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过的经典语录(精选70句)

2023-05-12 11:30:34

王阳明说过的经典语录

1、无论学术还是事功,王阳明都已成为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即使舆论尚有非议,即使朝中权贵刻意排挤,也不能改变他被莘莘学子顶礼膜拜的事实。

2、(感悟):  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对于修养,为什么“他一疑,事就成了”?因为这样的人做不到一心不动,于是就有了被人迷惑和利用的可能。计谋、策略只能应对一事,修养则可以应对一生。前者总是悔之晚矣,后者往往有备无患。  对于做事,人往往要么怯懦,要么只有血气之勇。王阳明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攻心为上,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3、大家想想,我们是人,我们要研究人自己,这就叫人是什么。我们生活的宇宙中间,我们研究天地自然是什么?包括各种物理学化工啊等等,这就是世界是什么。可是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这又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问题,我们只有正确地建立了人和世界的关系,人类才能过得好,才能发展得好。

4、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地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定一个。这样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徐樾相当沮丧。  王阳明指点他道:你太执着于事物。徐樾不理解。王阳明就指着船里蜡烛的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  徐樾先是茫然,但很快就兴奋起来,说:“老师我懂了。”王阳明说:“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徐樾拜谢而去。  

5、解析: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6、步入仕途几年后,正德皇帝继位。这位皇帝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以太监刘瑾为首的官员代理朝政,贪污腐败。一些忠臣上书皇帝,结果被打入死牢。王阳明听到后义愤填膺,虽然还是个小官员,但作为从小立大志的他来说,于是冒死上书,请求释放那批忠臣。结果被刘瑾重打四十大板进狱,出来被贬去贵州当一名没有品的驿站站长。中途还被刘瑾派锦衣卫来追杀,在朋友的帮助下才逃脱出来。

7、只要时刻拂拭自己的内心,让良知不要被人欲遮蔽,就都能成功。

8、 点题:我心由我不由天。只要此心不动,如何都是安然。 

9、他让人帮他更换了衣冠,倚着一个侍从坐正了,就那样坐了一夜。第二天凌晨,他叫人把周积叫进来。周积匆忙的跑了进来,王阳明已倒了下去,很久才睁开眼,看向周积,说:“我走了。”

10、王阳明严肃地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顿了顿,一脸郑重地继续说道:“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11、王阳明之所以那么多人崇拜,就是他不仅创立学说,还利用自己的学说做了很多业绩。比如南赣剿匪成功、平定宁王、平定广西戡乱,从来没有失败过,简直是战神。

12、失败是成功之母,逆境是成功之父。一个人之所以能够取得卓越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其智商水平的高低,还有情商的强弱,更为重要的就是逆商的大小。

13、心中有个能知是非善恶的良知,所以一切道理都在心上,就是:心即理。

14、王阳明说:“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

15、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6、什么是心学?心学讲了什么?这是一个复杂到爆炸的问题!无数人看了无数本书,最后除了无数个问号,啥也没懂。

17、不去议论别人的是非,在要责备别人的时候,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

18、王阳明举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家,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19、阳明在22岁之时,已然经历了两次会试的失败了,当时一同参考的其他同学皆以名落孙山为痛苦不已。与之相反,王阳明却是镇定自若,不为之动心。后来,阳明再次精心备考,终于高中进士,得以观政工部。

2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21、王阳明觉得,继续按照朱熹所指引的思路走,已经走不通了,于是,改变了方向,不走“理学”理论的路,而是开始走陆九渊“心学”的路。

22、尔意念着处,他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

23、其中功能最强大的是其中的工具箱,像我们经常会用到的磁力搜索、词典、加密、直链提取、二维码生成、WiFi密码查看、bilibili封面获取等功能都可以轻松实现,省去了装载许多应用造成的手机界面混乱。

24、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痛过一群小动物表现出来。书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通过和心理医生的十次咨询,终于找到了痛苦的根源。

25、0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26、“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

27、 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28、 (感悟):  花当然是自开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扰动我心,却是由我来决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电闪雷鸣、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远是在桃花源、艳阳天。  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29、意思是看到美色,这是“知”,喜欢美色,这是“行”;闻到臭味是“知”,讨厌臭恶是“行”。比如我们人性看到美女第一反应就喜欢,闻到狗屎就讨厌。“看到”与“喜欢”,“闻到”与讨厌其实是同时产生的,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停顿的,所以知行是合一的。

30、(译文)山中不要说没有好东西供你享用,这里的明月和清风是不用花钱买的。

31、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地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地睁开眼,“啊呀”一声。

32、大盗这回一点都不爽快了,连忙摆手拒绝:“不方便,不方便!”

