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吃猪肉【摘抄文案100句】

2023-08-27 10:19:26

一、古代人想吃肉了怎么办

1、在宋朝之前,民间也有人吃猪肉。但是吃的人很少,主要是富人不吃猪肉,穷人也不会做猪肉,这样就遇到猪肉难为老百姓享用的尴尬境遇。当年《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每天有上万头猪从四川运输到东京,生猪在当街上屠宰,然后切割成身体不同部分的肉,满足京城老百姓的需要。当时,苏轼看到老百姓烹调猪肉方法太粗糙,于是就研究出了“东坡肉”。就是用大块的猪肉,放上姜、葱、酱油、料酒、红糖等,在小火慢炖之后,出来猪肉红亮光鲜,甜甜腻腻,味道浓厚,堪称佳肴。

2、但是,在宋朝时候的辽金朝,由于严寒的气候不适合养猪,猪肉也只是贵族的享受,普通老百姓吃的是羊肉。当时,宋辽边境的猪肉羊肉卖得红火。同时,由于当时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猪、熊、虎、野鸡、狍子、狼、鹤、鹭鸶等野味也成了老百姓的肉食来源。如《水浒传》里的打虎英雄,猎户解珍、解宝兄弟打猎到了一只老虎,却被毛太公陷害,才被逼造反。这也是当时老百姓毫无顾忌食野味的反映。明清时候老百姓的肉类食物在明朝时候,如果官员清廉,家里就是没有余财,只能靠勤俭度日子。如海瑞,在老母亲过生日时候买了两斤五花肉。在万历二十年,猪肉价0.02两/斤,海瑞为此花了0.04两银子。在朝廷领俸禄的官员生活如此清贫,普通老百姓更谈不上吃肉了。

3、到了经济更为发达的汉代,汉代名士闵仲叔“日买一片猪肝”,相对于平民,伙食已经是“质的飞跃”。

4、想吃一点油,还的装病,或真病,家长会用筷子伸进油瓶底粘一两点,拌小米粥吃。太香了。

5、在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之后,北方都是被游牧民族所统治,肉类是游牧民族的主食,普通老百姓可能有机会吃肉(羯胡鲜卑更是吃人)。当然,只有归属于游牧民族的汉人才有机会吃上肉。

6、据说,苏东坡还能品尝出不同地方的不同肉味。对于这样一位美食家,要想用道德的说教和宗教的禁忌让他不吃肉,实在太难了。但苏东坡毕竟是古今第一聪慧之人,其才智又远在一般僧人之上,他自有解决的妙法。

7、“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养,士朝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8、在宋代以后,羊肉是高级肉,普通老百姓不容易吃到,皇宫和贵族吃的较多。

9、中国许多节日与吃有关,正月十五吃元宵,寒食吃煮鸡蛋,五月端午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寿辰要吃长寿面,过年要吃饺子。诸如此类,说明一个问题,物质匮乏,不是想吃就吃,只有到了节日,才无论如何想方法吃一下。

10、并不是,他们自己养的牲畜价值昂贵,专门用这些去出售,来换取粮食、茶叶、铁锅一类的生活物资,或者留下来繁衍更多的牲畜,自然是舍不得随便吃掉的。

11、秦朝之后到元朝之前,酿酒改为利用酒曲发酵谷物、水果而酿造而成,这样发酵的酒最高也就十多度。话说武松景阳冈喝的酒算最烈的了,度数也就十八度左右。多数人三碗不过岗,三碗折合现代的白酒也不过一斤左右,当时的人们和现代人的酒量也差不多。

12、中国的文人讲究任性,追求自由,可也懂得仁慈,提倡博爱,更何况惜生戒杀能够为自己和亲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福分。于是他们就在惜生与杀生之间徘徊。

13、但是,虽然明清年间的城市里,肉食已经更普遍,但对于人数更多的农民们来说,吃肉依然是个高门槛:明代史料记载,即使在明朝中期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农民们忙碌一年,日常只吃早晚两顿饭,下饭多水产品。每年也只是在端阳节时能有饮宴,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太平年月。清代北京周边的农民,也只是“鱼肉唯年节用之”。这些,都还算是当时生活较为富裕的农民。

