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的作品(精选42句)
伏尔泰的作品
1、一七六二年,反动教会制造了十八世纪有名的宗教迫害冤案卡拉事件,伏尔泰对这个惨无人道的案件进行了有力的控诉,为蒙冤死去的卡拉及其受迫害的全家的昭雪而斗争,在整个欧洲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菲尔奈成为欧洲舆论的中心,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
2、 伏尔泰是自然法学说的拥护者。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伏尔泰的作品)。
3、生活是条沉船,但我们不要忘了在救生艇上高歌。
4、卢梭一般指让-雅克·卢梭,他是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伏尔泰的作品)。
5、广州大剧院首届女性艺术节——从女性角度出发,关注戏剧、艺术与生活。用舞台的呈现方式,来传达“尊重每一位女性的生活方式”的概念,接受女性多元化的选择,让女性成为真正想成为的自己。
6、新书坊|为何非西方世界没有产生西方式的政治哲学大作
7、《哲学通信》主要讲述了伏尔泰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伏尔泰在书中介绍了F·培根、洛克和牛顿的思想,表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宣传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把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先进思想引进了法国。
8、演出票价:88188288388588688888VIP
9、在马里沃很多剧本中都出现过的意大利假面喜剧人物阿尔乐甘
10、还有一种信念也对伏尔泰不利,因为他在反驳孟德斯鸠——“一部著名作品的品德高尚的作者”——时说,美德“不是任何事务、任何政治责任的原则”。另一种非常具有伏尔泰色彩的观念是,人是从激情中获得动力的,激情是“驱动整个机器的”真正的“轮系”;但这种观念让反革命者和雅各宾派都很反感,对于他们,伏尔泰实在是个“品性败坏之人”。
11、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们到底赋予伏尔泰何种角色?依据的是何种形象?对伏尔泰的回忆如何能有助于大革命的自我理解?
12、革命期间的每次情节转换都会很好地揭示这一点。
13、另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是,伏尔泰统治了男性的思想,卢梭控制了女性的心灵,维尼(Vigny)就为此说提供了证明:他说自己的父亲有“一个类似于伏尔泰的头脑”,他母亲的则“类似于让-雅克”。
14、福歇认为,伏尔泰这个“普通的绅士,城堡主,有教养的人”的文字之下流露的始终是轻浮、无常、尖刻、无视平等的形象,一句话,他是个贵族(aristocrate),尽管这是所有标签中最不适合伏尔泰的。
15、友谊于是垂怜自天而降,来到人间为我帮忙;它大概也充满着温存,但再比不上爱情那样的炽狂。
16、这就让人怀疑,大革命对伏尔泰的抵制植根于伏尔泰的人性论中。
17、ISBN978-7-02-015852-2
18、人有两次死,我看得很清楚:不再爱人和不再被人爱,这是难以忍受的死亡;它比不再有生命还使人痛苦难当。
19、Unecomédieàl’épreuvedutemps
20、作者: (法)波莫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 孙桂荣 / 逸风
21、《哲学辞典》是伏尔泰的一部著作,该书旁征博引,论述范围极其广泛,从宗教、历史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均有涉及。
22、在当时发表的小册子中,足足有一半是敌视伏尔泰的。1791年8月,一份请愿书要求将卢梭迁葬先贤祠,其中把伏尔泰称作“毁灭的天才”,而且在革命舆论中这种看法从来没有退却过。
23、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
24、柔情、幻想、痴狂你们永远弃我而去,老天的赠礼呵,你们只用生活的酸辛来做为对我的慰藉!
