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经典名句赏析(精选72句)

2023-05-07 03:22:12

金刚经经典名句赏析

1、不要对布施的对象有某方面的执着。不要因为他曾经跟你结怨就不布施,不要因为他长相不好看就不布施,也不要因为他有没有回报你的潜力来判断是否布施。只要有缘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众生,我们应该一律平等布施。(金刚经经典名句赏析)。

2、  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3、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4、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一旦觉悟,法也就不再需要了,何况那些与佛法相背的非法呢。

5、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著、对众生的执著、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

6、佛經是如來的大法,一切天龍八部都要領受奉行,與普通書籍根本不同,就如皇帝的敕命與普通文牒不同。所以對經書褻瀆不敬,就會迅速消耗福報,後果極為嚴重,高天祐就是因為枕經折福而失去了名位。

7、  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8、“有为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都逃脱不了“成,住,坏,空”。如,一辆汽车露天放上2000年,也就烂没有了。即便是宇宙也会最终灭亡。

9、鴦掘摩羅因受到佛陀的教化,成為一位修善的比丘。但是鴦掘摩羅每日同其他比丘,入城乞食,民眾仍忘不了他做過的惡行,因此向他擲土投石,瞋罵羞辱……日復一日,乞食畢的鴦掘摩羅總是衣形污穢破碎,臉上殘留著斑斑血跡。有一天,佛陀把他喚來,慈悲的安慰他:「鴦掘摩羅!你必須安忍不動,要歡喜信受。先前造下的惡業,仗著今日勤修的善法,就像原本鹹苦的水注入清水,日後必成甘美解渴之水;就像突破雲層覆蓋的月光,將照亮你的心,使你走向正道。以前種下的罪業,要以潔淨的善業償還,就像烏雲散盡,將看到光芒四射的月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

10、《感應篇註疏》中記載:穎上的高天祐與兩位考生一同前往江寧應考,因為聽說雞鳴山的守源禪師極賦修持,他們就一起去拜訪。禪師說:「二位能考中,衹有高君因為以《楞嚴經》作枕頭而考不中。」高天祐聽了很驚訝,良久才想起自己的行裝中有《楞嚴經》,睡覺時沒有取出而墊作枕頭。放榜時,高天祐果然沒有考中。

11、如来只是一个名号,他的本性是慈悲。当他看到众生苦,慈悲众生,就要想办法普度众生。

12、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13、下面我就来把包括这四句偈语的整品解译一下,对错与否,还请广大读者和佛的在天之灵见谅,译文:

14、  学佛的人发心度一切众生,救了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心中一概不留,认为是应该做的事,这就是菩萨道,是菩萨发心。

15、  佛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都像作梦一样,是幻影。

16、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7、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8、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曾出現一些邪教組織,常採用介紹、拉人的方法使新人入教,其操作手法很像經濟社會的毒瘤——傳銷一樣。而且許多邪教組織常常會披上佛法的外衣,迷惑世人,口中也大談慈悲之道,教人念佛修行,儼然一副救世主的樣子,殊不知,陷阱上面常有鮮花,騙子總是用善良、大慈悲來裝扮外表。所以,以法為師,對修行人來說至關重要。學佛,不是燒香拜佛便是,應深觀真理法義,進而實踐。具足正信,奉行佛法,才能窺見佛陀真貌。

19、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20、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闻到了佛法,要怎样去修呢?其实佛所说的,也只是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人心所讲的一些事例。

21、不要对布施出去的东西有执着。不要因为布施出去的东西很好,事后又反悔;也不要因为觉得有失身份,不好意思布施一些“小东西”,只要是众生需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欢喜地把它布施出去。

22、(佛又说):“须菩提,如果有人以充满不可量,不可数那么多的大世界七宝,用来布施,另外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发悟得无上智慧之心的,持此经乃至四句偈等,自己接受经义并坚持依经义而做,并为别人讲解,这个人的福德比前者(布施者)的福德多。应当如何为别人讲解呢?不被任何相所束,随动而动,随静而静,动静自如,随遇而安。佛就象这样外动心不动(动不主动动)。

23、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4、注意,本神是气态,所谓的灵。那么外邪灵也能附上本神气,干扰我们的判断。邪灵也是有执才附上来的,《金刚经》破执所以能除邪气,保本神之明。《金刚经》能破执、破妄所以也破魔,威力很大。

25、  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6、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27、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9、《金刚经》中的偈语远不止这些。只举此三例可作为明心悟入的参照参考。

