果后期将它创作成为一幅名画,则它就有了“价值”,成为“善”;如果没有画好,只能成为废纸被丢弃,则没有任何“价值”,成为“恶”。因此,荀子告诫后人,一定要注意“人性不能自善”。如果随性而为,则还可能“人性自恶”!

91、人没有了老师所传授的方法,就会偏邪险恶而不端正;没有了礼义,就会违法乱纪而不安分讲理。所以放纵本性、情感,习惯于任意妄为,而违背礼义的人,就是小人。

92、但我们还知道,二程和朱熹也是彻底的性善论者,为什么程朱理学既推崇孟子的性善论,又批评荀况的性恶论,还要教人努力读书呢?貌似很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我曾经讲过,他们把人的天性分成了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是善的,后者是恶的,所以人要通过学习,摒弃气质之性里的恶,恢复天命之性里的善。说得浅白一点,天命之性有点像个幌子,是一个理想值,气质之性才是每个人真真切切最能感受到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性善论和性恶论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性善论也要强调天性之恶,但因为有了天命之性这个美好的理论值,最能照顾人类的自尊心;

93、在兄弟关系上,当遇到饥荒年,即便是自己的幼年小弟,自己也不会把东西让给他吃。

94、而荀子则恰恰相反,他在《荀子·性恶》中说道,“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95、译文:驯养乌鸦的人要剪断乌鸦的翅膀和尾巴下边的羽毛。剪断翅膀和尾巴上的羽毛后,乌鸦就必须靠人喂养,怎能不驯服呢?明君蓄养臣子也是这样,要使臣子不得不贪图君主给他的俸禄,不得不臣服君主给他的名位。贪图君主给的俸禄,臣服君主给的名位,怎么能不驯服呢?

96、 卫人有夫妻祷者,而祝曰:“使我无故,得百来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对曰:“益是,子将以买妾。

97、在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无论老板还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权利的转换,也可以发生在平级之中),都跳不开授权这两个字,很多公司团队为什么建立不起来,就是授权不到位,但授权不到位,背后最核心的问题是信任不到位。

98、而荀子生于战国末期,诸侯为了贪欲肆意发动战争,攻伐完全出于占有人口土地。因此荀子的思想则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希望改变人类“恶”的本性,从而推行仁政。表面上看性善、性恶正相反对,实际上却是荀孟二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实现儒家“仁”的思想的手段。

99、荀、孟二人的出发点虽然是人性相反的两个方向,但是通过扬长避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改之”的后天努力,最终都能达到“仁义”的高尚修养。

100、如果有人问,你公司的管理思想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说不出来。

101、说他是儒家,是他自己的坚持,尽管他的儒学功底也确实不错。

102、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其实,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性恶论的含义也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

103、荀子既揭示了人性恶的一面,又承认了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和孟子“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可能性,进而提出了“涂之人可以为禹”、的命题。其意旨在说明礼义、圣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君子和小人的本性是一致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尧舜。他也对如何教化人使之为善指出了路径,指出“化性起伪”是一个通过教化形塑共享价值观的过程,主张“求贤师”“择良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启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以此来改变人的本性。

104、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

105、在管理学上有过关于员工的X理论和Y理论,什么差别呢?就是X理论,更多地认为,人是一个懒惰的,没有办法的,不愿意主动思考的,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与组织目标发生冲突的员工,但是万一理论与之恰恰相反,后来有关的学家提出了另外一种理论叫做Z理论,意思就是两者都是一种极端的情况,现实中的员工是复杂的,员工没有那么简单,不同层次的工作者,他表现出来的特性也不一样,所以他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理论,就是这个Z理论。

106、说人之初,性本善,想想确实很有道理,一个婴儿刚生下来,哪有什么观念要去做坏事,当然只知道自己先好好玩耍,自己开心就好,正是因为之后没有正确引导,后来才出现了一些坏人。说人性本恶,其实想想也很有道理,小孩子总是想搞破坏,不听话,给人捣乱,正是通过爸爸妈妈的教导才明白了自己应该怎么做。

107、我们知道,“礼”最本质的作用,是规范人的言行举止,做事有礼有节,继而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背后,其实是对人“本性”(欲望)过度“膨胀”的压抑。

108、而且,孟子和荀子都认为人性可以在后天改变。

109、儒家孔子说,这春秋乱世的颠沛流离,是因世人“不守礼”。

110、译文:医生善于吸吮病人的伤口,口含病人的污血,不是因为有骨肉之亲,而是因为利益所在。所以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本意并非憎恨别人,而是利益就在别人的死亡上。

111、荀况的这些道理很直白,也很能和现实合拍。如果我们把性善论坚持到底,也真的会发生荀况担心的事情,那就是不读书,不学习,释放天性;这种局面真的出现过。我们知道,王阳明就是一个很彻底的性善论者,相信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圣人,成圣成贤只应该向内心去求,不该在书本和其他外部条件上找。所以在阳明心学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不读书了;

112、有贤之士作为国君治国的难能人才,可以帮助国君制定行为标准,并作出表率,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德行高尚之人作为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优能之人,对引领人们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影响。

113、应当说韩非的思想有先天性致命的缺陷:既认为人性本恶,又假定帝王能自觉地守法。秦始皇是韩非的崇拜者,他用法家思想“扫六合而并天下”,秦王朝的迅速崩溃,验证了韩非理论的致命缺陷。

114、下面我们会从劝学谈谈性恶论,如果我说“性恶论和性善论”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你能够接受吗?

115、荀况的这段话里有一个很根本的儒家逻辑,那就是好的政治应该追求仁义道德,不计得失成败,只要这点做到了,富强自然就会随之而来;而如果急功近利,把富强作为国家目标,虽然见效快,但问题会越积越多,矛盾会越积越深,最后一定会垮掉,个人修养的原则也是这样的,要把仁义道德当作最高准则,成功只是副产品,即便失败了,也算求仁得仁,无怨无悔。

116、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其实,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性恶论的含义也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

117、因此,人要用忏悔和良好的工作以及服从某种禁忌、戒律等来获得全能全知上帝的救恕。否则,人的灵魂就不能进入美丽的天堂,而只能沦落于苦难的地狱。扩展资料荀子论性恶:

118、7“知臣主利异者王,以为同者劫,与共事者杀”。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教师节的词语句子(精选5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