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的词(精选38句)
晏几道的词
1、终易散,且长闲。莫教离恨损朱颜。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2、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曲罢翠帘高卷,几回新月如钩。(晏几道的词)。
3、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4、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可怜虚度琐窗春。
5、千花百草。送得春归了。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
6、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细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晏几道的词)。
7、今感旧,欲沾衣。可怜人似水东西。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
8、画鸭懒熏香。绣茵犹展旧鸳鸯。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
9、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10、秋千散后朦胧月,满院人闲。几处雕阑。一夜风吹杏粉残。
11、可无人解相思处,昨夜东风。梅蕊应红。知在谁家锦字中。
12、当年此处,闻歌殢酒,曾对可怜人。今夜相思,水长山远,闲卧送残春。
13、(艺妓)用哀筝抚弄一曲《湘江曲》,能声声萦耳,尽写湘江上的绿意。纤纤细指、十三筝弦,慢慢地将潇湘曲里的幽恨诉说。古筝的音像艺女的秋波一样漫过坐席,离愁别绪在她的手中蕴生;弹到惆怅满怀时,只见她眉头皱的很低很低。
14、花在凋零,香气在飘散,眼看着每天落红一阵又一阵。残酒未醒又满新酒,使我更加慵懒倦困。今年春天的怨恨,比去年春天的更甚。
15、非花非雾前时见,满眼娇春。浅笑微颦。恨隔垂帘看未真。
16、金风玉露初凉夜,秋草窗前。浅醉闲眠。一枕江风梦不圆。
17、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18、别离时的杨柳郁郁葱葱的东桥路,曲径深处有我们相幽会的地方。明月鉴的一段好姻缘,却没有因为月儿的圆而圆满。
19、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0、回忆曾经携手过的地方,月儿照亮着窗前能看到的小路。小路蜿蜒着在月色里延伸得越来越长,无心睡眠,独自等待能让我相思苦出的她(浅情人)。
21、时候草绿花红,斜阳外,远水溶溶。浑似阿莲双枕畔,画屏中。
22、西池烟草。恨不寻芳早。满路落花红不扫。春色渐随人老。
23、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4、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25、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耆卿?”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26、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27、此词写作者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对歌女小蘋的挚爱之情。上片描写人去楼空的寂寞景象,以及年年伤春伤别的凄凉怀抱。“落花”二句套用前人成句而更见出色。下片追忆初见小蘋温馨动人的一幕,末二句化用李白诗句,另造新境,表现作者对往日情事的回忆及明月依旧、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全词结构严谨,情景交融,堪称佳作。
28、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29、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红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30、《神雕侠侣》郭芙:心中实有一股说不出的遗憾
31、满街斜月。垂鞭自唱阳关彻。断尽柔肠思归切。都为人人,不许多时别。
32、春残雨过,绿暗东池道。玉艳藏羞媚赪笑。记当时、已恨飞镜欢疏,那至此,仍苦题花信少。
33、绿柱频移弦易断,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一曲啼乌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
34、晏几道的词,大多都与爱情有关。他沉浸在感情的世界里,书写着他的儿女情长,写得,荡气回肠,人称“古之伤心人”。
35、眼穿肠断时至今日终圆梦,持灯相认虚实难辨紧相拥,
36、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37、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