30、“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31、  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32、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33、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4、世界是无常的、无我的,没有固定的本体,而我们总是执有、执固定、执暂时的现象为真、为永恒。我们的认识与客观真理不相应,所以我们就有很多烦恼。

35、然后修炼成道。般若为梵文音译,这个的意思在汉语与大智慧一样,但是有与大智慧是不一样的。

36、《金刚经》思想重心的功德观:净信受持功德;法施的功德大於财施;正解、受持、演说的功德;三轮体空,不受福德不执有福德才是无量功德。

37、  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38、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39、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40、“有为法”是因缘合和而生。既然是因缘的结合。缺少一个因素这事物就不存在了。如,汽车是有多个部件组合而成的。如果把四个轮子取走。就失去了汽车的功能。那就不叫汽车了。

41、在这几句中“有为法”所说的法。是指物质世界中的一切现象,一切存在。

42、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43、一切众生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44、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45、如果我们做到修布施时不执着于任何外相,这样就是三轮体空的布施,有无量的福德。

46、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梦幻泡,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无常变化的。

47、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48、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49、这句经文表达了《金刚经》核心的理念。凡夫之心念念攀缘,妄认一切外境为真实,由此产生种种执著,把心“住”在六尘之中。而《金刚经》告诉我们诸法性空,当我们了知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不会去贪恋它,不去执著它。

50、  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51、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52、如来所说的法,都是为了众生修行及开悟众生而假设的方便之法,不可以执取,般若的实相,是无法以语言诠释的。执着实有的菩提可得,也不可执着没有菩提正觉,落于有和空,都是错误的。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没有一定的法名为菩提,一切贤圣,也都是依寂灭的无为法而修,因证悟的深浅不同,才产生有三贤十圣等阶位的差别。

53、  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54、也就是说,不要对行布施的人有执着。不要有“是我在帮助你哦,你应该感谢我,以后要报答我”这样的心思,也不要执着于自己修布施的功德。

5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56、《道德经》:无为心是平等心,有为心是有分别心;无为法是告诉你目的但不告诉你方法,有为法是告诉你目的还告诉你步骤。清静无私执,所以平等心看人观世事,价值观稳定地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做取舍判断,“允执阙中”。

57、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58、无论心法或色法,其体性都是毕竟空。万法皆有其性(本体)与相(外在表现),相是缘生法,缘生则无自性,即是空。空即无相,无相即一相,一相即平等,平等即无高下。

59、以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故。而諸大乘經,處處教人恭敬經典,不一而足。良以諸大乘經,乃諸佛之母,菩薩之師,三世如來之法身舍利,九界眾生之出苦慈航。雖高證佛果,尚須敬法。類報本追遠,不忘大恩。

60、須菩提,應當知道此人成就最無上希有法,此經典所在處就有佛,即心即佛,一旦了悟金剛般若的智慧成就,你這個心地就是佛,就是佛的塔寺,就能成為佛與菩薩所居的聖地。

61、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62、对于所做的福报功德,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之心。有好处,自己并不领受,而回向给世界一切众生,愿这个世界一切众生受这个好处,自己并不需要。

63、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64、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6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66、佛言持經之人,如得一切天人恭敬供養,為前生有重業障故,今生雖得受持諸佛如來甚深經典,常被人輕賤,不得人恭敬供養。自以受持經典故,不起人我等相,不問冤親,常行恭敬,心無惱恨,蕩然無所計較,念念常行般若波羅蜜行,曾無退轉。以能如是修行故,得無量劫以至今生,所有極惡罪障,並能消滅。又約理而言,先世即是前念妄心,今世即是後念覺心,以後念覺心,輕賤前念妄心,妄不得住,故云先世罪業,即為消滅。妄念既滅,罪業不成。即得菩提也。

67、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后天学到的一种概念。无论是微尘,还是世界,都是在娑婆世界中,对事物的一种认识。等到离开娑婆世界,就会发现它们的真相。

68、  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69、這就如要治好多年沉疾,極高明的大夫總是善於將病者多年積在身體裡的病灶先引發出來,這個過程看似凶險,實則無礙,身體經此折騰,方能徹底康健。金剛般若智慧就像是極高明的大夫,讓往昔罪業種子提前發作,提前受報,也就斷了再墮惡道之因。當惡業淨化完畢,明鏡不再蒙塵,自然就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70、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71、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大老师名言经典语录(精选53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