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关的成语(精选81句)
读书有关的成语
1、《晋书·祖逖传》记述: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2、笃实好学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3、出处:《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读书有关的成语)。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5、http://tylib.org/web/complete
6、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
7、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8、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9、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10、教然后之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疏才浅、
11、 (解释):形容著作风行一时,人人争相传抄的典故。
12、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仲友喜的是俊爽名流,恼的是道学先生。”
13、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勤学苦练、
14、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15、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一般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16、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17、释义:水面上的反光,一掠而过的影子。比喻对事物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
18、 凿壁偷光(záobìtōuguāng)
19、开卷有益、名落孙山、取长补短、取精用弘、然荻读书、入主出奴
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
21、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22、 学书学剑、学识渊博 学无常师、 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
23、学识渊博:指人的学识广而深,往往也称其为博学多才的人。
24、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25、知识好像砂石下旳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26、形容读书只顾及文中的片言只语而不深究其精神实质。语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赵咨)使魏,魏文帝善之,嘲咨曰:‘吴王颇知学乎?’咨曰:‘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任贤使能,志存经略,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
27、迎刃而解手不释卷书声琅琅程门立雪穿壁引光春诵夏弦
28、天香国色、怜香惜玉、国色天香满面春风、满腔怒火、满不在乎、
29、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此典的主要形式有:“一字千金”、“千金字”、“金悬秦市”、“悬金”等。
30、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31、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32、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33、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34、 学浅才疏、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 学然后知不足,
35、太璞不完:太璞:未治之玉。璞经过加工,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出来作官,就丧失了纯洁。
36、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37、 闭户读书、刺股读书、映雪读书、映月读书、据鞍读书、
38、满腹经纶: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39、学书学剑、学识渊博学无常师、学无止境、下学上达、新学小生、
40、书是营养品——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41、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42、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43、学以致用用非所学、一家之学、鹦鹉学舌、鹦鹉学语、以学愈愚
44、 (出自):《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惠施多方(方术),其书五车,其道舛驳(他的学说多差错而杂乱),其言也不中(正当)。”后人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施车”等来表示书多;用“学五车”、“学富五车”等来表示读书多或学问大。
45、http://www.tjl.tj.cn/
46、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47、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48、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
49、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50、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鸿儒硕学、宏儒硕学、
51、刺骨悬梁:悬梁:以绳子系头挂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学习。
52、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53、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54、出处:《宋史·吴时传》:“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成,两学目之曰立地书橱。”
55、十年窗下(shíniánchuāngxià)
56、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57、 (反义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58、 (解释):指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典故。
59、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60、http://www.gzlib.org.cn/
61、十年寒窗shí nián hán chuāng)形容长年刻苦读书。寒窗:冬天在寒冷的窗前读书。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62、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63、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指人学习不深入
64、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65、10)百感交集: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66、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67、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
68、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69、 (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70、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71、 (出自):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72、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水穿石孜孜不倦
73、出处:《朱子语类辑略·总论为学之方》:“要紧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处自寻得。如暗室求物,把为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
74、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75、29)一丝不苟: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76、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富贵矣,然大璞不完。”
77、常指随意摘取诗文中的一部分为己用而不管作者的愿意如何。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春秋时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活动时,使节们往往以赋《诗》为表达己方意愿的手段。然赋诗者与听诗者可以对诗的文句有自己的理解,而不必管诗的本义。此典的形式常有:“断章取义”、“断章取谊(古谊同义)”、“断章载句”。现今还用,不过已转为贬义之辞。
78、 (反义词):胸无大志、无所作为、妄自菲薄
79、 幼学壮行、牙牙学语、真才实学、 教学相长孜孜不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80、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