14、每鼎的食物也不相同,并且有明确的规定。

15、这个很正常啊我也是女生啊我每次去自助餐都是疯狂吃肉啊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记得给我好评好吗谢谢

16、黄鲁直谓子瞻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某适到市桥,见生鹅系足在地,鸣叫不已,得非哀祈于我耶?”子瞻曰:“某昨日买十鸠,中有四活即放之,余者幸作一杯羹。今日吾家常膳,买鱼数斤以水养之,活者放而救渠命,殪者烹而悦我口。虽腥膻之欲,未能尽断,且一时从权尔。”鲁直曰:“吾兄从权之说,善哉!”鲁直因作颂曰:“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叫阎老到,自揣看何如?”子瞻闻斯语,愀然叹曰:“我犹未免食肉,安知不逃阎老之责乎!”

17、在经过数百年的分裂后,历史开始进入隋唐时期。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生产力比之汉朝的时候,又要进步了很多。当时普通的平民,虽然还不太可能吃牛吃马,但吃家养的鸡和猪,还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18、古代咱不清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能是过年时才可吃上肉,生产队杀五到六个羊,一百多号人,按户分点,按劳动力分点,最后再按人口分点,总之,只能吃一顿饺子,一顿包子,最后再啃一顿骨头,猪肉最多买不到五斤,也不是每年买,杀一到两只家养的鸡是能办到的。每年生产队分的素油,按人口的分三到四两,没上过半斤,过年时,吃一顿油炸糕,一顿饺子,和包子,几呼就没有了,平时除了咸菜,煮菜时,就用桃杏仁蓖麻仁小麻籽,南瓜,葫芦籽,核桃仁等,任选一样,先上锅炒糊,弄烂,再放菜。

19、历史上的朱元璋,早期家境贫寒,其为了生活,当过和尚,也当过乞丐,后来凭借自己的才能,英勇作战得到了赏识,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推翻元朝暴政之后,便建立了自己的大明朝。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寒的经历,自幼并未吃过太多的美味佳肴,但当了皇帝之后,其享受到的美味实在是太多了。

20、想想我们可以经常吃到肉喝到酒,感觉生活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幸福的。

二、古代人怎么吃猪肉

1、只有宋代等几个特别繁华的朝代,由于牛的数量太多,政府才允许民间杀牛吃肉。

2、其实,古代农村也没大家想的那么夸张,只要家里粮食略有剩余的,基本都会养鸡养鸭,不吃肉也要吃蛋呢。

3、按照元朝的法律,国内人口一共分四种: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四种人,在吃肉这件事上,待遇也是完全不同的。蒙古人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吃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但对于底层的普通人来说,吃肉反倒比唐宋的时候更加困难了。

4、看来,古代“避名讳”这个事,电视剧里可真没夸张!

5、东坡学佛,而口馋不能戒肉。至惠州,犹终日杀鸡,既甘其味,又虞致罪,故每月为转两日经,救拔当月所杀鸡命。

6、觉得今天的推送还不错?

7、但同样是在战国时代里,“庶人无故不食珍”,也就是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别说“大块吃肉”,哪怕尝点儿肉味,都是绝对的奢侈事。战国纵横家张仪曾这样形容当时老百姓的伙食:“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即豆饭加菜汤。孟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就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能吃上肉。放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这个今天看上去很简单的愿望,其实遥不可及。

8、为什么当年苏轼提倡猪肉会引起社会轰动?就是当年的人,吃猪肉较少。

9、这些肉都是用电子称称过再放置到缸子中的……重量很精确,这点很公道!

10、再比如:《礼记·王制》中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11、历史上的朱元璋虽然学识不高,但其对明朝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要知道朱元璋在位时期,明朝的贪官数量是非常少的,同时尽量减少苛捐杂税,保障百姓收入,此举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对此你们觉得如何?

