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诗歌(精选35句)

2023-09-11 09:11:04

龚自珍的诗歌

1、龚自珍在他的词《丑奴儿令》中写道: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作者在这里提到了他的两大人生理想,即“剑”所代表的挽救衰世的宏伟志向与“箫”代表的宁静、自由、儿女情长的世俗生活。作者自叹过去十几年里,既没有实现救国救民、建功立业的壮志,也没有真正做到退隐江湖、不问世事,过一种自由的生活,因此才说“双负箫心与剑名”。(龚自珍的诗歌)。

2、“龚自珍先进的思想是他许多优秀诗篇的灵魂……在艺术上而又能不落于以文字、学问、议论为诗。这就是龚诗的不可多得之处”。

3、龚自珍在整个清朝应当说也是大名鼎鼎,并且他的很多作品也是极为优美,譬如他的这首《漫感》,那同样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而且整首诗写得极为抒情,同时也很是张狂,在这一点上他与唐朝的李白又有几分相似,为此他的作品中,我们也是能够看到他比较张狂的一面,不过很显然,他的这种狂气,有的时候还是一种无奈的叹息,毕竟现实中的诗人内心也是极为伤感,也无比的悲痛。

4、我奉劝天帝能重新du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赏析)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5、《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125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沪教版)收录,以及五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收录,七年级下册(2017版)还有一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

6、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 。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7、bai原诗: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8、龚自珍晚年创作的组诗《已亥杂诗》,一共有315首,每一首都是写得极为有个性,而且也是诞生了很多的名句,譬如:“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那都是经典名句,每一句都足以令人震撼,这也正是他作品最为独特,也最具有魅力的一个地方。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龚自珍这首别具风格的好诗《漫感》:

9、1826年,作者第五次会试落第,又兼几位好友相继去世,面对自己人生的坎坷,又看到日益腐败、衰落的清王朝,作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三首诗。在上面这首诗里,诗人即用到了一组意象——“剑”和“箫”。这里“箫”所蕴含的情感值得品味。这个“箫”传达诗人的幽怨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但如果同时说“箫”这个意象也表达出对清政府的愤慨,则多少有些不适合。因为,我们从“箫”这一乐器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并没有表达“愤慨”这种思想感情的含义。箫是一种宁静的时候吹的乐器,他的声音低沉而悠长,正如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中描写的那样: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这种感觉,很难与激动、愤怒的情感联系起来。那么这里的“箫”究竟传达的是什么呢?应该说传达的是“愤慨”的衍生物——“孤独”。

10、除此之外,他的《明良论》《乙丙之际箸议》等文章对社会腐败的揭露与攻击,他的诗歌风格“变化从心,倏忽万状,无所不有,所过如扫”,他的审美观念“凡声音之性,引而向上者为道,引而向下者为非道,引而之于旦阳者为道,引而至于暮阴者为非道”……所有这一切都曾引导、启迪我。虽然不能一一指陈,但是能感到它们的存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毫不夸张地说,龚自珍的诗文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11、第一二句写得就很是有趣,更是把内心的那份忧愁,以及悲痛的情绪描写得很是深刻,”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从军疆场也依旧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也使得我内心更加的惆怅,为此我只能是把对于东南之地的形势,还有那份担忧,全部写进了这诗中,为此我也只能是这么做,再也做不其它的事情。在这两句中,诗人更是表达出了一种悲痛的情绪,从而也令这两句别具一格,充满了一种悲痛的情绪。

12、研究古文字学,大量接触甲骨文、金文和各种石刻文字,使我的审美取向从帖学向碑学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又是《己亥杂诗》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和肯定:“从今誓学六朝书,不肄山阴肄隐居。万古焦山一痕石,飞升有术此权舆。”“二王只合为奴仆,何况唐碑八百通。欲与此铭分浩逸,北朝差许郑文公。”后来,我在写《中国书法史》时说,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核心思想是“尊魏卑唐”,其源头来自龚自珍的这两首诗。清末民初有学者说:“近数十年来,士大夫诵史鉴,考掌故,慷慨论天下事,其风气实定公开之”,书法也是。

