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博(精选55句)
渊博
1、鲁迅先生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知识渊博的学者。
2、林校长知识渊博,气宇轩昂,很受全校师生的景仰。
3、刘洪自幼“笃信好学,观乎六艺群书”,有着渊博的知识。
4、引证释义:叶圣陶《倪焕之》八:“只要给他们展开一个广博的世界,那病症就消除了。”
5、 ②科举考试博学鸿词科的省称。 扩展资料; 渊博的反义词;
6、 精深 (jīngshēn) (学问或理论)精密深奥。精湛高深:博大精深,学术造诣精深。
7、(7) 王老师知识渊博,所以在教学上如鱼得水。(渊博)。
8、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形容词,修饰主语或宾语。
9、(3) 李老师知识渊博,富有爱心,受到了同学们的尊敬。
10、(8) 林校长知识渊博,气宇轩昂,很受全校师生的景仰。
11、《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愚表兄远在都门,不曾亲自吊唁。几年来学问更加渊博了?”
12、 广博 (guǎngbó) 范围大,方面多(多指人的知识、学问)。
13、例句:要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你就必须博览群书。
14、古今中外文学大家,多是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的人。
15、这个学生会主席知识渊博,无所不通因此深受同学们拥护。
16、所说的渊博,就是此人学识渊博,就是说知识不止是博,更是渊博,知识多的就像大深渊,望不见底。也即平常所说,他的知识知道的太多,太深。
17、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
18、他学识渊博,所以才能厚积薄发,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19、(4)我要努力学习,多读书,做个学识渊博的人。
20、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们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堪称国家的精英。
21、渊博[yuānbó](学识)深而且广:知识~。~的学者。
22、例句:在很多聚会上,那些妙语连珠、高谈阔论,看似学识渊博、风趣幽默的人,似乎是大家关注的中心。
23、晋 葛洪《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墙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24、解释: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25、胡瓒宗的父亲胡士济长期在四川双流(今四川省双流县)任县学教谕,在学识渊博的父亲熏陶下,胡瓒宗自幼就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26、(学识)浅,(理解)不深:肤浅的认识,我对戏曲的了解很肤浅。
27、 深奥? (shēnào) (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深奥的道理。
28、 浅陋 (qiǎnlòu) 见识贫乏,见闻不广。
29、引证释义:叶圣陶《倪焕之》十四:“同时她想他是着眼在更精深更切实的处所了,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
30、渊,精深;博,广博。渊博:精深而广博,形容知识广且深,博学多才。
31、(10) 高爷爷学识渊博,富有涵养,大家都很尊敬他。
32、清 昭梿《啸亭杂录·纯庙博雅》:“纯庙天纵聪慧,揽读渊博。”(1)
33、新增选的几位院士都是学识十分渊博的中年专家。
34、表达意思:意思是学识、胸怀等宽广博大,引申义为广大。
35、②(感情等)不深,微薄:缘分浅薄、情意浅薄。
36、(2)要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你就必须博览群书。
37、让我们争分夺秒,好学不倦,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眼光远大的人.
38、博士[bóshì]古代负责教学的一种官名。秦汉已有,为掌议论政事及礼仪的官员,汉武帝后专掌经学传授,晋以后一般都设在太学或国子监中。
39、宋 苏轼《东坡志林·记讲筵》:“卿讲义渊博,多所发挥,良深嘉叹。”
40、渊博指学识深而广;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讲筵》:“卿讲义渊博,多所发挥,良深嘉叹。”
41、朝气蓬勃青春四溢,天真活泼神采飞扬。活力四射阳光灿烂,重学考研放飞梦想。人美心善知识渊博,活泼大方和蔼可亲。女生节,回眸一笑定格青春。
42、周律师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一定能胜任这件案子的辩护工作。
43、(5) 我要努力学习,多读书,做个学识渊博的人。
44、博学是说学的内容多,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多,涉及的方面多,说到哪里都知道一些。就是平时所说的知识面广。
45、 ②(感情等)不深,微薄:缘分浅薄、情意浅薄。
46、高爷爷学识渊博,富有涵养,大家都很尊敬他。
47、郑信也视柳茵为人生坎坷旅途中难得的知音,柳茵比他学识渊博,通古博今,说起话来往往引经据典,就这一点柳茵比施丽英还强。
48、这个可怕而学识渊博的阿耳巴该斯并不是这类人中的低能儿.
49、要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你就必须博览群书。学问渊博,见识会就自然多,理解的自然透彻,言辞就会通达。
50、(2) 要做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你就必须博览群书。
51、陈教授专业知识渊博,深不可测,令学生叹服。
52、词性:通常在句中作形容词,修饰主语或宾语。
53、无论在何处,他总是手不释卷,难怪学问如此渊博。
54、解释: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