25、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文史馆馆员沈阳日报编审初国卿
26、伏尔泰不断遭受专制政体的损害,但他总是不能牢记教训。一七五〇年,他又怀着对开明君主的幻想,接受了普王腓得烈二世的邀请来到柏林。他被当作宫廷的点缀品加以利用后,又遭到了这个专制君主的侮辱。一连串的教训终于使他总结出了这样一条经验:“在这个地球上,哲学家要逃避恶狗的追捕,就要有两三个地洞”,他分别在洛桑、日内瓦以及法国瑞士边境的菲尔奈购置住所,庆幸自己“终可幸免于君主及其军队的搜索”。
27、第一卷:忏悔录(上)第二卷:忏悔录(下)第三卷:
28、您可以通过画室官网、画室招生热线等咨询对灰色调美术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9、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30、第一个真理是,应该给予人性具有的独立才能以一切展现的机会;第二个真理是,人只能在其本性范围之内施展他的才能。
31、现在,先贤祠仪式的组织者做了这样的规划,在伏尔泰的遗体从修士们那里被夺过来之后,就缓慢向巴黎进发,并在巴士底狱的原址上逗留片刻,他的棺椁被放置在一个堆起来的土丘上。随后,四匹白马拉着装载棺椁的大车穿越城市,并在一些象征性的地点停留:植物亭,按当时一些小册子的说法,那位被宪法羞辱的国王和凯旋的公共舆论之王的对峙给所有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夏尔·维莱特公馆前,这里的戴蒂尼会修士(Théâtins)码头变成了伏尔泰码头,附近的圆形剧场上可以看到卡拉斯小姐们站在了显眼的位置;再就是停在了民族剧院,以向这位《布鲁图斯》(Brutus)的作者致敬。最后,遗体被隆重安放在先贤祠,这几乎是将伏尔泰曾经梦想的人类典范赋予了宗教般的神圣性,而他本人就是主张伟人高于国王和英雄的理论家。
32、做一个惹人厌烦的人的秘诀就是告诉别人一切。
33、伏尔泰的文学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几乎包括了各种体例。在小说方面,最为著名的有《老实人》、《天真汉》等;在戏剧方面,最有名的是喜剧《放荡的儿子》、《一个苏格兰的女人》等和悲剧《哀狄普斯》、《布鲁杜斯》、《伊兰纳》等;在诗篇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史诗《亨利亚特》、《奥尔良的处女》等。他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善于以机智的讽刺打击敌人。
34、再如,马里沃的剧作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精致典雅,人物心理复杂的活动常常通过细腻变换的对话语言体现。区别于莫里哀那样尖刻入骨的,令人捧腹的喜剧,马里沃的戏剧更多的是带给人们一种轻淡的微笑,精巧雅致的感觉,甚至在微笑的背后带有一丝哀伤。这种在当时独特的“优雅、精湛、细腻、考究”的语言特色,被后人称为——“马里沃式的风格”(Lemarivaudage)。而这种风格在当今法国也泛指沙龙生活中男女优雅的谈情说爱、细腻温柔的语言倾诉。
35、我惋惜失却了早年的冒失和过错;我那向着各种欲望敞开的灵魂。遗憾自己当日的迷狂。
36、更有意思的是政治上的划分。在路易·勃朗、比谢和奥古斯特·孔德眼里,伏尔泰的追随者属于“资产阶级”,是吉伦特派,有时候还加上埃贝尔派:这是消极的哲学派别,他们对罗伯斯庇尔的敌视本质而言是对卢梭的敌视。反过来,山岳派——但奥古斯特·孔德把丹东派排除在外,认为他们信奉的是狄德罗——则是始终不渝的卢梭的信徒。
37、从此,伏尔泰进入他战斗的晚年,他继续写作了不少重要的作品,他著名的哲理小说就是产生于这个时期,此外,还有哲理诗《里斯本的灾难》、历史著作《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以及哲学论著《哲学辞典》等。
38、巧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让该消亡的一切最终消亡,同时,展示了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理想的国度。
39、人使用思想仅仅是为了遮盖错误,而用语言则是为了掩饰思想。
40、这里可对伏尔泰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不相容关系做一点评估。革命观念本身意味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事变将彻底改造生活,这一事变可以改造人类幸福的条件,甚至可以改造人性中的各个要素。另外,就这一点而言,大革命显示了它与基督教观念的相似性,后者也是取决于一个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能够将恶的存在转化为善。
41、这封信的内容就不一一翻译了,大意就是:我在书中的那句话是我自己的一种表达,不应该加上引号,无意中误导了您,让您觉得那是对伏尔泰原话的引述,为此向您道歉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