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历史(精选82句)

2023-08-14 10:28:07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

1、为避免演义小说的巨大影响,故而此后的情况不列。

2、乃顾遗诏,事惟太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后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关于诸葛亮的历史)。

3、另一位托孤重臣李严曾写信给诸葛亮,希望他受赐九锡,但是诸葛亮拒绝,表示不能为汉室收复中原就不算有功。诸葛亮曾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4、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5、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

6、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伐魏,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

7、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8、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9、先主驾崩后,丞相顾全大局,摒弃两国恩怨,与吴修好,创建了极其有利的外部政治环境。

10、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

11、双方僵持了近一个月,诸葛亮每每派人收个麦子,都会造到魏军骑兵的突袭。诸葛亮知道,麦子不会再有了,司马懿也不会再上当,加上魏军辎重已经到位,无奈之下,诸葛亮选择了退兵。司马懿站在高处眺望蜀军撤退,竟然井然有序,不由自主的佩服诸葛亮治军严谨有方。 

12、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

13、司马懿深知蜀军远道而来,粮食后勤有限,便凭险坚守拒不出战。

14、孙权说赶紧把船调一面,第二面也被射满了,然后载着这些箭回去了。这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事,跟诸葛亮又是一点关系没有。

15、诸葛亮的才能、品格倍受后世敬仰,故常被尊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后民间小说、戏曲谓其通晓阴阳,料事如神。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之代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所刻画者,流传众口,最为著称。与汉昭烈帝刘备在统治蜀汉期间,提拔诸多名将与能臣,并奠定基础。

16、《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17、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的长子刘琦十分器重诸葛亮。刘表之妻、刘琦后母蔡氏屡进谗言,刘表宠爱少子刘琮,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不为之谋划。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之计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刘琦对诸葛亮说:“如今我们两个向上到不了天,向下接不到地,就我们两个人,话出自你口,进入我的耳朵,无他人知晓,现在可以说了吗?”诸葛亮无奈之下对刘琦说:“你难道看不见历史上申生在国内导致祸患,重耳逃亡在外而获得生存吗?”刘琦意识到诸葛亮让他外出以自保。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18、当然,在这恓惶的过程中他也不是一无所获。除了混了个脸熟外,他还得到了关羽、张飞、赵云等骁将死心塌地的追随,这几个人物即使放到当时全中国的范围内,也算得上是一流的战将。刘备笼络人心的手段堪称一流,他在其他方面(包括政治才能、军事才能、文学才能)都无法望曹操的项背,但在这方面,他堪称是曹操的敌手,难怪曹操把他看作唯一能与他抗衡的“英雄”。

19、作者对诸葛亮进行了神化,诸葛亮被赋予了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20、史书中对于诸葛亮的死因也只是归于病逝,也并无这神话般的记载。

21、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22、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23、两次见不到孔明,刘备有些失望,但是为了成就大业,他求才心切,不顾张飞关羽的埋怨,又安排第三次的拜访。

24、中国历来以政治军事为重心,对科技向来重视不够。

25、《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26、(268):万万没想到!坚持走毛泽东道路的村庄,个个都成这个样!!

27、在正面对抗中,终诸葛亮之世,蜀魏军始终持平。

28、隆中对:东汉末年,刘备与诸葛亮面谈江山大业,分析天下形势;

29、初平2年195年15岁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30、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

3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2、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只考虑了蜀、魏之间的对比,大家别忘了东南还有一个吴国,当蜀+吴联合起来对抗曹魏,那么这种实力上的差距就不复存在。而且吴国人民也很聪明,完全明白唇亡齿寒,所以蜀、吴两国一拍即合。 

33、说起来很有意思,诸葛亮的“美誉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曹操的“丑誉度”。实际上,我们发现,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中,凡是反对曹操的,都在道德上有很高的加分。随着刘备被莫名其妙地奉为明君,曹操被定格为奸臣,诸葛亮的道德分值便一路飙升。

34、元代武庙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但是仍然有诸葛亮,地位和孙武等平起平坐。

35、刨除一切不论,诸葛亮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政治神话。君不疑臣,臣不负君。

36、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37、诸葛亮考虑到前几次北伐都因为运粮不继,导致功败垂成,于是开始屯田生产粮食,虽然孙权权也响应蜀汉,率军十万北上攻魏,但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曹睿亲征迫退吴军之后,有人建议他到尚未分出胜负的西线督战,曹睿说“权退亮胆破,大将军已制之,吾无忧矣”,显示出相较与对东吴孙权的重视,诸葛亮的北伐可能并未对曹魏造成多大的撼动。

