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编年事辑(精选48句)
木心先生编年事辑
1、过去三年,我们推出了《木心纪念专号》。从2016年开始,这一系列特刊易名为《木心研究专号》,向有志于研究木心先生的读者朋友竭诚开放。依循过往的体例,专号共分三辑。
2、乾隆时期的文字狱,主要和重要文人都没受累。明朝文字狱才叫厉害,让文人不敢写,顾晚明尽出小品。
3、曾旅居美国多年,晚年回到故乡乌镇,乌镇现有木心故居纪念馆和木心美术馆可以供游客参观。其代表作品有《琼美卡随想录》《西班牙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等。
4、传媒,很新;节奏,用心。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5、《木心作品8种(珍藏版)》是文学的礼物,木心粉丝期盼已久的,用一个精心设计的纸盒,收入《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即兴判断》《西班牙三棵树》《素履之往》《我纷纷的情欲》《鱼丽之宴》八种图书,这也是木心经典著作的珍藏版。
6、他的画作在全美做博物馆级巡回展,33幅被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尤其是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他的作品在台湾文坛一经出现,即以迥然绝尘、拒斥流俗的风格,引起读者的强烈瞩目。他的散文更是被收入了《美国文学史教程》,与海明威、威廉·福克纳等著名文学家并列。
7、4)三十多岁,是受骗的年龄,自以为不像少女那样容易上当了,又心虚得认为别人已是不要她上当了。--木心《温莎墓园日记》
8、他晚年在桐乡医院的病榻上迷迷糊糊地说:“你转告他们,不要抓我……把一个人单独囚禁,剥夺他的自由,非常痛苦的……”六七十年代的困厄是木心一生都在压抑着,也不愿向人提起的痛。
9、谢泳评价称,这是第一部关于木心先生的年谱,今后的木心研究也绕不开的奠基之作。
10、一九四三年,我住在盐桥附近的“蘋南书屋”,女佣料理日常琐事,我独进独出,一心要做那种知易行难的艺术家,书越买越多,画则全作油画,走的大致是印象派的路子,喜欢尤特里罗,他的街头风景,也不是实地写生的。下午三时至六时,照例在“思澄堂”范牧师那里练琴,钢琴,每月付学费。
11、在书的序言中,木心的老朋友陈丹青说:今木心逝世十年了,春锦做这件事怕也快有十年了吧。身为同乡晚辈,春锦的工作,允为美谈。
12、遗稿中另有两组更“庞大”的名单:一份应是上海艺专的同学姓名;另一份,是他寄身近三十年的工艺美术工厂员工。锻炼记性吗?我想,晚年木心是在不断反刍行将过完的一生,而当转头面对外界,就那么几十个字。
13、三千繁华如流水,人生一梦太匆匆。何必执著过往。人生之中,总有一些挽不回的遗憾,触不到的梦想,忘不掉的深情。
14、实际上,要追寻木心,他的一生值得细细品味。
15、陈丹青回忆,在纽约的时候,先生无时不刻不在谈论他的老家和童年往事。但直到2006年,木心才从纽约回到乌镇定居。那一年,他已经79岁了。
16、(木心(1927—2011))原籍浙江,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弟子陈丹青说,“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偶因小诗《从前慢》被追读刷屏,著有《哥伦比亚的倒影》、《素履之往》、《即兴判断》、《琼美卡随想录》、《温莎墓园日记》、《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三棵树》、《鱼丽之宴》、《巴珑》、《伪所罗门书》、《诗经演》、《爱默生家的恶客》、《云雀叫了一整天》、《木心画集》等书,逝世后另有“世界文学史讲座”整理成书《文学回忆录》,及作为补遗的《木心谈木心》。
17、作者与木心作品英译者、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校区终身教授童明交流
18、在编撰过程中有幸得到众多师友的鼓励和帮助,特别是陈丹青、陈子善、王奕、王韦、张天杰、曹立伟、邓天中、叶瑜荪、韦泱、周立民、尹大为、高玉林、周乾康、徐自豪、曹凌志等先生,或提供线索和资料,或指点行文和体例,多有受益,在此一并致谢。其中又要特别感谢陈丹青先生和谢泳先生百忙之中为这本小书作序。其实,我现在所做的只是在个人从事木心生平研究漫漫长途中迈出的一小步,如要做成年谱,将有更长的路要走。
19、本书是近年十分热门的诗人、文学家、画家木心的第一部年谱性质的著作,致力于将木心的生平行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分“卷首”“家世”“编年”“附录”四部分。“卷首”为木心的姓名、字号;“家世”汇集其家世背景及家庭成员情况;“编年”则为其一生之经历,涉及求学、任职、交游、创作、际遇诸端;“附录”收录木心自制的两份汉语年表和一份日语简历。
20、陈丹青说:“我不是学者,我该从自己与木心的漫长交谊中,退开几步,放下己见,顾及众多爱木心的人,而春锦所做的一切,正是念在日渐增多的木心读者。”
