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赏析及感悟(精选91句)
孟子名言赏析及感悟
1、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名言赏析及感悟)。
3、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名言赏析及感悟)。
4、(解释)不依靠规和距,不能画成(标准的)正方形和圆形,
5、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6、出自《孟子·告子上》。今日那些行仁义之事的人们,如同用一杯杯水去扑灭那犹如一车柴草燃烧起来的大火。大火不能够被扑灭,他们边说水不能够战胜火。
7、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9、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10、(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2、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尽心上)
13、 2)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4、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17、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18、(解释)拥有道义的人有很多人相助,失去道义的人又很少人帮助。有很少人帮助到了极点,连父母妻子兄弟都背叛他;有很多人帮助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1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20、(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21、《说苑》曰:“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话不在多,而在贴切与恰当。孟子说:“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如果所说浅近,但是用意深远,就是一句好话。所以,话要谨慎说,才不会让人觉得轻薄,甚至招怨。
22、(赏析)在“鱼”和“熊掌”的价值选取对比中,人们倾向于价值高的熊掌。以此譬喻,在“生”和“义”的对比中,孟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义”。因为人的一生中,“义”比活着更为重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舍生取义”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高尚的价值取向。
23、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离娄上)
24、(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有了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有了自己毁坏的因素,别人才能毁坏它;一个国家自己有了被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25、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具有仁义之心的人,无敌于天下。用至仁去讨伐那些不仁之人,怎么可能会出现血流成河,将木槌都飘起来呢?
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27、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9、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30、(赏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寻求人的道德,要寻求从先天带来的本真。在后天将这种本真加以引导,不使思想、行为变坏,就成为了君子。
31、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2、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33、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拥有道义便能够得到人们的帮助,失去道义的人,就很少能够得到人们的帮助。
34、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尽心下)
3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36、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37、 人最忌讳的是遇到问题只找外部原因,而不去向内反思;“内省”是最重要的修身智慧。当然儒家并没有说不要向外寻找原因,只不过儒家向来主张“先内后外”的步骤。所以儒家有如下的句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8、 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39、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40、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1、(赏析)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布满正义、布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它是由积累正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是一种内心下的正义所支配的勇气。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4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4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44、孟子曰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
45、 (赏析)面对贫穷的折磨、暴力的威胁和富贵的引诱,孟子的这句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4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48、盆成括仕于齐。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见杀。门人问曰:“夫子何以知其将见杀?”
49、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50、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51、孟子学说反对用刑杀来治理国家,他认为仁政是最好的治理方式。有仁德的人无敌于天下,对国内能通过推广仁德来使百姓安定,对外以至仁伐不仁,决不至于让血流得把捣米的木槌都漂起来。
52、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53、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欢迎关注蔷薇文摘,每天为您推送精彩文章!
54、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55、贤君必恭俭礼天,取于民有制。(《孟子·滕文公上》)
56、(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57、(赏析)中国最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得到众人的拥护成了每个人的要求。几千年传承下来。这“和”却慢慢变了味,学习中有同学吵闹影响了学习,为了求“和”,不阻止;工作中有同事影响了工作进度,为了求“和”,不吱声;……“和”成了“讲面子”“拉关系”。错矣!这样的“和”只能是利益的暂时一致,永远做不到人心的团结。
58、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5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0、心得分享:儒家有四句话我一直用来作为自我修身、完善人格的标准: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四: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虽然时时刻刻拿这四句话不断要求自己,但做到确实很难。我认为儒家最难的学问就是:“知行合一”了。
61、一个贤明的君主,必须恭敬节俭,一切依礼来对待下面。从人民那里索取时,要按规定办事。
62、(赏析)“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殊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63、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64、简单:对待一个人,如果只给他吃的,而不知道爱护他,那就跟对待猪一样了;如果只知道爱护他,却不知道尊敬他,那就跟圈养牲畜一样了。
65、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66、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我从来没有听到过,自己做的不正确,但去匡正别人,更何况是辱没自己,来匡正天下呢?
67、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68、 我想只有孟子这种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才能有舍我其谁的救世使命感。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
6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离娄上》
70、(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7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73、 6)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74、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75、 统治者经常将自己比喻成“孤家寡人”;孤家寡人不好做,高处不胜寒,做得好流芳百世,做得不好遗臭万年。身死国灭的君王比比皆是啊。
76、日本药妆第一情报站,喜欢买买买的药妆酱,一遍种草药妆,一遍带大家买买买,变得美美哒,美貌与生活品质并重是我们和粉丝小盆友的共同追求。药妆酱专注于药妆使用、美容护肤、彩妆等优质日本产品!好东西还得正确使用!
77、(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78、孟子已经非常明显的告诉了我们领导者发火的标准:一发火,下属更忠诚公司;一发火,下属更佩服你;一发火,团队凝聚力更强;一发火,工作绩效提升了。。。那么你就尽情的发火吧。
79、道家也讲究“无为”,但这里的“无为”也是也经过“有为”的思考,以时势、趋势的判断做出顺势而为的行为。即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事物保持其天然的本性而不人为做作,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80、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孟子.尽心下》
81、世界上可学、可做的事情太多了,人不可能样样都学、样样都做。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的人,往往什么都学不好、做不好。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和放弃,放弃做一些事情,才能专心致志地学好自己感兴趣或者应该做的事,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
82、 养心莫善于寡欲。(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83、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84、(赏析)“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殊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85、 心得分享:儒家讲“道不远人”,“道不可离,可离非道也”。一个人的修身一定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开始。我们遇到的事情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不能”;一种是“我不为”。对于“我不能”的事情,儒家不会给予道德上的批评,因为这种事情超出了我们自身的能力范围。而对于“我不为”的事情,儒家是给予道德上的评判的。
8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7、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88、(译文) (孟子说:)“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只要自己本身端正了,天下人民就会归顺你了。”
89、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90、 9) 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