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回忆录名言(精选97句)
麦克阿瑟回忆录名言
1、这里其实有一个逻辑悖论,最早来美国的或许是盎克鲁-撒克逊一系,但实际上那些人是被当时英国的主流话事人排挤掉的,再者,两百年的时间里,不仅仅是被排挤的英国人,还有被排挤的捷克人、波兰人、芬兰人甚至德国人都跑来了这里,这让丘吉尔在美国国会大爆自己家族八卦,借以声明自己在美国是享有血统权利的(他母亲一方的男性世系上溯五代是华盛顿的尉官)——换言之,丘吉尔认为,自己代表英国在这个敏感时期出现在美国,完全因为他就是天选之子。
2、要知道,一战后的美国只保留了13万人的正规军,这已是最低线了,但议员们仍提出可以进一步压缩,甚至提议再裁减2000名现役军官。上任不久的麦克阿瑟,还没有从喜悦的心情冷静下来,就开始四处奔走,希望国会免除这项议案。
3、即将在此呈示并通过的日本帝国军投降条款都载于你们面前的投降文件中。
4、1946年麦克阿瑟继续扫清外围,1月4日开始分批实施“公职追放”。这是逮捕战犯进行东京审判之外的又一雷霆手段,是为了彻底排除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分子。清除的对象有:战争犯罪、陆海军职业要员、陆海军省所属特别警察和干部、极端国家主义、暴力主义、秘密爱国社团的主要成员、大政翼赞会、翼赞政治会重要成员、与军国主义扩张相关的金融开发机构主要人员、他国占领地的行政官员,等等。
5、我的殷切希望其实也是全人类的希望。那就是从这一庄严的时刻起,由过去的流血和屠杀中诞生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一个建立在信义和谅解之上的世界,一个致力于人类尊严及其最珍视之愿望的世界,一个自由、宽容和公正的世界。
6、在做人方面,杜月笙可能确有心得,但没有材料能证明他说过那些话。
7、我算是条件稍为好一点的,我家在BUDUI大院,离开单位图书馆很近。80年代很多“NEIBU出版”的书,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很好的史料。比如古德里安的回忆录《闪击英雄》,曼施泰因的《失去的胜利》、约翰·哈克特的架空书《第三次世界大战》、黄埔军校苏联顾问切列潘诺夫的回忆录这些,都是单位图书馆借来读的。
8、1947年3月17日,占领日本1年半左右,麦克阿瑟就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一年之内将开始交涉和平条约,早期结束占领期。
9、麦克阿瑟的狂妄和嚣张,还表现在对总统让杜鲁门的态度上。
10、主啊,求你带领他,不要让他在轻松安逸的路上行,要使他经历更多的苦难和挑战。让他学会在风暴中挺立,让他学会对失败者的怜恤。
11、在对日本进行制裁时,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款,要求日本放弃军队。
12、从下院的投票结果和丘吉尔自己的回忆来看,他的这一举动完全不是因为战略需要或者顾及大英帝国的面子,而是他的情报让他觉得,或许只要稍微支援一下就可以赶走日本人对新加坡滋扰——轻敌啊!在欧洲一塌糊涂之后,丘吉尔再次低估了野心家的执着,这让他在新加坡沦陷的章节末端,像一个神经质的小孩一样找了一堆的理由来修补自己内心的懊恼。
13、据说那天野村洋三就只找到了一点冰冻鳕鱼和鲭鱼还有一盘醋拌黄瓜,本来做鱼的沙司里要有鸡蛋,但野村找来找去找不到鸡蛋,只好作罢。
14、麦克阿瑟家族是苏格兰的贵族,富甲一方,拥有许多产业。1825年,随着战乱,家道没落,为了躲避灾祸,其10岁的祖父跟随母亲远渡重洋,移居美国的马萨诸塞州,投奔外祖母一家。在家人的帮助下,其祖父从年轻时就对政治很感兴趣。
