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三部曲(精选43句)

2023-06-16 09:50:34

托尔斯泰三部曲

1、我想,娜塔利娅·萨维什娜孤零零地、举目无亲地生活在彼得罗夫斯科耶那空荡荡的大房子里固然很难过,而在那里死去就会更加难过了。家里的人都很敬爱娜塔利娅·萨维什娜,但是她同任何人都没有交情,而且以此自豪。她认为,以她这种管家的地位,享有主人的信任,掌管着那么多装满各种各样物品的箱子,如果同任何人有交情,一定会使她徇私,迁就姑息,为了这个缘故,或者因为她同其他的仆人们毫无共同之处,她避开所有的人,总说她在家里跟谁都不沾亲带故,为了主人的财物她对谁都是铁面无私。

2、反映了农村的破产和农民的极端贫困,勾画了一幅已经走到崩溃边缘的农奴制俄国的社会图画。《复活》多次被中国教育部列为中学生推荐读物。

3、“《李尔王》是一出极坏、极潦草的戏剧,它只令人厌恶。”

4、托尔斯泰晚年并不喜欢《战争与和平》,曾公开说这部小说史“连篇的废话”,有些人引用托尔斯泰自己晚年的这句话,用来说明这部作品并不怎么样,其实,我们也同样可以引用托尔斯泰关于这部作品的另一种自我定义,他说,这是他“构建民族史诗的一个尝试”。(托尔斯泰三部曲)。

5、两个既相互对应又相互观照的主题,三个主角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四个家族对和平、战争的不同态度及其互动联系,这三个层面的东西放到一块,就构成了作品的经纬,经纬交叉纵横,结构起一部厚重的作品。(托尔斯泰三部曲)。

6、但文章开篇的名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呈现了伤感艺术,不再像《战争与和平》那样乐观,这种转变是因为托尔斯泰思想上的改变。

7、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该书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

8、在青年时期的托尔斯泰看来,征服世界,获得全人类的爱戴,取悦所有人,无疑是获得幸福的秘钥。为了培养自己成为最有声望的完美之人,两年后,托尔斯泰申请到喀山大学学习。但他发现老师废话连篇,上课毫无意义,于是就画讽刺漫画度日。

9、他们有什么权利谈论她和哭她呢?他们有的人提到我们时,管我们叫孤儿。好像他们不提,我们自己就不懂得没有母亲的孩子被人家这样称呼似的!他们好像很喜欢带头这样称呼我们,就像人们通常急着抢先称呼新娘子为madame(法语:夫人)一样。

10、要是善有原因,它就不是善;要是善有结果——奖励,它也不是善。因此善是超越因果关系的。

11、《安娜·卡列尼娜》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12、“为什么要四磅?”她唠叨说,拿出糖在天平上称一称,“三磅半就够了。”

13、看过“三部曲”之后,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托尔斯泰的形象,但真实的托尔斯泰还要我们再细细去品读。

14、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库耶夫简单而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描述,精辟地表达了对一个贵族家庭的聪明,敏感,热情和爱心。自我分析的儿童的心理成长过程。它构成了一部自传三部曲,由后来的作家撰写的“青年”和“青年”。

15、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16、“我能如一个农人一般刈草;我连续工作十小时不觉疲倦。突然,我的生命停止了。我能呼吸,吃,喝,睡眠。但这并非生活。我已没有愿欲了。我知道我无所愿欲。我连认识真理都不希望了。……我感到再也不能生活下去。一种无可抑制的力驱使我要摆脱生命。”

17、她请求家里所有的人饶恕她可能使他们受到的委屈,请求接受她忏悔的瓦西里神父转告我们大家,说她不知道如何感激我们的恩典,并且说,如果由于她愚昧无知得罪了什么人的话,请求我们饶恕她。“但是我从来没有做过贼,我敢说,我从来没有偷过我主人一针一线!”这是她最重视的自己身上的美德。

18、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希望显得伤心、不幸,或者坚强;我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但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不离开我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美德和真诚。但是娜塔利娅·萨维什娜遭到的不幸使她悲痛万分,所以她的心灵中没有剩下半点私心杂念,她只是照习惯行事。

19、托尔斯泰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

20、遵照她的遗愿,她被埋葬在离我母亲坟墓前的小礼拜堂不远的地方。她长眠在一个长满荨麻和荆棘的小土墩下,四周围着黑色栏杆。当我走出小礼拜堂的时候,我从来不忘记走到栏杆跟前,叩个头。

