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受谁的影响(精选87句)

2023-08-03 09:54:03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受谁的影响

1、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中希望通过乡村教育助民富,启民智,享民权,保民族。他提出教育与政治相配合,将生活用教育的方式加以改造,不是仅仅强调教育的中心地位,而是教育融入生活,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并想以教育来唤醒民众,使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第陶行知在乡村大力推广教育,促进其发展,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光彩至今仍然历久弥新。劳苦大众的子孙可以有机会接受教育,体力劳作与学习知识想结合,这在中国教育历史上也是首例。第陶行知还认为品德对学生和教师都至关重要,他认为教师只有把品德高尚才能真正称其为老师,并且要以行为为学生做好的示范,还要积极的改造中国农村的现状,肩负重燃民族希望的责任。教师不单纯的是知识的教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更要成为自我修养的.锻造者。教师应把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第陶行知提出使乡村教育更加科学,强调科学、实际在乡村的推广和实践。陶行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私塾教育模式,开创科学走下农村的新局面,并以教学实验的方法,帮助农民进行生产劳动,用科学武装农民的头脑,为他们解决难题,开拓视野。

2、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受谁的影响)。

3、①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主张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

4、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有: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强调对人的教育要从小做起,重视人格的培养;强调儿童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尊重儿童的人权,培养和鼓励儿童创造性的思维。在中国普及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改变过去忽视幼儿教育的思想和态度;要改变办园的方式方法,普及农村幼儿教育,普及女子幼儿教育;要改变教师的培养制度,形成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要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受谁的影响)。

5、陶行知,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更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民教育家。其宝贵的教育思想,不仅推动了当时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于当今这个时代而言,依旧有着十分宝贵的思想借鉴价值。

6、解放儿童的嘴,给儿童说话的自由,尤其是要让他们发问;

7、“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

8、二排中间为PaulMonroe(孟禄)教授,成员中有蒋梦麟(最后一排左二)、胡适(前排左一)、孙科(前排右二)、陶行知(三排右四)、凌冰(三排右三)等回国后,成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教育运动的发起人,改变了教育界的中国观(信息来源于:https://globalcenters.columbia.edu/content-beijing/columbia-and-china-history)

9、陶行知的著作颇丰,主要有《中国教育改选》、《教学做合一讨论集》《怎样做小先生》、《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等,均收入《陶行知全集》(六卷)。“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强调教育必须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批判以文字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生活教育”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教育,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一页。(信息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志1902-1992》第472-473页)

10、把普及教育的目的同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争取民族的自由平等联系起来。

11、陶行知出生于晚清时代,他见证了清朝的衰亡,也在纷乱的战火中理解着人民的疾苦,感悟到教育的力量对人们精神层面的撼动要远远比肉体的医治更为重要。因此,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呈现的生活教育理论、六大解放以及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能够切合中国当时的国情背景,不仅表明了陶行知先生扎实的教育功底,更彰显了他独特的教育智慧与高尚的爱国情怀。

12、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外,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学生们自编小报,自己写稿,自己设计版面,幼稚的作品中体现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每组织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和精心的安排。都力求收到尽可能好的实效。《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篇2读了陶行知教育理论后,我深刻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吸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想思维的源泉,传统的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只教人读书,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育从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使幼儿开阔了眼界,书本上的知识活了起来,而且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3、《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及其实践》,《陶行知研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

14、他高度评价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向社会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他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系为人生之基础,不可不乘早给他建立得稳。

15、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很多问题和方法都是来源于生活,陶行知先生就非常重视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农村学校,农村幼稚园就是让儿童从农村的生活中接受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家庭、幼儿园提供给幼儿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幼儿的教育。

16、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17、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杜威的影响,源于对中国教育的反思,形成和完善于长期的办学实践。所谓生活教育,按照陶行知的解释,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内容极为广泛,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社会教育等等,几乎涉及了教育的一切领域。而其基本内容则主要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18、其中陶爷爷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在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陶爷爷形象的把传统教育比喻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19、“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生活教育最初多侧重日常生活,遇到什么事,就受什么教育,但“生活”范围很大,处处有生活,处处要进行教育,便降低了教育的特殊职能,所以以后他把生活的范围概括为健康的、劳动的、科学的、艺术的、改造社会的五种。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它与生活同步,“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

20、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21、1927年,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创办南京乡村试验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在此期间,他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逐步形成,创办了《生活教育》半月刊。1930年,国民d政府派兵查封晓庄师范,通缉陶行知等人,他被迫东渡日本。1931年初,陶行知从日本回到上海,受聘于《申报》,此时他发起了“科学下嫁运动”,提出要把“科学下嫁给儿童”、“下嫁给大众”的口号,创办了自然科学园和儿童科学通讯学校,编辑出版了许多科普读物。1931年底,陶行知在上海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报童工学团等,倡导“小先生制”,在各地推广普及教育,扫除文盲运动。1936年,陶行知组织国难教育社,提倡国难教育运动。“七”事变后,他将国难教育运动改为战时教育运动,出版《战时教育》。1939年,他到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1945年,陶行知参加建立中国民主同盟,被选为民盟中央常务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发行《民主教育》月刊和《民主》周刊,积极致力于和平、团结、民主运动。1946年陶行知与李公朴等在重庆创办了社会大学并任校长。陶行知将其一生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对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毛泽东称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22、反思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席话,让我对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学生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活动,应该透过表面的活动,更有效的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健全他们的性格和个性品质。《陶行知教育理论》读后感篇4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在学习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后,我深有体会。