15、若无必胜的信心,则战争必败无疑……老兵永远不会死,他们只是悄然隐去有绝妙的计划,必须不遗余力地实施,而且今天就做……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年老。
16、更有甚者,美韩军队在朝鲜接连失利,已退守方圆一万平方公里的“釜山防御圈”。为了投入更多的部队,在未通报杜鲁门和艾奇逊的情况下,麦克阿瑟率领由16人组成的盟军代表团前往台湾,商讨出兵事宜,立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17、随着逮捕和追究战犯,天皇问题逐渐凸显。苏俄、澳大利亚等国要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中国(国民d政府)对此表现克制。
18、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不久,美国上将麦克阿瑟将军来到战败后的日本,开始对日本进行一系列整改控制。
19、尽管日本清楚盟军的目标是菲律宾,但不能确定其在哪里登陆。为加强防御,将有“马来之虎”美誉的山下奉文调往菲律宾。让他没想到的是刚上任不久,盟军就展开了进攻。这一天,庞大的美军特混编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驶近莱特湾。
20、为了打破陈规,丰富教学内容,他要求每位教授每年以观察员的身份,到3所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新入职的教师必须先用一年的时间,学习普通高校教授的课程;同时邀请各行各业的权威到学校做报告,极大丰富了学员们的视野。
21、一进校门就是3个星期的“野兽营”训练,学习军人的基本常识,比如敬礼、整理内务等,有些类似现在的新兵连。如果单就是这些科目,这对于麦克阿瑟来说根本就是“小儿科”,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感觉良好的麦克阿瑟一下找不着北。
22、横向比较的话,比如苏俄对德国的占领,对东欧的占领,对东北的占领,如果和美军对日本的占领相比,文明与野蛮,一目了然。
23、家里的藏书总归有限,何况我家并不是什么世代书香的藏书家,有限的一个书架很快就被我翻遍了。
24、尽管日本联合舰队的数量只有盟军的一半,但抱着决死的信心,攻击异常凶猛,并第一次出现了有组织的“神风特攻”行动。哈尔西凭借着兵力优势,也不停地向日军航母编队发起攻击,很快压住了日军的攻势,斩获颇丰。
25、而图书馆本身,却在越来越多的旅行中,成了我的兴趣点所在。
26、 宪法案范本在形式上按照明治宪法的章节展开,形式上保持连续性。
27、麦克阿瑟后来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今天,我要是用自己的地位处罚他,行不行?当然行!那不是捏只苍蝇嘛!我尽可以说,小子,刚才嘴巴里咕咕哝哝骂谁啊!骂最高统帅?拉出去!50军棍。但是,打了他,表面服了,心里肯定不服,没有用。可他为什么要发这样骂我呢?仔细一想。对呀!他当过将军吗?没有。当过校官吗?没有。当过尉官吗?没有。(他当过董事长吗?当过总经理吗?他当过部门经理吗?他当过车间主任吗?他当过班组长吗?)他什么都没有干过,他怎么知道我们在想些什么?他怎么知道当官儿的在做些什么?好!今天,我就跟你平等地用你的语言聊聊吧!两个人一路上就聊起来。
2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描写的是渡江战役。“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歌颂的是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
