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经典语录原文(精选90句)
佛教经典语录原文
1、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少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2、人生就像一杯茶,不能苦一辈子,但要苦一阵子。
3、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
4、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5、能常省察,则一句亦有余,不能省察,纵将一大藏经用完也无用处。
6、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无了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7、佛力加持不可思议,找到了解脱的方向,继续坚持修,认真修,老老实实地修,不能退转,时时刻刻祈祷上师三宝的加持,就不会有违缘和障碍。
8、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9、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10、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佛教经典语录原文)。
11、6)当你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你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你肯放手,你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执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
12、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13、太热烈奔放的爱总是易于枝头凋落,而平和沉静的爱却是暗香持久,心香永恒。当火焰般燃烧的爱情化为灰烬,当爱情的潮水慢慢消去,守望在那里的,依然是一颗宽大博爱的心,包容接受抚慰着那颗伤痕累累的心。
14、愚者为自己,因此烦恼、痛苦。智者为别人,因此幸福、快乐。
15、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16、在人群中偷看你的笑脸,恍惚间彷佛回到从前。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一次地偶然相遇,一见钟情,然后彼此相恋?
17、去掉我执我爱的最好办法就是发慈悲心,愚者为自己,智者为别人。
18、8)宁可孤独修行,孤独地生活,也不要与愚人恶者为伍,因为他们会败坏了我们的心灵,增长感官的追寻。
19、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20、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21、珍惜上师,珍惜传承,珍惜法宝,珍惜人身,珍惜缘分,珍惜光阴。
22、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23、这5种人不用拜佛,菩萨也会保佑,看看有你吗?
24、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25、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26、 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电亦如露。
2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8、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29、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就是对的。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人生,靠的不是时间,靠的是珍惜。抱最大希望,尽最大努力,做最坏打算,持最好心态。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成事实的。太阳总是新的,每天都是美好的日子。
30、有病不要怕,机会来了。有病是消业的机会,还债的机会,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机会。有病时发大愿,发大心,观想和我一样的众生,他们的痛苦由我一人承担,很快就会好的。什么病都能好。
31、禅静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32、寂寞,是成功必经的一段路。耐得住一时的寂寞,才能守得一世的幸福。每一朵花的开放,都会经历一段默默的守望;每一粒果的成熟,都要忍受一段青涩的等待。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曾有过一段寂寞的岁月,一段连自己想起来都会心酸流泪的岁月。寂寞的日子,其实也是人生的一种储蓄。
33、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34、但能无心,便是究竟。若不直下无心,累劫修行,终不成道。
35、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36、佛说: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平平淡淡才是真如言:执子之手,与子谐老。
37、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38、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39、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40、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41、法界无界,唯是一心,一心现六凡,一心现四圣。
42、(19):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傅: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傅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43、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44、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45、面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烦恼,这叫看破。你要知道,没有恒常,没有长久。顺境,要安心,逆境还是要安心。
46、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47、5)我们的好或坏全因为自己,我们修改自己是为了要舍弃坏而趋向好的方向,是为了善恶,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批评。
48、毗婆尸佛偈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49、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50、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51、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2、11)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53、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54、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55、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本来按照佛教里的各种修行方法,努力精勤地修行,希望得到佛的果位,因为难以达到,便退失菩提心,想不如去修声闻乘法了生死,证
56、(4):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57、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58、(8):兰亭序)兰亭字,青花瓷,怎落笔,都可惜菩提语)菩提树,听禅语,怎痛诉,难相聚流星雨)流星雨,千年遇,怎品读,难成赋琉璃盏)琉璃盏,覆彼岸,怎垂怜,都不晚胭脂寒)胭脂寒,如云烟,怎敷衍,都不愿琵琶弦)琵琶弦,恋人远,怎欺骗,都思恋姻缘线)姻缘线,许相见,怎牵绊,难执念三生缘)三生缘,成诗篇,怎挥剑,难了断
59、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60、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61、千古绝妙对联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值得收藏)
62、(14):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63、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草木土石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64、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原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65、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66、”一切皆为虚幻。“出自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不可说。"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67、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68、十指合,佛灯下,月透指缝,愁作袈。青瓷瓦,宫墙下,胭脂尽碎,弦月醉。
6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70、16)我们惟有舍弃内心的不良杂质,如贪欲、不满、固执等,才能解开它们对我们的系缚,心才得以自由。净化自己的心才能找到内心安详的道路。
71、"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72、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致太平。
73、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74、生活,是一本渐渐打开的书。纵然有诸多无奈,只要能晨观日出,暮赏霞落,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纵然有诸多风云,只要能望月守心,清明思绪,就是一种悟了的心境;人生就是一种平衡,你在这方面得到的多,其他方面就会少一些,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事都占全。把握分寸,适可而止,活得简单才会活得快乐。
75、 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7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7、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78、一切随缘就叫解脱。不执着、不攀缘,苦乐完全取决于自己。
79、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80、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81、过堂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带著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拥有它的资格。
8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83、佛祖奚以异于人,而所以异于人者,能自护心念耳。
84、《心经》图解,哪怕只是转发一次,也功德无量!
85、若信愿坚固,临终一念十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之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86、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87、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88、7)全被人诽者,或全被人赞者,非曾有当有,现在亦无有。若人朝朝自反省,行无瑕疵并贤明,智慧戒行兼具者,彼为智人所称赞。
89、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