38、曹真和张郃在汉军撤出后,快速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平定,曹真又认为汉军今番进攻祁山失败,褒斜道又被赵云烧毁和大水冲蚀,下次该会以陈仓作目标,便派将军郝昭、王生等与千余人屯兵陈仓,重修陈仓城。对于诸葛亮来说,只要有一口气,就绝对不放弃北伐。建兴六年冬,诸葛亮听说魏军大举东进进攻东吴,于是领兵数万包围陈仓。但郝昭已筑好防备。由于曹魏已经事先在陈仓做好了充足准备,加上陈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相方激战二十余日未有胜负。此时汉军粮草不继,又闻讯魏援军快到,只好再退回汉中。

39、当姜维告诉诸葛亮这个消息后,瞬间便明白了司马懿的“借力”之策,同时他也清楚与魏军决战于旷野几乎已无可能。然而更让诸葛亮感到绝望的是自己身体健康正每况愈下。果然,同年八月,为蜀汉操了一辈子心的诸葛亮,在交代完所有身后之事后,薨世于五丈原,享年54岁。 

40、魏、汉两军相峙了百多日,其间诸葛亮多次派人挑战,司马懿军始终坚守不出。其后诸葛亮故意让人带一套女人的衣服、头巾送给司马懿,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想要激怒司马懿出军来进攻自己布置好的阵势。为了搪塞将领们的要求,司马懿假意上表给魏明帝请战。后来司马懿从诸葛亮派出的下战使者口中探得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 上的责罚,都亲自披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而事务烦,他还能活多久呢!认为诸葛亮活不了多久。

41、刘备:①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42、吴甘露元年(265年),吴末帝孙晧移都武昌,诸葛靓与御史大夫丁固留镇建业。次年,山贼施但聚众数千人,劫持永安侯孙谦叛乱并攻向建业,要改立孙谦。

43、        大战略有《隆中对》;外交有两次的孙刘联盟;内政不用说,从烂摊子收拾,诸葛亮死后几十年,西蜀的内政依然是最好,最稳定的状态;在这里我就聊聊军事。

44、司马懿的主动出击,让诸葛亮放弃撤退,诸葛亮寄希望魏军还会和自己对战,没想到司马懿又是龟缩。因为有了上一次的失败,这回没人再敢质疑司马懿。司马懿这种“乌龟”打法确实让诸葛亮很无奈也很恼火,然而更让诸葛亮恼火的还是粮食问题。 

45、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啕,若丧考妣。

46、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47、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杰出人才皆由丞相扶持而成。

48、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出师表》)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49、坚持与东吴发展良好关系,若既要抗衡曹魏,又要兴复汉室,这是唯一比较明智之道。

50、张郃绝对是死于司马懿之手,司马懿这么做当然是为了排出异己,而张郃为什么就不能跟司马懿“穿一条裤子呢”?这是因为张郃是职业军人,他的脑袋里只有战场上的胜利,而司马懿是政客,他的脑子里更多的是权力与人事上的胜利。道不同,怎能互相为谋呢? 

51、有人说那不会,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到这儿来,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从一开始诸葛亮舌战群儒之后,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然后是下诈降书,下完诈降书,诸葛亮登场,设七星坛借东风,最后是直接火烧赤壁。这个过程当中还夹杂有庞统巧献连环计,从整个过程看,诸葛亮并未参与指挥作战,有人让我去赤壁之战的核心就是诸葛亮借东风,但事实上诸葛亮根本就没借过东风,借东风之类的事情,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只能说是神话。真实情况是周瑜出于长期在这生活了解这儿的气候,知道每年到冬季的必有一段时间是刮东南风。所以用火攻曹营是周瑜,跟诸葛亮一毛钱关系。

52、《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稳定了内部政治环境,为北伐除去后顾之忧;并使之后几十年南方平稳安定。

53、蜀建兴元年223年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54、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