12、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水平自然不同,大城市自然富人多,吃肉的机会自然就多,但却依然有乞丐,但即使是乞丐或许也能从剩饭中找到肉吃。穷乡僻壤的是很难吃到肉了,但如果是猎户或者鱼夫,到是能够经常吃肉,但生活要艰苦许多。

13、西汉时期大夫主父偃的名言就是“生不能五鼎食,死也要五鼎烹”,这就是古代士大夫人生的奋斗目标。

14、如何既能避开名讳,又能让百姓吃上猪肉呢?几经深虑,朱元璋想出一个好办法,给猪改个名字不就得了。

15、如果你在南疆大巴扎游荡,不小心瞥见这一堆正放置在炉灶上加热的瓷缸子,可千万别以为那是茶,而是喀什特色美食——缸子肉。

16、隋唐时候有鲜卑族的胡风,也是流行肉食。如杜甫诗“忆昔开元……”,证明了这个杜甫诗人怀念是开元时期的老百姓能吃肉,现在吃不上肉。可以看到,在安史之乱的唐朝衰落时代,普通百姓还是以谷物做主食。

17、不过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地方特殊,早在辽金时期,北方的辽金朝就完全相反,因为物以稀为贵,在他们的地界上,猪肉非常罕见,而牛羊则遍地都是,所以猪肉成为了他们那里的宝贝。每次和中原人交易时,能用羊换猪,这是多么兴奋的一件事,而中原人能用猪换羊,这也是好事一件。

18、可别被那些古代小说演义给糊弄了,“吃肉”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分量极重,国人可以放肆吃肉的时间,并没有多久。

19、不可能吃的牛肉,也就是大牲口,牛,马,骡,驴,都是有被案的,杀那个吃肉是犯法的,可以说吃羊肉,狗肉,鸡肉,猪肉,打猎所得的鹿肉,熊肉,等等,酒则是米酒,锅里煮上两个小时。捞出一盆子来,几个人一人一块大骨头啃着哪个带劲。啃口肉,在喝口酒,他们喝酒我不喝,我只吃肉,哈哈?。

20、总结来说,牛羊肉在古代一直是上等的食材,在大多数时候,更是宫廷菜肴的首选,因此也被贴上了“贵族肉食”的标签。

三、古代能随便吃肉吗

1、咳咳……作者古言写的非常棒,我每本都看过了,去年好像写了本武侠,我还没看,先推她的古言吧,就是感觉作者的爱情戏比较苦手,emmmm,其实好像大多数,走剧情流的作者,爱情戏,都偏弱,不过没关系啦,正对我口味,哈哈。

2、而中国南方农民古代也不容易吃到大米饭,这是要高价出售的,自己往往吃一些较差的米和粗粮。

3、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绝大多数人吃饭的时候肯定要配上肉菜,不然如果吃不到肉,或者是只有蔬菜的话是根本无法吃下去的,当然这个现象在古代同样也是很常见的,毕竟谁都喜欢吃肉,古代的肉和现在基本上一致,也都是以牛羊肉为主,但是古代牛肉和羊肉相对现在来说更为罕见,因为价格原因,大部分人都是吃不起的,而猪肉和现在一样,都是属于最便宜的肉食品,所以说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喜爱。

4、再如《木兰辞》中描述的:“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5、古人最早用的是铜铁所做的针也有少量金银材料的,根据治疗目的的不同做成不同的制式,也就是所说的“九针”。与其他铁器一样,锻打、塑形、拉长等工序后,就变成了针具。但是受到冶炼技术的限制,针会比较粗苯,尤其是毫针。目前一般所说的针灸针就是毫针,现代临床以不锈钢为主。

6、在苏东坡看来,虱子咬人,怪人而不怪虱子,因为是人自身生出虱子来让它们叮咬自己的。可以说苏东坡爱虱子爱出了佛门家风。

7、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8、苏东坡爱虱子,却不爱比虱子个头大得多的鸡。这是因为虱子不能做成美味,而鸡却是苏东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袁中道《书〈戒杀文〉后》说:

9、同意楼上的,看新闻吧,中国的幸福美满,外国的战火纷飞,祖国的美好未来,一切尽收眼底。其实古代人的大口喝酒大口吃肉也是看对了人,不是每个人见面了就这样,就像我和我朋友都贯彻的一句话,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看和谁吃,找个好朋友,弄几个小菜,喝的一酒方休,也很美好,呵呵前提是第二天你们都不上班

10、也就是说,在秦朝之前,想要放肆的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那是只有周天子才能享受到的事情。至于说普通的平民,按照礼制的话,是不允许吃肉的。

11、在温饱还未解缺的年代能逢年过节或三五天吃上一顿肉已经很富足。能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只能是宗族祭祀等喜庆日子,才能杀猪宰羊,拜祭之后,大吃大喝一顿。馒头乌肉,以前规定一人最多只能吃两块,不过大多数人只能吃得下一块,太大了,味道像东坡肉,香得很。大碗喝酒,就是酒席上糥米酿的黄酒,也叫米酒,老酒。

12、这样“大块吃肉”的景象,也在明代许多文人的笔下得到佐证:谢肇淛的《五杂俎》里记载,他在万历初年来到北京时,当时北京市场上的水产价格,远远大于猪牛羊等肉食。但不到二十年时间,随着明朝冷藏技术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火热,水产价格已经基本和猪牛羊肉持平。而以《宛署杂记》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时,猪肉一钱六分一斤,羊肉一钱二分一斤。对于当时的北京市民来说,咬咬牙还是能隔些日子打打牙祭。

13、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牛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宋代包拯的牛舌案。古代吃牛肉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羊肉、鸡肉、狗肉、猪肉也不是随随便便能吃的,羊,是一种温顺的动物,自从出生起,便知“跪乳”。

14、如果当时的梁山好汉,敢在酒家喊一声‘来二斤马肉’,那估计官府真的会很快查过来。

15、《曹刿论战》中,把权贵高官称为“肉食者”。

16、而放在经济更为发达的汉代,肉食品种更加丰富,但“吃肉”这事儿呢?《东观汉记》里记载:贫病交加的汉代名士闵仲叔,每天“日买一片猪肝”,对于平民老百姓来说,这样的伙食标准已经前进了一大步。而到了号称中国封建社会巅峰时代的盛唐年间呢?开元盛世时代的农民,都常有“饥而无食”的景象。中唐年间曾是小官的白居易,每天“藜茄才充腹”。

17、在我国古代西医药物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并不是非常的普及,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可能会通过中药的方法来调节,平时应该注意饮食的合理安排,不能喝酒也不能吃一些牛羊肉,可以有效的促进疾病的康复。中国的中医里有治疗淋病、梅毒等性病的方法,但不如现在的抗生素治疗那么快速有效,所以古人得了性病后死亡率很高。会有一部分通过中医治疗加自身抗体抵抗治疗成功存活下来的,不过这个比例没人统计过。梅毒晚期全身溃烂,恶臭难闻。淋病晚期据说整个生殖器都会溃烂掉,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

18、孔子在鲁国代理国相,干得好好的,就因为鲁公祭祀,主政的季桓子没有把祭肉分给他,因而恼怒弃官而去。

19、而且千万不要以为,唐朝人“大块吃肉”都是这么难。唐代一大特点,就是有钱阶层会吃肉。以《北梦琐言》记载,唐朝曾有富商上演吃鸡“每年不下数百只”的奇特景象,还有人坚持四十年每天“日食鹿肉三斤”,四十年吃掉四万多斤鹿肉。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则又是另一回事了,除了“饥而无食”的穷农民和白居易这样的穷官外,即使长安城的普通市民,也基本多“菜食”。

20、甚至,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对于中国农村来说,“吃肉”也不是容易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新闻单位对湖南常德地区农村的采访告诉我们:集体时期,社员吃肉全靠生产队杀年猪,改革开放后的几年里,农户们终于能做到家家杀年猪。农民们兴奋的说:“最近几年,农民们生活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肉比过去吃得多了。”以这个意义说,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中国老百姓的“吃肉史”,了解了这段历史,也许能让我们更好的珍惜当下。