29、任正非虽然以军队的作风来统帅他的十七万人华为大军,尽可以老子天下第什么都是我说了算!但首先,这支军队里又约6万多人是外国人,各种肤色都有。其次,正是由于任正非的在“灰度、妥协、宽容”的原则下“允许异见”,终于使华为“将星闪耀”,东西杀伐。
30、但丘吉尔还是如此的兴高采烈,由此可见,在珊瑚海之前,盟军在太平洋战区的日子是真的很不好过。
31、“中国人是亚洲人的思维,他们是懦弱的。他们敢过江,我就会让他们遭到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屠杀。”
32、其中有新哥特式,经典例子有伦敦塔桥、英国国会大厦和大本钟;
33、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刻蚀的不过是你的皮肤,但如果失去了热忱,你的灵魂就不再年轻。
34、在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有着很强的优越感。麦克阿瑟更是从小随着父亲在军营里长大,可以说是听着“军号声”不断地成长,很小就学会了骑马、射击,立志成为和父亲一样勇敢,有男子汉气概的人。当然,顽劣更是小麦克阿瑟的拿手好戏。
35、对于这一点,丘吉尔显然是很生气的,在那个节骨眼上,英国人自己的日子也很艰难,且丘吉尔口中的东方帝国也正在面对日本人的步步进逼。与此同时,也正好为丘吉尔提供了再次宣扬其高风亮节大公无私的语境,他既真诚又感慨的说,尽管苏联人对英国人很不友好,但是英国人并没有因此而忽视苏联军民艰苦卓著不屈不挠的战争,所以英国人对此表达了最高级别的宽容与耐心,且源源不断的在自身已经承载了大量外援(应该指亚洲及非洲殖民地)任务的同时为苏联输送物资。
36、更重要的是,按照议员们的做法,美国陆军迟早被毁,而将荣誉看得极高的麦克阿瑟,是无论如何不会同意的。因为一支伟大的军队毁在自己手里,不仅是件耻辱、遗臭万年的事情,而且从军人角度看,无疑是犯罪,不配当军人。
37、对此,丘吉尔的腹诽是:“当时,我想这样问他,如果在他们给希特勒那么多宝贵的物资、时间和援助的同时,我们英国被彻底打垮了,这样的结果对我们大家又会怎样呢?但为了我们正在执行的共同事业,我没有这样做。”然后在讨论到集体农庄改革的时候,丘吉尔又想到了某些往事差点重复伯克的名言“哪怕有一点儿不合道义,我就不会实行改革”。随后又哼哼唧唧地说,世界大战时期高声讲道是徒然无益的——真空气忽然的安静,因为丘吉尔在打张伯伦的脸。
38、很快,摩托艇便停靠在战列舰旁边。我们开始登上舷梯。领头的是重光葵,他拄着手杖,步履蹒跚。之所以这样吃力是因为十五年前他在上海遭遇炸弹袭击失去了一条腿,后来只能以木制假腿行走。似乎他每走一步都在用一声呻吟与自己的步子谈判,而我们其他人则要以一声叹息相应和。我们一行十一人登上右舷的露天甲板,面向盟军高层的代表站成三排,双方中间是张铺有绿色台布的桌子,白皮的投降文件就摆在上面。
39、酒店的总经理野村洋三带着酒店的员工们在酒店外边弯着腰站成了一排,以最隆重的日本式礼仪把大帅爷迎到了上次来时住过的315房间。
40、发起不信任动议的一方,认为丘吉尔一个人没有办法兼顾首相和国防大臣两个职位,才会导致接二连三的败退,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丘吉尔应该至少卸任一个职位。这个状况是丘吉尔上任伊始就预料到的,他当时大气的说辞是,必然要有人为错误的抉择负责,与其两个人大眼瞪小眼,不如他一肩挑,真力拔山兮气盖世,没毛病。
41、为了体现日本对麦克阿瑟到来的欢迎,裕仁天皇做足了姿态。
42、唯一的缺点是,不管小时候学中文生字还是后来英文生词,我虽然能猜对意思,但读音常常出于自己的臆想,是错的,久而久之我自己以为早就认识这个字词,读出来却是怪怪的,中国人不懂外国人也不明白!
