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简介(精选36句)
丰子恺简介
1、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大。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2、被人忽视的日常生活,在他笔下意趣盎然。发表的第一幅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让读者眼睛一亮。丰子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六十余年的绘画生涯。前后出版了《护生画集》共六册,多年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3、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4、我近年来应备杂志征稿,写的大部分是关于美术音乐的短文,长文,及译文。每期我从杂志上撕下发表稿来,塞在一个竹篮里,向来没有工夫去回顾。
5、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6年,任教职于上海艺术大学。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1937年编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出版。
6、《艺术丛话》是岳麓书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丰子恺 。
7、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8、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蒙受屈辱;背着莫须有的罪名,遭批斗、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9、丰子恺(189-1915)原名丰润,又名丰仁、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 (丰子恺简介)。
10、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顗”。后改为“子恺”(“恺”与“顗”同,均为安乐意)。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11、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丰子恺者,本名丰润,字子恺,浙江崇德石门湾人也。光绪二十四年(1898)生,有六姊,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音乐、绘画,从夏丏尊学国文。毕业,与刘质平、吴梦非、刘海粟、姜丹书创中华美育会,办《美育》杂志。又与质平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教西洋美术。
12、学油画出身的丰子恺,面对国外大师们的作品,意识到自己的差距,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他开始怀疑:在油画这条路上,到底能够走多远。苦闷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遭遇到了一位日本画家。
13、1914年,丰子恺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丰子恺结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位老师——李叔同和夏丏尊。前者不仅给予他音乐和美术上的启蒙,也在为人处世上为他作了榜样;而后者所提倡使用生动活泼的白话文、如实地表现自己真实的感受的主张,则始终被他奉为圭臬,成为他以后散文创作中的最可亲可爱的特点。在这两位与他情谊深厚的老师那里,丰子恺找到了伴随他一生的三样东西——文学、绘画和音乐。
14、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5、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出家为僧,成了弘一大师,出家前他把丰子恺叫到身边,郑重赠送了自己的诗词手卷,其中一阙《金缕曲》有这样的句子: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
16、1947年3月11日迁入杭州静江路(今北山路)85号小平房,称“湖畔小屋”。1948年9月27日访问台湾,11月23日在厦门住四个月,画《护生画集》。1949年4月底回到上海,同年在香港举办画展。
17、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后,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
18、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经过湖南、湖北等5个省,广泛接触到人民大众的生活。他热情编写抗日歌曲,创作抗日宣传漫画,思想开始积极的转变。
19、李叔同永远宁静寡言,他上课从一鞠躬开始,下课时又向学生们鞠躬告别。遇有学生犯错,李先生先轻声告诫不要在地上吐痰,或要轻轻关门等等,再微微一躬离开。
20、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21、50年代还从事介绍苏联的音乐教育、音乐情况及翻译歌曲。
22、抗战爆发后,举家内迁,在任教的同时积极从事抗日文化活动。
23、在日本期间,丰子恺的日语是向两位曾留日的老师──李叔同、夏丏尊学习的。他在东京做短期进修。4个月后,他拉完了三册提琴练习本和几个轻歌剧曲子。美术方面,丰子恺专攻炭笔画。
24、1914年,16岁的丰子恺带着老家嘉兴桐乡的自然之美来到省城杭州求学,此时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名师荟萃,是中国少有的文化艺术学府。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位老师,音乐美术课的先生李叔同,早年中国现代音乐话剧西洋绘画的先驱,后来的高僧——弘一大师。
25、此文出自现代·丰子恺《手指》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26、丰子恺画得简单,弘一大师题词也写得通俗,丰子恺用自己的心灵,呼应着老师广大而慈悲的心怀。他心中的师恩重如泰山,《护生画集》虽是为报师恩发愿而作,但又完全超越师生两人的情感,成为一种永远的责任。
27、1924年在上海创办立达中学。1925年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这些散文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他用平淡的手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其文艺理论著作及译著在这一时期相继问世。
28、1918年,李叔同出家为僧,丰子恺自此与佛教结缘。
29、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
30、1925年,丰子恺成立立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这些散文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他用平淡的手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其文艺理论著作及译著在这一时期相继问世。
31、1925年,《文学周报》开始连续刊载丰子恺的画作,郑振铎给这些画定了“子恺漫画”的标题。
32、上世纪二十年代,丰子恺开始涉足书籍装帧艺术,为大量书籍、期刊设计封面、插图或扉页等,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装帧史上最为重要的设计家。在他看来,优秀的书籍装帧,必须具备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相结合。“书籍的装帧,不仅求形式美感,又要能够表达书籍的内容意义,以致内容意义的象征”“这仿佛是书的序言,不过序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装帧是用形状色彩来表达的。这又仿佛是歌剧的序曲,听了序曲,便知道歌剧内容的大概。优良的书籍装帧,可以增加读者的读书兴趣,可以帮助读者对书籍的理解。”丰子恺一生装帧设计数百种,往往与绘画相结合,讲究笔情墨趣,有幽默感,充满着诗情,也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尤其是所作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童趣盎然,画面自然活泼,意境清新优雅,堪称经典。
33、但某日,他在旧书摊上看到《梦二画集·春之卷》。竹久梦二是日本一位自学成功的画家,专攻简笔漫画,在当时可谓自成一家。竹久梦二的画构图技巧来自西方,但画趣却是东洋味。丰子恺认为,这些画作简直就是“无声的诗”。从竹久梦二的作品中,丰子恺找到了日后美术的途径。
34、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在浙江“仁”与“润”读音上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35、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当时的子读作“T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