23、张珠:《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福建陶研》,2005年6月,第03期,第25页

24、狄考文1836年1月9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坎伯兰县,但狄家不久就加入前往中西部拓荒的行列,因此他的童年是在不断迁徙与充满挑战中度过的;他的父母育有七个子女,狄考文是家中长子,帮助父母克服困难的机会最多,因此锻炼出他健壮的身体、倔强的个性、坚韧的毅力和凡事自己动手做的习惯,而这些素质都有助于他以后来华的传教生涯。后来他们兄妹长大后共有四位离开家乡远赴中国宣教。

25、教什么?......要什么,学什么;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就拿什么来训练教师。

26、深受教育熏陶的你们,是不是已经迸发想法了?!

27、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地的边疆”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28、陶行知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29、普及教育应从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因陋就简,用穷办法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

30、历史逻辑:因陶行知教育思想影响和生长起来的南京一中

31、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32、1917年受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校友、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郭秉文的鼓动,准备回国任教。在孟禄教授的争取下,得到哥伦比亚大学允许回国收集资料,撰写博士论文。后因论文底稿不慎毁于大火,获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都市学务总监”资格凭证。在离美回国船上与人谈及回国志向时说:“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

33、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34、“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35、(摘要)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终身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

36、陶行知最大的心愿,是要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把文化科学知识从少数人手里拿来交给大众,使“整个民族现代化”。1920年夏,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时,就开办了暑期学校,亲自教居民、车夫、小商贩读书识字。在提倡平民教育运动时,他编写了《平民千字课》,举办平民读书处和平民学校,并到机关、工厂、商店、家庭、和尚庙乃至监狱里去教平民识字。1926年后,他又致力于乡村教育运动。他认为中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5%,爱中华民族,就得爱“中华民族中最多而最不幸之农人”。

37、这就从教学方法上改变了教、学、做的分离状态,克服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脱节、理论与实际分离的弊端。

38、陶行知先生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早在留学美国期间,他就很重视学习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人的幼儿教育思想,并深受启发,回国后,结合本国国情,创办适合自己的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起到了很关键的推动作用。

39、陶行知作为近代中国教育的先驱,终身致力于教

40、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是“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传统教育是“叫人分利不生利”,“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为教育而教育。他指出:“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因此,他大力提倡生活教育,主张教育联系生活、联系劳动。后来他进一步主张“把农民变成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变成农民,最后变成统一分子”。同时,他也反对“仪型他国”、全盘西化的“洋八股”教育。

41、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42、②创办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实际上是一种以贫苦工农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在工学团,陶行知先生倡导“即导即传”的小先生制,即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知识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陶行知尤其重视小孩子,认为小孩子也能做大事,提出“在教师所有的老师中有“两位最伟大的老师”,一是老百姓,二是孩子们。”的言论。

43、第“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学校和社会应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4、(文献来源:陶知行,游林肯故宅及陵寝记,刊载于《学生》1915年第2卷第12期100-103页)

45、陶行知一生所具有的“爱满天下”以及“求真、奉献、爱国、创新”的精神是培养一代新人所必备的品质,践行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我们此次活动的初心。

46、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

47、2011年9月,时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的朱小蔓教授主编出版《陶行知研究丛书》,在序言部分,她对青年人研究、实践、传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充满了希望。以下摘录其中部分文字作为本篇推文阅读促进的启示。

48、在《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简读》中,你将读到《我们的信条》《第一流的教育家》《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师范生应有之观念》《生活教育之特质》《教育与科学方法》等名篇,从《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师简读》中,你将了解“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等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和名作名篇在今天看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49、1917年秋,留美回国的陶知行(1934年改名“行知”)应聘任职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南高师”),先后担任南高师、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了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他将西方教育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50、“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51、在这样的认识下,我在教学上,把爱生放在了首位。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

52、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53、他们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顾学生兴趣和需要等问题,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善体系,成为“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54、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体现在几个方面:普及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和师德教育思想。

55、 陶行知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提出要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同时,他也指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成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取决于对儿童的看法,把儿童看成什么样的人,就会施以什么样的教育。

56、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57、③创办育才学校:为了收容战争中流离失所的孩童,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幼苗。

58、alittleefforteverday  

59、徐明聪:《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5-36页

60、(1)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

61、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

62、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陶行知先生坚决反对教、学、做分家,他“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 