43、我认为,这不是坏事,这说明员工热爱领袖。但我们都明白,如果我们永远和我们的部众只保持这一种关系,够还是不够呢?当然不够!如果我们永远只有这一种“中心形”的关系,我们很可能会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一切以我为中心,一切我说了算。忠言逆耳听不进去。
44、但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麦克阿瑟对仪表、着装和言谈举止十分注重,尤其是其深入骨髓的贵族意识,让他对周围的人始终摆出一副“格格不入”的姿态。在他的世界里,维护家族的荣誉感是其毕生的重任,永远是高人一等的人。
45、 以后的宪法修订和审议的进展日程大致如下:
46、1900年的西点军校,是当时美国人人皆知的军事学府,但其“老生欺负新生”的传统,也是公开的秘密,大多数人敢怒而不敢言。直到一名学员为此而自杀身亡,惊动了美国当局,总统下令成立调查委员会,彻查此事、绝不姑息。
47、“密室九天”按照美日双方对这一会议的记录和以后成立的宪法调查会的记录,描述了这一戏剧性场面。日本政府成员对于当时的形势和世界动向大概很难有清晰的认识。
48、第一部·多余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温斯顿·丘吉尔》
49、一是,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上学期间,就是出色的演说家,他思维敏捷、记忆超群,有“将死人说活”的本领。他不看地图将计划中每一个细节娓娓道来,罗斯福听得频频点头,金上将的代表尼米兹,更是无话反驳,他完全把握着会场的主动权。
50、(词语网())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我过去的音调与色彩已经消失,它们已经随着往事的梦境模糊地溜走了。
51、麦克阿瑟虽然犹如君临日本,指令带有强制性,但这些民主化改革,为政治改造做了铺垫。自由化民主化措施最终指向修宪,这些措施也可以说是宪政改革的外围战。
52、最令我惊异的还不是中庭的大理石楼梯和雕塑,而是导游告诉我们,天花板各处除了镀金以外,很多闪闪发光的装饰是镀了铝。今天的铝一点都不贵重,但国会图书馆主楼杰斐逊大厦在1900年之前就建成了,当时还没有发明电解铝的技术,铝比黄金更贵。由此可见国会图书馆建设期间的不惜工本了!
53、哪来的那么多宪兵?其实都不是正宗宪兵,都是临时动员的步兵和炮兵。虽然据说从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就有了宪兵,可日本的宪兵和美军的MP(MilitaryPolice)是绝对不一样的,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发布的《宪兵敕令》开始,日本的宪兵就不是军事警察,而是政治警察。到了东条英机的“宪兵政治”年代,宪兵更是完全成了秘密政治警察。一败战,宪兵们知道罪恶深重,早就各自逃命去了,哪还召集得起来。
54、如此众多古代建筑式样复活,就构成了19世纪建筑的浪漫主义时期。
55、丘吉尔的重点显然不在这里,他沾沾自喜的特别提炼总结了他看到的关键词——罗斯福几乎就是明摆着承诺,在战后,美国会跟英国一起来整顿这个世界,直到建成一个更好的秩序。
56、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胜利,日本已经认识到,日军不可能再有翻盘的机会,于是制定了对盟军进行决战的计划。其中,对菲律宾方向的代号是“捷一号”,计划在陆地上牵制盟军的同时,联合舰队驶向莱特湾,与麦克阿瑟决一死战。
57、图:2017年,莫言否认网络上的“莫言名言”
58、约摸还是有一些后见之明的影响,现在去看大西洋宪章是真的颇为暧昧,尤其美国,我总是觉得他并没有那种历史或政治厚度来做出这样的发声,换言之,美国人也做好准备,既要发战争财,也要在战后掌握话语权。这样看来,江湖传闻珍珠港是美国人为了向日本人宣战放出的钓饵,搭配后来美国人配合英国人的先欧后亚、先大西洋后太平洋的做法,也不是空穴来风。
59、自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抵达日本后仅1年4个月,麦克阿瑟就完成了波茨坦公告对日本投降提出的基本条件,解除武装,确立国民主权的民主改革。所以麦克阿瑟在47年3月发布了如上的“胜利宣言”。麦克阿瑟不仅是伟大的军事领袖,也是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指导下的日本宪政改革居功至伟,不仅为日本打造了自由民主的基石,更是对世界宪政史的重大贡献。
60、①南怀瑾,《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复旦大学出版社,19P2有意思的是:90年代,南怀瑾谈这句“名言”时,仅模糊声称其来自“老朋友”的人生经验;2000年之后,南再做讲座,就改口“我的老朋友杜月笙”了。
