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句(精选41句)
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句
1、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2、别人给自己指出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3、(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论语经典名句五十句)。
4、古人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学习的人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12、(讲解)不求速成,不要图小利。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君子坦荡舒畅而不骄傲自大,小人骄傲自大而不坦荡舒畅。
15、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17、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尽善尽美)
18、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1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宪问》
20、(译文)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21、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
22、(注释)统治者自身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统治者自身不端正,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23、乡原,就是老好人,这种人善于伪装,看上去是善人,其实是和稀泥,与坏人同流合。这种人很容易乱德惑众,贼害道德。
24、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5、对于一般的女人和小人,都比较难以接触。如果和他走的太近,他就会有失恭敬;如果对他疏远,他又会心生怨恨。
26、(讲解)过去的事不可挽回了,将来的事来得及改正。
27、一位怀有大志和仁德的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只会不惜牺牲生命而成全仁德。
28、(译文)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29、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论语》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1、 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32、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孔子《论语》
3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34、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犯了过错,如果还不肯忏悔改过,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35、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3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3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3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40、(讲解)君子胸怀坦荡,无忧无虑;小人心胸狭隘,常常忧愁哀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