21、6)没有品性上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木心
22、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做出来的。
23、现代中国作家的简历,以我所知,恐怕是木心的自撰为最简扼,仅三十六字:名字、生年、籍贯、学历、客居地。他去世后的再版本,添上他归来到逝世的年份,也才够五十字吧。
24、有人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
25、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木心先生诗文作品中,意境最美的当属这首《从前慢》。
26、车、马、 邮件 、都慢,一个问候 ,要等上好多天……
27、文字不是读给人听的,是给人看的,诗人的加冕之夜是寂静的。
28、3)中国文化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欲辩已忘言。欧陆文化精神的整体表现是忘言犹欲辩。--木心《即兴判断》
29、(杭州市拱墅区丽水路58号远洋乐堤港文化体验区 B201)
30、年谱是中国传统史学的独特体例,和方志一样,均是西方历史著述体例中不曾出现的文体……年谱的学术生命力要高于专著,专著如非名著,很难打败年谱……这是第一部关于木心先生的年谱,虽然春锦谦虚,只用了“编年事辑”的书名,其实这就是一部合格的年谱……以后再出新谱一定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今后的木心研究也绕不开这部年谱,如果木心研究可以持久,这部年谱也就不会过时。
31、生活要保持最低程度的潇洒,不要像王尔德那样弄到老脸丢尽,客死旅馆。
32、相比现在行色匆匆挤地铁,或者是边走边往嘴里胡乱塞几口早餐的快节奏生活,从前那记忆中的“慢”,怎能不让人无限怀恋。
33、14)哲学生涯原是梦,醒后若有所思者,此身已非哲学家,尚剩一份幽微的体香,如兰似檀,理念之余馨,一种良性的活该。--木心《素履之往》
34、木心,男,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出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出版多部著作。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35、2011年12月21日3时,就在这个凌晨,一位震动了中国文坛的老人孑然离开。
36、从木心62岁的1989那一年,到 1994年,五年中,他在纽约为 一小群中国艺术家——画家、舞 蹈家、史家、雕刻家,开讲世界 文学史,进行了他一个人五年的 “文学的远征”。
37、陈子善就曾推介木心,说他的散文实践证明了他其实是一位文体家,并肯定木心进入文学史是迟早的。上海作家陈村在读到木心的《上海赋》时,“如遭雷击”,他说:“不告诉读书人木心先生的消息,是我的冷血,是对美好中文的亵渎。”评论家李静称赞木心创造了成熟华美、丰瞻而高贵的文体,振兴了残伤的汉语。
38、过去的爱情,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在的爱情是一把锁配多把钥匙,或者是一把钥匙能开无数个锁。
39、在木心美术馆,当我长时间驻足观看、聆听木心生前几段珍贵的讲课及采访视频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安静、平和、博学、乐观、幽默、风趣的老者。
40、这一层,木心说得痛快,近乎板着脸:“不要写我,你们写不好的。”但我知道,木心身后必有人要来写他,琢磨他。这是令我无奈而近乎痛苦的事:我目击他如何守身如玉般,维护私己。他渴望尊敬、荣耀、文名,但绝不是希求一份传记。除了他留下的作品,我不指望世人了解他,认真说,我也并不自以为了解他——那才是木心之所以是木心。
41、时代发展,“从一生只爱一个人,到所谓只在乎一时拥有的一夜情”,很多人在向往着随时准备着去爱一个人,但也同时准备着,随时换了那个人。
42、说到底,还是贵族出生有骨气。小市民一得势,如狼似虎,一倒霉,猫狗不如。
43、从前,日子散漫,人情热切,一切都那样简单,
44、真的。倘若我是木心的侄甥,仍无法获知为什么他能写出“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交往二十九年,有时,我巨细无遗介入他的日常,他开口,我便知道会说什么,但我还是不明白何以他在赠我的诗中写出“仁智异见鬼见鬼,长短相吃蛇吃蛇”。
45、12)莫依偎我,我习于冷,志于成冰,莫依偎我。别走近我,我正升焰,万木俱焚,别走近我。来拥抱我,我自温馨,自全清凉,来拥抱我。请扶持我,我已衰老,已如病兽,请扶持我。你等待我,我逝彼临,彼一如我,彼一如我。--木心《大卫》
46、在介绍《木心先生编年事辑》的编撰之前,我得先说说我是怎么一步步走近木心的。这就得从头说起。
4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没有眼睛的,群众还没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