61、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62、这段话,出自林楚方2002年发表在天涯论坛的一则网贴。网贴标题为《布什总统在美国国庆日在中国网友会上的演说(代拟)》。
63、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北风嘶朔马,长平翼大风。
64、比如,中文互联网广为流传普京的一句豪言:“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65、理由很简单,他们想知道英雄的儿子是不是草包?一天,麦克阿瑟被要求在一片碎玻璃上做一个小时的“大鹏展翅”,由于高度的紧张和体力消耗,晕了过去。醒来后四肢不停地发抖,同屋的同学想去报告上级,被他制止了。
66、⑤胡适,《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再谈五四运动》,原载《独立评论》1935年5月12日。
67、吉田茂是战后很强势的首相,与盟国占领军能争能斗也能合作。他的名言是“当一个好的败者”。在《激荡的百年史》中,他对占领当局的热情和理想主义不惜赞美之词:他们作为典型的美国人,精力充沛,充满乐观主义,真挚的友善赢得了日本的尊敬和合作。但他们也很自信很苛刻,重视计划和理念,在具体实施中劲头十足,但是否符合日本的情况,是否有好的结果就未必了。(翻译自日语版《日本を決定した百年》)
68、超级难搞的醋乔史迪威也承认,中国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兵员,他们的吃苦耐劳和服从精神,只要经过得当的训练和充分的补给,会发挥出惊人的战斗力——这一点,所有轻视过中国军人的人,多多少少都会在后面的年份有所觉悟。
69、除了国会图书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共图书馆都算是这一派的建筑。
70、(昆仑策研究院)作为综合性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机构,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客户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71、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应该有第二种领袖和部众的关系。
72、2年后,其父亲调任华盛顿陆军司令部,麦克阿瑟也进入了一家富人学校,尽管生活安定了下来,但同学们非富即贵,让他从小养成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极不适应。更由于一次大病后,麦克阿瑟说话变成了口吃,成为同学们耻笑的对象。
73、航行大约一小时后,驱逐舰在能够完全看见“密苏里号”的距离停下。“密苏里号”停泊在离岸18英里远的水域,这艘排水量5万吨的庞然大物在雄壮的舰队之中鹤立鸡群。桅杆上的星条旗在风中高高飘扬,正是这面旗帜照亮了美利坚合众国通往光胜利的征途。今天,这面光荣的旗帜以得胜的雄姿高高升起,见证着这个重大的日子。在我们乘坐摩托艇前往“密苏里号”的途中,战舰侧舷上沿栏杆站立的一排排水兵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他们多如繁星,洁白无瑕的制服映出耀眼的光辉。
74、对于丘吉尔来讲,日本偷袭珍珠港还有另外的实际意义,那就是不论如何,美国终于从中立国变成了参战国。
75、或许,从软腹部下手可以打掉意大利,从后方狙击德国人,可是后来的战事发展,罗马也不是那么好打的。斯大林从丘吉尔的解说里得出结论,地中海战区可以让法国人跟德国人干上,这会是丘吉尔执着于软腹部的一个理由吗?
76、有些人只能听任自己的“名言”,被更有名的人占用。
77、 如何保住天皇,这不仅是顺利推进占领政策实施的关键,但把这看作仅仅是实用主义则大谬不然。从长远观点来说,这也是抵御苏俄势力侵蚀的屏障,更是对一国的历史的理解和尊重的表现。这从以上麦克阿瑟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也可以看出来。
78、传闻对于总统屈尊的到前来,麦克阿瑟却并未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在与杜鲁门会面期间,麦克阿瑟时不时拿出烟斗,然后装模作样地询问杜鲁门我可以抽烟吗?这可是相当的牛笔了。
79、国会图书馆的中央阅览室和中庭、走廊用了如此之多的雕塑和壁画,还有成双的大理石列柱装饰,看上去竟然有点像巴黎的国家歌剧院加尼埃宫的内饰(PalaisGarnier)。