四、古代人吃肉怎么做

1、说它属于清炖羊肉,却少了大锅炖的感觉;

2、对于这些文人来说,最好的办法是既能满足惜生的心理要求(因为中国的古人向来是主张论心不论事的),又能满足口腹需要。中国的文人是聪明的,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而且还不止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苏东坡是怎么为了吃肉而找借口的。

3、说它是煨,却少了文火一昼夜的精心,

4、里面还有胡萝卜和鹰嘴豆,汤鲜到没朋友。

5、再往后,到了宋朝,肉食则进一步被放开了。当时吃牛还是犯法,但法律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所以,在《水浒传》中记载的那些英雄好汉,去一些酒家当中,往往也敢喊上一句‘来二斤酱牛肉’。在当时敢这么喊的,肯定都是一些强盗或者匪徒,这也是为了证明梁山好汉不受法律约束。但是另一方面,那些酒家既然能够拿得出牛肉,就说明当时的法律,已经远不如汉朝的时候那么严苛了。

6、除了吃肉以外,鸡鸭还可以下蛋。

7、而牛肉,虽然味道好吃,古代的人也是很青睐的,但是古代和现在不一样,古代牛是耕作的工具,所以说当时如果宰杀耕牛那是犯法的事情,所以说一般的人是不会杀牛的,市场上的牛肉也比较少见,因此牛肉价格自然也就很高了,一般很少有人买得起,也不愿意去吃,当然《水浒传》里面的好汉,他们是不在乎价格的,只要自己开心,哪怕贵一点也愿意去吃,牛肉也是强身健体的食品,比起猪肉要有营养的多。

8、很多时候,家里的牛还需要你去官府备案,如果牛死了,官府还会派人来查验。只有当耕牛老弱病残时,才会吃掉它。

9、在古代,对于百姓来讲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一个梦。

10、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再次大幅提升,除了牛和马不能随便吃以外,其他的肉基本都可以放开了吃。

11、这能够看出,古代的生产力低下,即便是最普通低廉的猪肉,寻常老百姓还是没有能力把它当成主食。而宋朝的达官贵人,是不屑于去吃始终和污秽为伍的猪身上的肉的。即便是苏东坡,也是在被贬官落魄之后,方才降下身份,做一锅东坡肉的。

12、而到了明清年间,中国古代城市的肉食品消费,还一度把外国人吓着。明朝中后期时,西班牙人拉达和葡萄牙人克鲁士,都以详细笔墨,记录了明朝东南多个城市“大块吃肉”的景象:广州、福建等城市里,充斥着鸡鸭咸肉牛肉狗肉等各类肉食品,克鲁士笔下嘉靖年间的广州城,一天要消耗五六千头猪以及一万多只鸭子,这还不包括鱼牛鸡等肉食品。

13、那么《水浒传》中好汉们动辄数斤羊牛肉,这是否是真的呢?周朝羊肉通常作为祭祀品出现,慢慢往后,羊肉也只能出现在达官贵人的餐桌,直至宋朝,羊肉才慢慢普及,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公元1005年,北宋和辽在经历了二十五年的战争之后签订下了《檀渊之盟》。

14、朱元璋听后,颇有些愧疚和懊悔,毕竟,他也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百姓生活不易,他也知道猪肉因为价格亲民,普及范围广,对百姓来说很重要,如果因为这个就让大家吃不上猪肉,那可真是太罪过了。