13、注:本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14、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增广昔时贤文》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15、第三四句更是名句,也是整首诗最出色的两句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则是再一次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担忧,另外也是再次告诉了世人,一定振作起来,只有这样才会有希望;那这两句诗它大致的意思是,我在这里要奉劝上天重新振作起精神,千万不要拘泥于那些条条框框,只有把那些规矩降下来,这样才能够拉拢更多的人才。

16、龚自珍诗中的箫虽不能与上面这些一概而论,但首先也是一种幽怨与孤独的倾诉。纵观龚自珍的一生,很多时候,他的思想里充满了幽怨与愤慨,这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清廷腐败的不满,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二是自己屡次科场失意、怀才不遇之感。这两个方面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虽然不能说作者官位显赫时一定能实现自己锐意改革、改善民生的宏伟志向,但是至少因为科场失意,使得诗人难以进入统治阶级上层,对于国计民生也就越发没有了发言权,使他改革社会的理想毫无疑问地成了一句空话。这样一来,诗人的压抑、愤慨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17、今日听你高歌一曲,暂借杯酒振作精神。《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清代: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8、 《杂诗》年代: 清 作者: 龚自珍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也曾糜太仓粟,夜间邪许泪滂沱。

19、也是在1977年,我参加高考,选择了历史系。第二年参加研究生考试,知道浙江美院在招收书法研究生,但我认为读书更重要,便报考了华东师大古文字学专业。考取之后,读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兼及他的其他著述,看到一封他写给外孙龚自珍的信札,说:“久欲作一札,勉外孙读书,老懒遂中止。徽州有可师之程易田先生,其可友者不知凡几也。如此好师友,好资质,而不锐意读书,岂有待耶?负此时光,秃翁如我者,终日读,尚有济耶?万季埜之诫方灵皋曰:勿读无益之书,勿作无用之文。呜呼,尽之矣!博闻强记,多识畜德,努力为名儒为名臣,勿愿为名士。何谓有用之书?经史是也。”

20、“文章讲龚定庵”,严格意义上就文章的涵义来说,诗歌自有一席之地,而整体性也可用以描述作家思想且突破文体的藩篱,转化为具有普适于文本分析的精神气质归纳,由此,其人、其散文、其诗歌无需强行割裂,如龚自珍其人所表现出的对于个性解放、社会改良的寻求,不独在其散文中有具体的表达,在其诗歌中亦有大量的展现。从类似的角度去理解龚自珍诗歌的“开风气”无可厚非,即如“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夫子自道。只是对于定庵而言思想史的重点难免落在散文上,若说诗文共鸣实也带有由文及诗的意味。从一开始,龚自珍“负尽狂名”于并时文坛,非仅因“才气横越”,“举动不依恒格”,其名篇《乙丙之际著议》、《明良论》、《古史钩沉论》等和《皇朝经世文编》所选龚氏文章也具影响,而诗名彰显尚有不足。在龚自珍去世后的近半个世纪时间内,关注其诗歌者寥寥,屈指可数的几人如孔宪彝、陈元禄、蒋湘南等只有少量地摹拟定庵诗,化用其诗句。此外程秉钊是一位值得注意的人物,他在龚自珍接受史上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程秉钊(1838—1891),徽州绩溪文士,尤其偏爱《龚定庵集》,即以“龚学”名集,今有钞本《龚学斋遗集》存世。据《绩溪程蒲孙(秉钊)先生遗集序》所载,程秉钊属钱塘商籍,又处在常州学派统系中,与龚自珍有地缘、学缘的联系,并作《乾嘉三忆诗》表彰龚氏,且初创定庵年谱稿,后得吴昌绶进一步撰集而成《龚定盦先生年谱》。程氏去世前夕与苏州籍藏书家、维新派人士江标同时供职翰林院,江标对龚集的喜爱乃至影刊《己亥杂诗》便有可能受其影响。孙文光、王世芸编《龚自珍研究资料集》载佚名《定庵诗评》(三十三则),录自世界书局1935年版《龚定庵全集》,实则大部分诗评出自程秉钊手笔,其中思路大抵也为由文及诗,如论《破戒草》云:“定公诗兼有古文家法,全不气重,故无语不雅。”