55、危机时刻才显出智者风范,司马懿立刻召集众将领开会,会议上司马懿强烈谴责了诸葛亮的不耻行为,并强调“士可忍孰不可忍”,但是(这个但是才是司马懿的本意)出兵前陛下一再嘱咐要求坚守,所以出兵必须得得到陛下的许可才行,于是司马懿当众写了份请战书快马加鞭送往都城。收到请战书的曹叡会意一笑,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仲达这是遇到难题了。曹叡立即批复“不准出兵”!并命辛毗持节仗赶赴前线制止出兵。拿到圣旨的司马懿立刻告诉全军:“陛下不准出兵,我也无能为力啊。”就这样化解了这次危机。 

56、纵观诸葛亮对蜀汉一生的事迹贡献,用兵的功绩远不如他治理蜀国。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三国中,唯有蜀国的治安最强。伐魏期间,诸葛亮不在国都,蜀国内部却井然有序,然而曹魏孙吴这个时期的政变此起彼伏。诸葛亮死后,刘禅虽无大能,却依然守住了近三十年;但曹操没死几年,大权就不在曹氏家族。

57、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

58、在征战中,诸葛亮常常承担着巩固后方的重任,由此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政务处理方面过人的能力。

59、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

60、《新唐书-礼乐五》记栽:“开元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尊太公为武成王,祭典与文宣王比,以历代良将为十哲象坐侍。

61、建兴六年春,汉军准备北伐,诸葛亮放弃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计,选择了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由于蜀军的突然进攻,毫无防备的魏军手忙脚乱,姜维、梁绪等纷纷投降,顷刻间陇右五郡有三郡投降了诸葛亮。远在洛阳的魏明帝曹睿急率大军亲自坐镇,派大将军曹真防御赵云,张郃抵抗诸葛亮,徐邈率军反攻南安郡。诸葛亮料到张郃此番率军前来,必定来取汉军咽喉之地街亭,马谡请命应战,马谡是诸葛亮的心腹,诸葛亮再三叮嘱马谡,并要求马谡到街亭后立刻描绘街亭的山川地理图本以及安营扎寨的位置。又派大将王平作为副将,同时让高翔在列柳城接应马谡,又命魏延在山谷之中接应马谡。可是马谡根本不遵循出兵前诸葛亮安排的部署,执意将大军屯兵于一座孤山上,张郃派人,切断汉军水源。汉军因为缺水而陷入内乱,马谡弃军逃亡。张郃乘势进攻,汉军大败,街亭失守,蜀军丧失了全部有利形势。对曹魏产生极大震动的第一次北伐就此失败,回到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己也上疏愿意自贬三等。

62、如果这则记录不是作者在表彰诸葛亮之无为而治,那就可以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诸葛亮并不是如《三国演义》作者所描写的那样,是一个不断抖出智慧的锦囊,让当时的人们叹为观止的人物。他是平实的,让人不觉其异的。他确实有大的事功:三分天下,是他谋划的;蜀国的根基,是他奠定的,就刘备个人来说,他确实是第一大功臣,在他之前,刘备已折腾了二十多年,却仍然似一个丧家犬(这个词用在他身上特别合适,除了与他此时的狼狈情形特别吻合外,还与他动辄自称“帝室之胄”相符:他把汉家当成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汉家的孑遗,可他这个家,当时已然丧亡,以至于他无家可归),且是一个处处乱咬又处处挨打的丧家犬,他这二十多年的折腾,只是混个脸儿熟,大家渐渐知道有一个刘玄德了,有时也带他玩玩了。孔融做北海相时,为袁谭所攻,无奈而遣太史慈向刘备求救。刘备大吃一惊,说:“孔北海竟还知道天下有一个刘备吗?”马上派兵三千往救。这则《后汉书·孔融传》中的记录,见出了刘备当时不为人知更不为人所重的尴尬。所以,孔融来求救,不仅不让他为难,倒是让他感激涕零。但尽管如此,他仍然没能从当时被打碎的他的祖先疆域内占得一寸土地。

63、《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64、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65、然而历史上,关于诸葛亮舌战群儒却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所以脍炙人口的诸葛亮舌战群儒也是子虚乌有之事。

