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就改的古语名句(精选91句)
知错就改的古语名句
1、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知错就改的古语名句)。
2、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一切都是好的。
3、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4、 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5、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6、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7、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9、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利斯特
10、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1、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塞罗
12、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14、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知错就改的古语名句)。
15、 自解: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1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7、 自解: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18、100个中国成语俗语的英文翻译,果断收藏!
19、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20、习惯是很难打破的,谁不能把它从窗户里抛出去,只能一步一步地哄着它从楼梯上走下来。——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
21、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22、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23、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24、◎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
25、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吸力。——雨果《悲惨世界》
26、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宋·陆九渊
2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28、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29、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0、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论语集注·学而篇第一》译文:指对于别人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加以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好让自己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3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醒世恒言》
33、 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34、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35、爱的真谛与长相如何无关,而与相守、信任、兴趣有关。
36、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3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史记》
38、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39、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0、 (解读) 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41、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42、 (解读)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43、 自解: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44、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45、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46、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47、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莎士比亚关于知错就改的名人名言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48、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49、 (解读) 三个人同路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的师长的人。人人都有相对的技能和特长,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一定能找到可以教自己的老师。
50、 自解: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51、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52、 (解读)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53、 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论语》
54、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西汉学者伏生口述《尚书·伊训》译文:对人不求全责备,检查身体如果不到。
5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56、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57、 (解读) 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君子襟怀坦白,安贫乐业,与人为善,知足常乐,所以能坦荡荡。小人欲念太多,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局促不安,所以常心怀戚戚。坦荡荡:心胸开阔,自由自在的样子。戚戚:忧惧不安的样子。
58、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晋·陶渊明
59、 自解: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60、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和日积月累,每个部分都要求仿写,所以需要家长可以先给孩子看看这个视频。
6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62、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6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64、《颜习斋先生言行录》:“改身之过,迁身之善,谓之修身。”
65、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66、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庄辛谓楚襄王》
67、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8、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雄壮的歌声,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6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 魏征列传》
70、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71、 自解: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72、 自我批评之于我们,简直是和日光、空气、水一样重要。斯大林
73、 (解读) 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自古忠臣义士把仁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文天祥就是这样的志士仁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表明了他视死如归,舍身成仁的心迹。
74、《与傅全美》:“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75、 0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76、 自解: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77、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78、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79、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80、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81、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一个人不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8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83、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84、 (解读) 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8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86、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8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9、 自解: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90、 (解读) 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