21、龚自珍写过很多这种非常张狂的诗作,从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始终是心系天下,用最深情的笔触去拥抱世界;只是无奈他一辈子也是郁郁不得志,纵然是有着过人的才华,有着远大的人生理想,可是最终并没有实现。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人材一作:人才)

23、定庵诗歌“经典化”与古典的榫合更有越出清诗的升华。定庵诗歌高处在于奇思壮采、凌厉横霸、哀感顽艳、郁怒清深,因其自成一格,遂有“非唐非宋”之谓,概言之,个性极强、天马行空,诗学取径同样不会被清以前诗歌束缚。定庵诗学带有博观的视野,《书汤海秋诗集后》云:

24、  寻思依样到心头。——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25、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26、从实证角度看,龚自珍与袁枚的诗学接力难于落实,但其诗之个性独造、复古生新等特征符合“性灵说”所倡导的诗学精神,也让龚自珍诗歌在其所处时代中展现出高度的原创性品质,奠定了“经典化”的基石。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龚自珍诗歌同样经历了一段曲折的“经典化”历程,大致可以划分出三个阶段:其清末延至民初是“经典化”的开始时期,以维新派和南社的龚自珍接受为代表;其民国时期是“经典化”程度加深的量变积聚时期,但是此际文学史著对龚自珍诗的书写尚有取舍;其龚自珍诗“经典化”定格于1950年代,以1957年《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设计为标志。通过对龚自珍诗“经典化”的探究,不难发现“近代”这一概念在龚自珍诗研究史上的关键意义和突出价值,换言之,龚自珍诗的“经典化”展现出事实上的“近代”和观念上的“近代”两方面作用。

27、《乞伞保阳》四首写于道光十八年。当时诗人在北京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无故被夺去俸钱。其中的原因,没有详细记载,但在封建社会里,倾轧排挤、d同伐异是司空见惯的事,加上龚自珍不满于现实,“口不择言,动与世迕”,可以想到诗人诗人遭受当权派的打击是必然的。尽管龚自珍奋斗了一生,但他的雄心壮志,和革新现实理想,在当时却找不到同情的反响,更没有实现的可能。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作者常常感到孤独和压抑。而诗人笔下的“箫”,则正是对内心世界孤独和压抑的倾述。

28、龚自珍诗歌的“经典化”定格对于清诗研究产生直接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被“经典化”的龚诗扩大了清诗研究的气象与格局,因为对于龚自珍诗歌的研究可以摆脱门户之见、唐宋诗之争等常规问题。当然其“经典化”也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同时期诗人,嘉道诗坛研究比较其前、其后时期诗坛的研究即明显冷清,其实嘉道诗家作有大量面向社会现实、反映时代脉动的诗作,所涉广度与深度绝非龚氏一家所能替代。

29、以后,我告别文史研究,回到书法创作,大力提倡民间书法,强调变法创新,结果受到种种批评指责,苦恼的时候还是龚自珍的诗文给我不少力量。他的《纵难送曹生》说:“求三代之语言文章而欲知其法,适野无d,入城无相,津无导,朝无语……其志力之横以孤也。”“横以孤”三字真好!我将它刻了枚闲章,表示不怕孤独,耐得寂寞,“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并且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所写文章也曾截取龚自珍诗“一世人乐为乡愿,误指中行为狂狷”的下句作为标题。

30、他的建构引领之后龚诗定位的判断,如他所言:

31、起句“绝域从军计惘然”,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从军疆场的壮志,现在看来是无法实现,这怎能不让人悲伤?所以我非常的惆怅,每天都悲痛万分,可是没有人能够懂我。到了第二句“东南幽恨满词笺”,则又是表现得很忧愁,只能把对于东南形势的忧虑,全部寄托在诗歌中,从而来诉说内心的愤懑。这两句结合得很完美,也体现出诗人远大的志向,还有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32、释义: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3、  木叶怨,罢论起。——龚自珍《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

34、我又南行矣。笑今年、鸾飘凤泊,情怀何似?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似春水、干卿何事?暮雨忽来鸿雁杳,莽关山、一派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教师节祝福老师的句子有哪些(精选5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