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造句50字(精选61句)
千钧一发造句50字
1、造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2、 造句:南郭先生在皇宫乐队里滥竽充数,最后落荒而逃。
3、(出处) 清·曾朴《孽海花》:“与其顾惜场面;硬充好汉;到临了弄的一塌糊涂;还不如一老一实;揭破真情;自寻生路。”
4、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唯有保持冷静才有机会脱险。
5、造句:一个人即使犯下再大错误只要能悬崖勒马,我们都应该给他重新改过的机会。
6、(成语解释)暴戾:残暴凶狠;恣睢:横行霸道。形容凶狠残暴;任意妄为。用于为人凶恶残暴;任意横行干坏事。多用在书面语里。一般作谓语、定语。
7、释义: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8、 造句: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倾听老师的没一句话,目不转睛的看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
9、释义: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
10、造句:改革开放以来,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地不断涌现。
11、(用兵如神)发音:yòngbīngrúshén
12、(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三国演义》:“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13、释义: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14、造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如神啊。
15、造句:毕丰有勇无谋,极贪酒色,不恤下人,喽罗尽皆离心。
16、对未来我们总是既畏惧又企盼,既拒斥又憧憬。
17、释义: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进行伤人的行为或诡计。
18、(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
19、释义: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
20、造句:这一天大家都是惊疑不定,草木皆兵,迨及到了晚上,仍然毫无动静。
21、(成语解释)殍:人饿死后的尸体。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老百姓因灾祸饥馑大批饿死的悲惨景象。
22、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23、造句:真相只有一个,不能颠倒是非,指鹿为马。
24、(成语解释)迟疑畏缩;不敢向前(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的样子。)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25、(出处) 《孟子——尽心上》:“瞬时弃天下,犹弃敝屣也。”
26、初春天气还是那么冷,可是小草已经露出了头。
27、 造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
28、(仰事俯畜)上要侍奉父母,下要养活妻儿。泛指维持一家生活。
29、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孩子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30、释义: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31、(成语解释)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适:适应;履:鞋。
32、造句:我认为,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能纸上谈兵。
33、释义: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34、造句:这个人为恶不悛,终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5、她是这样一个水洁冰清的人,怎么会和那些坏人在一起。
36、(成语解释)英、华:花;这里指精华;咀:细嚼;引申为体味。把花朵放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细细地琢磨。欣赏和领会诗文的精华;也比喻诗文字画等富有精华。用来比喻琢磨和领会文章的精华要点。一般作谓语、定语。
37、就在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位青年拦住惊马,救出了吓呆的孩子。
38、造句:他咄咄逼人的话语气得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39、(水洁冰清)像冰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品高洁或文笔雅致。
40、释义:方:方法。讲:办法。想尽和用尽各种办法。
41、造句:月考就要到了,我决心效法古人悬梁刺股的精神来准备。
42、造句:看到我们班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校长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43、(成语解释)一贯作恶;屡教不改。怙:坚持;悛:悔改。用作贬义。用来指不肯悔改的坏人。一般作宾语。
44、释义:形容旧的面貌改变了,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45、(成语解释)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46、 释义: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
47、(成语解释)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48、(成语解释)枘:榫头;圆凿:圆榫眼;卯眼。方形的榫头;圆形的卵眼。比喻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
49、今天小诵整理了小学阶段孩子常遇到的一些成语,家长可以辅导孩子练习一下!
50、 释义:曳,拖动。衣服不沾地,比喻非常忙碌。
51、(出处) 《史记·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52、(出处)西汉·贾谊《过秦论》下:“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阖口而不言。”
53、造句:做事如果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
54、用作贬义。多用于恶而小的势力妄图动摇坚如磐石的政治力量、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国家政权、团体或个人的荣誉地位等。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55、释义: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56、我知道真象,但又不能说出来,真是如鲠在喉呀。
57、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8、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千钧一发之时,小李勇敢地冲进火海,抱出了煤气瓶。
59、(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使君从南业,五马立踟蹰。
60、今天给孩子们整理了一些学习资料,可以作为暑假积累的绝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