63、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

64、1863年7月3日,他偕新婚半年的妻子狄邦就列,还有蜜月中的同工郭显德夫妇(参看我的文章:),在纽约登上了远赴中国的帆船,历经5个多月的漫长艰辛海上旅程,于是年12月16日抵达上海。稍作休整后,翌年1月到了山东登州(今蓬莱市),自此直到1908年9月28日于青岛福伯医院去世,狄考文在中国山东生活和工作了整整45个年头,死后葬在了烟台毓璜顶美国北长老会墓地,实现了他年轻时的诺言。

65、同时,教育又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具有作用。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人的生活。

66、因此,归根结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径,这就涉及到方法论的问题了。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学生的能力。陶行知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就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更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素质教育主张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的社会职能就是体现出导这个特点来。

67、AbstractTaoasapioneerofmodernChineseeducationtheoryandpracticeoflifelongcommitmenttoeducationandhiseducationalthoughtforeducationandsocialneedsandhumandevelopmentassocialsubjectsinitsaccumulatedexperienceoflearningandpractice,effect,themeaningoflifeandotheraspectsofcognition.

68、预备要做先生的是哪种人?我们的建议是:谁在那儿教,谁欢喜教,谁能教得好就应当训练谁。

69、陶行知,原名文睿,安徽人。1910年秋进入南京金陵大学文科学习,改名“知行”。1914年赴美国留学,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后,成了杜威的关门弟子。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统计”等课程,介绍实用主义教育理论。1922年初,他被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1922年底,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他任教育科主任。1923年,他辞去东南大学的职务,与朱其慧、晏阳初在北京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专任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积极提倡平民教育运动。这时,他认为“平民教育是改造社会环境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可以“推定国家的命运”,幻想利用平民教育来“打通”贫富、贵贱的关系,从而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这种主张,无疑是一种“教育救国”的改良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他还经常在《新教育》上发表文章,批判旧传统教育,提出了改革教育的主张。

70、(2)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71、  本馆收藏诸多纸本和电子版本的陶行知先生著作及学者研究文献。本期“校史阅读”从故纸堆资源中选择推荐他的几篇言论,特别推介他的师范教育建设理论。

72、陶行知教育思想是一座富矿,关于人才培养、科学教育,值得我们深入探求。2022年,学校成功立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新时代普通高中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我们将立足开展新时代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为传承和发展陶行知思想作出南京教育人的努力和贡献。

73、周洪宇,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等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有《陶行知与中国现代文化》《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陶行知大传》等30余部专著,主编有《全球视野下的陶行知研究》(八卷本)、《陶行知学文库》(第一辑10册)、《中国教育活动通史》(八卷本)等。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多项。2008年被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2017年入选中国教育学会等六家全国教育社团和媒体组织评选的“当代教育名家”。

74、陶行知先生强调要使整个生活现代化、整个寿命现代化,倡导教育是对人从生到死全过程培育的终身教育,倡导的理论是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比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思想早了30年。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社会迭代多变,这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掌握技能,跟上时代步伐,正如陶先生所言:“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是要受现代的教育”。

75、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是在“为d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前提之下开展的教育实践,需要优化模式,重构生态。

76、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77、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说,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

78、试问:假如我们是爱迪生的老师,面对他千奇百怪的提问,与学校的教程毫不搭界,我们会怎样?也许,大部分教师也跟爱迪生当时的老师一样摇头:这个学生不值得教,整天界胡思乱想,不切实际,课堂上老爱问一些怪问题,扰乱正常教学秩序,是个坏家伙。没想到,这个坏家伙还竟改变了全世界!假如当时老师赞赏他如此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并鼓励他多问多实践,爱迪生也不会遭到中途辍学的境遇。

79、1916年秋,陶行知接替凌冰(1891-19民国著名学者)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中国学生会和“中国教育研究会”年度主席。

80、虞伟庚:《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版,第107-109页

81、发展期。1926年开始,陶行知发表了多篇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这一时期的陶行知已经深刻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开始针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将女子幼儿教育和农村幼儿教育看做未来发展幼儿教育的重点,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切实保护好幼儿的身心健康,加大对平民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

82、《陶行知文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0-23页

83、第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

84、陶行知一方面批判继承了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吸收融化了西方现代德育的先进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不断进行了回眸和前瞻,创立起一种既适合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德育思想理论。

85、30多年来,虽然学界和实践界对陶行知思想的学习、传播已经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但是,客观地说,陶行知恩想迄今仍然没有成为指导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它尚未发挥出其所应发挥的作用。还有相当多的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们,并不熟悉甚至几乎不了解陶行知思想。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显著增加,大部分学校的物质条件已有了很大改善。相比之下,更加健康、清晰的教育理念并没有为人们所掌握,思想性、观念性的障碍依然不少。教育的民主化进程虽然不断进步,但进步的幅度和成效仍不能让人感到满意。如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办教育,如何真正按照教育的内在规律办教育,仍然有很多艰苦的工作要做。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今后陶行知思想的传播、研究与实践有赖于青年学者和青年实践者的努力,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使“陶花盛开”的蓬勃景象长存永驻。

86、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精选6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