66、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6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68、数年来,不仅隐居耕地过日子,诸葛亮还畅翱在书的海洋之中,并与朋友们一同讨论自己的志向。读书观察世间的发展局势,是为了找到合理的治国之道;朋友问诸葛亮的志向,诸葛亮笑笑没回答是他有更大的报复,这也注定了武侯会有更大的责任。 诸葛亮虽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国家的动向关乎密切,并时常为国家的事情而担忧。在隆中的十年学习时光让他可以充分的观察国家大事、分析局势、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主张。而武侯在游学期间也结交了许多的名人异士,为自己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荆襄地区的名士本来就多,而由于当时战争频发,便使得更多人定居这里以躲避战乱,当时,那里成为了人才聚集之地。诸葛亮在期间交了大量的朋友,与荆州的名门望族和名士都有亲密的关系。诸葛亮不仅结交了大量的名人异士,在他娶了黄氏为妻后,更加丰富了自己的人脉关系。诸葛亮与刘备谈话时,就说过曹操人马众多,地位高贵,不可与他正面斗争;而孙权占据着江东地区,历经三代,底蕴丰富,地势优越,百姓们安居乐业,不好下手。刘备若想要实现大业,便要从薄弱的荆州下手,以它作为基础,之后再进入西川夺取益州。从而形成三方瓜分天下,实现大业的局面。 武侯得到了刘备的赏识,便决定出山助刘备一臂之力,武侯出山后,对刘备的事情尽心尽力。在外交和内政方面都替刘备的蜀国大业作出了贡献。在武侯为蜀汉效力期间,也为蜀国的胜仗提供了谋略。并凭借着自己的机智与头脑成功的劝说吴国孙权一同联合攻打曹操,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在刘备率军进入西川攻打益州之时,武侯在后方起到了很好的守卫荆州,并安抚百姓的作用。其实,武侯大多数充当的是一位政治和谋略家的形象。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发起了攻打吴国的武陵一战,由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刘备最后郁郁而终。在他死前,将自己的儿子及国家托付给武侯,并说出若自己的儿子才能不行,便可以取而代之的话语。武侯一听,震惊失色并留下了泪水,说要用自己的全部精力还辅助后主。在刘备去世蜀国便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后主年龄太小,不能处理朝中事务,而武陵一战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处境艰难,周边的县频繁暴动。武侯不得不承担起所有的重任,处理蜀国的大小事宜,还要派使者出使吴国,重修两国之好。 即使历史记载的武侯与小说中会有出入,不过诸葛亮先生的一生确实令人钦佩!

69、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成大事。

70、建安23年218年36岁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71、第基诺族敬奉孔明。据说西双版纳的悠乐山(基诺山)的基诺族(悠乐族)认为自己是孔明部将的后人,也有说法是他们认为自己就是孔明后代的一支。传说基诺族的祖先在随孔明南征时被落下了,就此没有再回到中原。当然有趣的是,基诺族其实是彝语支民族,而非汉语支民族。

72、《宋史》卷105《礼志八》: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

73、时间刚好过了三年,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出兵斜古道再次北伐,这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是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

74、同年,刘备败走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客,与鲁肃结为朋友。

75、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完成与东吴的结盟后就立即返回了,而不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滞留在东吴与周瑜共破曹操,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也是演绎。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后周瑜攻取了江夏、南郡;刘备则率军攻取了江陵、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之后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管理五郡税务征收工作,此后刘备从东吴借来了南郡,以图西川,刘备夺取西川后又封诸葛亮为军师负责西川的事物。

76、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

77、你可以去看成都的武侯祠,上面有副对联写得非常好,

78、单从蜀汉方面来说,蜀汉的军事实力真的没有那么弱,没有“牛x”的金刚钻,他诸葛亮哪敢拦这么大的瓷器活?以诸葛孔明的智商,脚趾头就能想明白,东吴是打酱油的,完全是本着“有便宜就蹭,没便宜就撤”的原则来参与参与的。所以说诸葛亮根本没指望东吴能怎样,但是只要东吴在那,并且站在自己这边就足够了。而实际情况也和诸葛亮想的一样。 

79、这就是说你得审时度势。有人说诸葛亮对待下等人太宽了,一点都不严厉。但是这幅对联的作者告诉大家,无论是宽还是严,前提是得审时度势。面对当时天下的情况,蜀国易自保,易发展经济,励精图治,而不是主动地去攻打别人,国力耗到这个程度,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打呢?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身体快不行了,他想在活着的时候建功立业。这不是为了蜀国,而是为了个人的千秋功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有点自私,图了自己的虚名。

80、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81、         诸葛亮的文采,从《出师表》和给他仅仅八岁的儿子的信“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中所表现的那种豁达、坦荡和优雅,一千多年后再读,依然唇有余香。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诸葛亮的名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精选20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