21、8月10日,首都图书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举办了“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第二季第五讲)——“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小说”,由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文飞主讲,带我们走进了托尔斯泰的世界。

22、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23、把这两部作品做这样题材上、风格上的对立,其实还是一种比较幼稚的方法。《战争与和平》中“和平”的生活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个“和平”就是贵族的生活,其实《安娜·卡列尼娜》就是贵族生活这个分支的一种延续。《安娜·卡列尼娜》又绝对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安娜·卡列尼娜》发表以后,他就认为这部小说首先是一部“社会小说”,而不认为它是一部爱情小说。也就是说,对一部长篇小说的定性恐怕不能仅仅看它的情节和内容,也要看到和它那个时代的关系,也要看到和它之前和之后作品的关系。所以,《安娜·卡列尼娜》的重要性就在于,即便在托尔斯泰这三部长篇小说中,它也是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

24、“我是谁?善或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为何荷马与莎士比亚时之辈谈着爱、光荣和痛苦,而我们这世纪的文学只是虚荣者和趋崇时尚之徒的无穷尽的故事呢?”

25、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26、1854年底,他参与了非常残酷的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军人的荣誉感、神圣感、使命感瞬间化为乌有,他开始了解战争的残酷、血腥。在第二篇战况实报中,他一改之前的爱国主义号召,转而反思战争和道德人性:

27、惯于奢华对自己并无益处,因为你为自己的肉体需求越多,那么为了使这肉体吃、穿、住得更好,它所受的苦累也就越多。注意不到这个谬误的,只是那些善于用种种欺骗手段安排生活的人,他们让别人不为自己而必须为他们劳动,由此可见,对这些人,对这些富人来说,奢华不仅是于己无益,而且也是一种败坏道德的事。

28、门的左边摆着一架屏风,屏风后面是床、一张小桌、一个小药箱和一张大安乐椅,医生正坐在上面打瞌睡。床边站着一个年轻的非常美丽的金发姑娘,她穿着雪白的晨装,袖子卷起一点,正往我当时看不见的maman的头上敷冰。这个姑娘就是妈妈信上说的那个labelleFlamande,后来她在我们全家的生活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一进来,她就把一只手从maman头上抽回,整理她胸部的衣褶,随后低声说:“昏迷了。”

29、他折腾着解决社会问题、参与一大堆社会事务,想要从中破解难题,却无功而返。终于,在1873年3月,托尔斯泰开始着手写《安娜·卡列尼娜》,这让妻子无比高兴。但在这部作品里,《战争与和平》的青春、力量和希望减退,代替的是压抑、痛苦和折磨。他感到厌倦,甚至无力完成这本书,

30、但是,当他开始仔细研究这段历史时,发现参加起义的人很多都参加过打败拿破仑的战争,他们的自由主义思想是他们在法国时吸收到的。为了理解他们的革命,他必须上溯到1812 年,而只有联系到1805年的战败,才能充分理解这场取得辉煌胜利的卫国战争。

31、1869年,当托尔斯泰完成《战争与和平》后,一次突然的梦中惊醒,妻子索菲亚好不容易用爱情建造的美好宫殿瞬间坍塌了。

32、她毫无悔恨地离开了人间,她不怕死,把死当作一种天惠。人们常常这么说,但是实际上这么想的却是多么少啊!娜塔利娅·萨维什娜能够不怕死,是因为她是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完成了福音书上的训诫死去的。她一生都怀着纯洁、无私的爱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33、《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34、托尔斯泰认为,在19世纪60年代,俄罗斯为了解决自身的社会问题,有必要回到这段历史,回到这段历史的风风雨雨的斗争中,从而创造出“战争与和平”。

35、从他的心灵探索和精神面貌发展的线索来说,继3部曲之后的是:

3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37、身为和平主义者,他反对战争,抗议沙皇政府的残酷杀戮,同情革命者。他摒弃贵族的身份,跟农民待在一起,过简朴自然的生活。憎恶农奴制,甚至打算把土地分给他们。但这一善举却引来了农民的猜疑,还惹怒了妻子。

38、“三”个人物,即核心人物娜塔莎、彼埃尔和安德烈,其中娜塔莎串联起了其他人物,具有结构性功能。

39、《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是托翁耗时非常长的一部小说。《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艺术的总结,是他艺术上的遗嘱,是他整个创作生涯中最后的山峰。作品以一起真实的刑事犯罪案为基础,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复杂曲折的经历,展现了对社会许多问题的思考。

40、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41、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

42、人生的主要事业就在于解脱罪孽、邪念和迷信。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六年级排比句(精选2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