33、 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大盗这回一点都不“豪爽”了,慌忙摆手说:“不方便,不方便!”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34、阳明在年少之时,勤奋好学,为了弄懂悟透程朱理学的天道至理,他与小伙伴一同去格竹,阳明经历七日格竹,不得其理,反而累倒患病。后来,阳明在反思这段经历时,总结: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35、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书,先杂乱地看,每个行业,每种类型的书都要接触。提升自己的认知,逐渐触类旁通,对很多行业有个大概的了解。最好每个寒暑假有机会去实践、去实习,不一定要实践自己的专业,除非你特别喜欢。

36、这里汇聚了一群对外汇无上热爱的金融高净值粉丝,他们披星戴月,孜孜不倦的对外汇交易进行探索、研究;最终自由、开怀...如果你也想成为像他们中的高净值、财务自由人士,那么欢迎您关注我们!

37、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之故,便把为善的心变了,只去修身以俟,见得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38、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39、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40、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先学习理论,这是“知”,去实践了才是“行”,但我可以去先学习理论而不去实践呀,怎能说知行是合一的呢?

41、点题:这个世界不欠你的,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42、除非是死灰槁木、耳聋眼瞎之人,虽然听见、看见了。只要心不去跟随它也就行了。

43、点题: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44、他指着船里的蜡烛光说:“这是光。”在空中画了个圈说,“这也是光。”又指向船外被烛光照耀的湖面说,”这也是光”,再指向目力所及处,“这还是光。不要执着,光不仅在烛上,记住这点。”

45、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46、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47、(释义)只要去人欲、存天理,就可称为功夫。静时念念不忘去人欲、存天理,动时也念念不忘去人欲、存天理,无论心中宁静与否。

48、王阳明举了一些很常见很平常的例子来说明,他说,当有人看到小偷偷东西,便要去制止;当人看到孤寡老人行动艰难时,便要过去帮忙等等,这就是依本心在行事,也就是良知的表现。

49、解析: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想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王阳明说:“这是你只知道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50、虽然我也喜欢写词,但记忆力不行。于是经常把看到的一些名诗佳句摘抄到本子上。今天我就把这些美的不像话的诗句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51、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52、 点题: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只有自暴自弃的心。 

53、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54、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55、(译文)做学问的根本在于立志,志向一旦立定那么做学问的功夫已经成功一半了。

56、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57、 (感悟):  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岁看老。中国的古人,也一向高度强调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从小立志做圣贤,后来果然成为圣贤,则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立志为什么重要?因为志向就是意志,就是方向。只有如此,人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复杂的现实之下,才可能意志坚定、少走弯路,而大大提高完成目标的可能性。  古人言:求其上而得其中,求其中而得其下。所以立志一定要高,那样即使不能完全实现人生目标,至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58、王阳明用最后一口气笑着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59、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60、周积无声的落泪,问:“老师有何遗言?”船里静的只有王阳明咝咝的呼吸声。王阳明用他人生中最后的一点力气向周积笑了一下,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6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62、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63、解析: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64、看过这样一段话:“只有不幸福的人才会思考自己是否过得幸福,因为幸福的人每天沉浸在快乐之中,感受不到幸福。”

65、理学把心分为性和情两种,这两种都是与生俱来。“情”就是人的七情六欲,理学家要求人们不要表现情欲;“性”是一个人作为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主要是仁义礼智信等“良知”),也就是天理。理学大师朱熹说:心不是天理,心其中一部分的性才是天理,情不是。

66、只有在平时有克制的能力,在自己的良知上用全功,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泰山压顶色不变,麋鹿在眼前而目不转的人,才能不动心。

67、以下整理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这10句经典语录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 

68、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69、某一夜,王阳明从一个美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家卫十大经典台词(精选111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