80、作为西点军校的高材生,能以将军、校长的身份重返母校,这让向来感觉良好的麦克阿瑟,更加的趾高气昂和踌躇满志。殊不知,学校的师生员工对他的到来反应冷淡,甚至带有不屑的眼光,原来,“走后门”提拔上来的,到哪儿都招人烦。
81、第一件事情,正规的财务流程,账面没有任何问题
82、主考官是欧阳修问苏轼,皋陶和尧的对话出自何处,苏轼答:“何须出处!”,欧阳修“赏其豪迈”。⑦
83、罗斯福政府是否反共反的那么彻底这件事是模棱两可的,毕竟主持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的怀特对某些人而言就是铁板钉钉的亲苏分子甚至压根就是个苏共间谍。但罗斯福政府并不是罗斯福一个人,二战期间他又尤其倚重马歇尔。基于艾森豪威尔传记的基础,以及阅读丘吉尔回忆录的体验,让我对马歇尔其人的见识与谨慎甚为钦佩,所以很难不让我有所联想,大西洋宪章的出街,是罗斯福和马歇尔两个人合计好,要作为之前在北大西洋护航时候一本正经跟英国人讲不会轻易向德国人动粗这件事的后路。
84、仔细听讲解就会发现,中庭和各处的壁画、雕塑都是有意义的,大多数典出古希腊神话,雕塑和绘画的人像代表了各种门类的知识和历史上的伟人。
85、而在丘吉尔回忆录里称唯一可以保全的地方缅甸,可是经过了史迪威和罗卓英率领的中国远征军的苦战的。
86、比如,美军上将布莱德雷关于朝鲜战争的这句话——“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其实还有一个前缀。
87、这一顿饭意义重大,特别是那个鸡蛋的问题,几乎所有有关麦克阿瑟对日本占领的书都会提到。
88、短短几分钟,演讲完毕,最高司令邀请日方代表签署投降文书。重光葵第一个签字,随后梅津美治郎也签了。9时08分,麦克阿瑟在文件上署名。随后同盟国阵营的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和新西兰等国代表也先后签字。
89、私以为,老艾克的转变同样代表了罗斯福政府的转变,至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政府依旧背靠孤立主义心存观望,但战局如果影响到战后世界的权力分配,罗斯福其人肯定是坐不住的。但凡有点眼睛都能看出来,这或许是美国最直接的可以恶狠狠的对前宗主国反客为主的机会了。
90、随着阿拉曼战役,隆美尔尝到败绩,到斯大林格勒的郊外,可怕的冬天彻底打败了德国人——苏联人变得不亲切了。这约摸也是丘吉尔另一面的敏感,他记录了斯大林拒绝某次会谈的理由是,不能在敏感时期同时和日本的三个敌人(英美中)会面,这会给苏联东部边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应该就是瑷珲条约拿到的那片地和伪满洲国莫要擦枪走火的意思吧……
91、------------------------------------------------------------
92、正在2月1日麦克阿瑟接到惠特尼关于对宪法问题权限的报告之同时,每日新闻曝光了日本内阁的松本草案,对天皇统治大权有所限制,但仍然是“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天皇至高无上不可侵犯,天皇无责”,几乎照搬明治宪法,只是把明治宪法中的臣民改为了国民,但对于国民的基本权利仍然加上“但书”加以限定,即国民权利是“依据某法律规定……”这一框架内。惠特尼称松本为首的宪法调查委员会是反动团伙。
93、我曾经到一个大型民企去上课。上课前,HR悄悄将我请到一边,低声叮嘱:“我,上课之前我先给您打个招呼。在我们企业上课,千万不能挑战领袖的权威。”我明白,他的意思是上课的时候千万不能这样说:“某总,请您站起来回答问题。错!坐下!”那不是让人家领袖没面子吗?我正要解释,HR就说:“我,文化大革命唱一支歌。敬爱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您知道我们公司怎么唱?敬爱的某老总,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真的?”“真的”。
94、这一系列的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麦克阿瑟草案”,它实际是美国与英国制度的结合物。其中保留天皇确实顺应了当时日本民众的心理需要,有利于改革的推进。很快,东京各媒体以“主权在民”、“放弃战争”等标题,登载了新宪法草案。
95、委员会自然很重视这件事,但他对此采取回避的态度。首先,轻描淡写地回应这种事。从小在军营里长大的麦克阿瑟对这种事情早已见怪不怪,无非就是方式不一样。更何况“好说不好听”,将军的儿子被欺负,不反抗是件没有面子的事情。
96、③姜岳斌,《“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吧”——但丁还是马克思?》,《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