15、牛毕竟杀得很少,牛肉是很昂贵的,普通老百姓不太能吃得起。

16、后来由于中国人口猛增,关内土地开发殆尽,土地又都是私有制,就没有大规模放养的草场了。

17、酒店老板还颇为惊讶,因为即便是行脚僧人不忌荤腥,一般也不会吃狗肉。

18、至于马,在古代是用来运输和打仗的,所以马匹如同现代军火一样是珍贵的,也很少见的。现在史书资料中,也没有老百姓吃马肉的记录。

19、《东坡志林》记载,他在岐下做官时,听说汧阳的猪肉味道特别美,便派人前去购买。在快要到家的路上,买猪人因喝醉了酒,晚上把猪给弄丢了,只好在当地又买了猪代替。

20、到了唐宋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对于食物的限制也渐渐取消,普通百姓也可以吃牛羊肉,但还是要看经济条件,毕竟牛羊肉还是很贵,所以大多数人家吃不起,只能吃得起猪肉。

五、古代能吃肉吗

1、从宋朝到明清时期,中间虽然还隔着一个元朝。但是元朝在吃肉的这件事上,是比较特殊的。

2、比如,一篇《正旦贺表》,文中有一词“睿性生智”,仅仅因为“生”与“僧”同音,朱元璋认为这个作者在嘲笑自己当过和尚,就下令将他斩首示众。

3、而猪如果不阉割,猪肉就会有一种骚味,很不好吃。

4、想要吃牛羊,那得等祭祀大典,《左传·成公十三年》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只有国家大祀的时候,才会宰杀牛羊,天子、诸侯们等祭祀结束之后,每个人分上那么一点,出现这种规定,其实还是跟农耕有关。

5、这书有另一个书名,叫做《大家认为爹太抢戏》,一本书名道尽一切哈哈哈。多年前看的一本小说了,现在真的还记得的,就是女主爹了,感觉女主爹拿了“男二就是让人爱”的男神剧本,真的是完美男神。

6、所以他不喜欢别人在自己的事上有所谈论,哪怕出现与之相关的词汇都不行,甚至因为这个还引发了文字狱。

7、但苏东坡喜欢吃肉的天性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于是他就专吃“死物”。关于苏东坡吃死物的情况,陶宗仪《说郛》卷七有一个记载:

8、如果我们细看真实的古代生活,这“大块吃肉”的事儿,很值得说一说。

9、中国很多地区有吃狗肉的传统,但主要是在唐宋之前,以春秋战国秦汉为主。

10、(本次推荐由之梦会员@雪梨雪梨提供)

11、秦汉时代,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老百姓开始吃肉,但吃的也不多。

12、大夫五鼎祭品:羊、豕、鱼、腊、鲜,不能用牛,有一样新鲜祭品。

13、在汉唐时期,国内还有大批草场可以放牧,羊肉也比较常见。

14、魏晋以后,大量的胡族人定居在华北。南北朝时期《洛阳伽蓝记》称“绵羊是道路上生产力最高的”。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和唐初和五朝末期的《四时纂要》,这两个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书籍都非常重视饲养绵羊。高于养猪。唐代李氏家族确立了鲜卑人的血统。王室和贵族都喜欢羊肉,民间的羊风越来越大。

15、明朝洪武初年,刚刚登上皇位的明太祖朱元璋,颁布了一桩著名的教育福利:每一位国子监的学生“面三日一餐,每人八两造馒头,猪肉四两做馅”。也就是说,国子监学生每隔三天,就能吃一顿“夹肉馒头”。

16、由于苏东坡煮肉得法,肉味美妙,后人依此制作,便逐渐形成了中国肴馔中著名的东坡肉。

17、那可不嘛,肉是高档奢饰品,吃顿肉就像过年一样。普通百姓在平常一日是不能吃肉的,只有在祭祀、节日才可以。

18、予戒杀十五六年矣,又不喜食肉,间或山妻念予无食,令儿子辈送来佐酒,予辄止之:“今后可不为予设矣!”(《书〈戒杀文〉后》)

19、在唐宋之前,也就是春秋战国秦汉时期,中国人吃肉不多。

20、他在《游居柿录》卷九说自己对肉是时戒时食,有十三年时间,自己是只吃肉而不让家人杀生,他虽然知道吃肉后要进地狱,无奈“口谗终不能戒”。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师父和师傅的区别之处【摘抄文案10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