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的精髓(精选91句)

2023-07-20 10:17:00

老子道德经的精髓

1、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哲学思想:

2、为什么我们现实社会所追求的都是与老子倡导的理念相反呢?因为遵循他的理念就会复归大道,而人类一直在背离大道方向上前进。所以他讲:正言若反、反者道之动也!

3、总理如此说,不是出于他一己之好,而是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和哲学背景的,因为在德国,从十六世纪以来,随着《道德经》在西方世界的流行,老子的“自然无为”、尚阴守拙、贵柔守弱等思想为西方广泛接受,各个时期的哲学家都对《道德经》给以高度评价。

4、在以前人们对于天地和万物的奥妙是懵懂无知的。

5、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老子道德经的精髓)。

6、  3)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7、比如《道德经》的“不欲见贤”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大自然的法则不就如同拉弓射箭吗?高了压低它,低了抬高它,有余的就减少,不足的就加以补足。所以大自然的法则是减少有余而补充不足,人间的法则则不同,常常是剥夺不足的而供奉有余的。

8、大象无形、大音若希,越是大人物越和蔼可亲,越是不会让你轻易掌握他的“形”,无形则难以找到应对之策!道德经中精髓太多,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

9、老子在出关之前著作的道德经,他的核心思想是道,那么道如何为人类社会、为人类自身发展起作用呢?这是道的体用一体的问题。道为体是说道的终极意义,它是宇宙万物的生成者、支配者,是万物的总根源,它超越万物而独立存在,但它又体现在世界的任何方面。人既然是大自然的一员,人的发展当然就应该遵守道的自然法则,在道的规律的支配下发展,这种哲学原则叫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的精髓)。

10、可以说,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半个文学史将会黯然失色。

11、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

12、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正是进步的开始。

13、整部书都是他在一种道心中流淌而出。所以没有废话。写的是极其生动,精准精辟。

14、天地的大道是对人是没有亲疏之分的,它只会庇佑那些行善正道、顺应天时的大德之人

15、云龙认为不管是商人还是君子,只要管好自己的嘴,就是基本的修养,作为君子,就要做一个说真话的人,但是真话往往是不会入耳的,所以说话更是要慎言即不争。

16、比如“《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这些话,显然是《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第三十六章)的语意所本。”从这些材料的对比中,说明《老子》的语句,是“史官们向来保存的知识”。

17、可以说,道家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

18、说白了,道家文化不讲虚的、不玩虚的,不讲空的、不讲没用的,就讲实打实的用最恰当适宜的办法,来把难题解决掉,即使是面对自然灾害,也离不开这条总原则。

19、相传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据道教典籍记载,老子曾任周守藏史,后来迁为柱下史。周朝衰落之际,老子辞官离去,经函谷关时,县令尹喜恳请他著书传世,于是老子写下五千余言,即传诵千古的《道德经》。

20、《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21、  14)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2、老子说: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缺陷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最方正的东西好像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完成;最宏达的声音没有声响;最大的象却没有形迹。

23、他绝对不是一个文学作品,也不是一个哲学作品。他完完全全是一位大修行人得道的圣人老子的智慧流露发布。

24、所以从老子往下走整个道家的修行都奠定了这种清虚无为的核心。

25、首先,虎头蛇尾,开端和过程都很重视、谨慎,而到结尾处却放松了警惕和要求;其次,急于求成,开头和过程都很认真,眼看将要大功告成,杂念、欲望、贪念便起来了,患得患失,最终前功尽弃。

2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27、再粗壮高大的参天大树,也是从微小的种子生长而来的;九层高的露台,也是从一筐一筐地土堆积建而成的。千里远的旅程,也是靠一步一步积累来的。

28、并且你要从里面简单地提纯出修行感悟,天地大道的内容,基本上非常难,

29、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

30、所以说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这不是虚名而是名副其实。老子生怕我们有疏漏有不理解的地方,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分层次分类型来阐释道。来指导我们修道。

31、第道是柔软的。而柔软的东西可以战胜一切。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说我们要学习水的精神,谦虚、清澈,能有包容人的宽阔的胸怀,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反映在人生智慧上,我们要以柔克刚,要不争,要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自己的座右铭就是充满了无为和不争的精神。老子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要注意,不敢为天下先,并不是一种消极的退缩的人生精神,相反,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积极的人生精神。老子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意思是,你只有不争,那么世上就没有人和你争,这样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32、知雄守雌,是最为恰切、稳妥地对全面情况进行把握。老子不仅提倡“守雌”,关键更在于“知雄”。“知雄”不是仗势欺人或“得理不让人”,而是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守雌”不是被动地“任人欺凌”,而是处后、守柔、含藏、内敛。假装不知,实际上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因还不能行动,或需要待机而动。这才是真正的知雄守雌。

33、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

34、合抱:两臂围拢,形容树木粗大。毫末:幼苗,比喻细小。意思是说,合抱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远的行程须从脚下开始。形象地论证了大事都是由小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的道理。

35、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36、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

3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38、当我们,用老子所教的处下、柔弱、不争来抛开自我,从而让自己的心灵达到了空灵的境界之后,生生不息的道就能在自己的心灵上产生作用。

39、上等资质的人在听闻知晓了道以后,立刻会勤勉地去学、去做;中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会半信半疑,认为可有可无;下等资质的人听闻了道以后,就会大声嘲笑,大加讽刺。但如果这等人不嘲笑的话,就不算是真正的道了。

40、表面上看他是在说道的外化作用。就是说遵循道来行事来管理国家,治理社会。但实际上通通都能回归到个人的修心,个人的内证。

41、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42、山上山下留有众多历史遗迹,如陈抟老祖的“少华石室”,华阳真人和张三丰居住过的“华阳楼仙人洞”,在少华山土生土长并修道成仙的神女玉娥娘娘的娘娘庙,张三丰女弟子孙碧云的碧云庵等等。

43、道没有主观偏颇,所以有着巨大的魅力和力量。所以说: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万物顺应自然的产生,而不人为创造,任其自然发展而不强加自己意志,功业已成,而不具为己有,所以也不会失去。

44、将自己放低才能与世无争,如果单纯的把道德经看成是兵家的战略韬略,是非常狭隘的,毕竟作为兵家来说,真的是胜败怎么会不争?为而不争的前半句是圣人的知道,关乎人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就像孔子曾经问老子,老子说:水利万物而不争。于是孔子说: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出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

45、不知道人要靠什么才能够接通天地的频道,打通和道隔绝的隔阂。

46、这个伟大之处就在于,如果他不提出来,他不展示出来,他不告诉你这个要点。

4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48、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通过修行,通过内证,通过修心,而到达道的层面。

49、水居万物之下,融汇万千河流,无论是污秽污水,还是干净的小溪都融汇于此,才成就了其自己的博大,这也造就了水的力量和宏伟。

50、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

51、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

52、根据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在的具体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了“道”的规律。

53、他曾针对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发表电视讲话说:每个德国家庭都要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54、道德经流传下来。这是我们的珍贵财宝宝藏。是中华民族子孙的福祉。《道德经》的伟大之第在于老子把修道悟道的要旨——无为自然,明确指出来。第2个伟大之处呢,就在于老子把修道悟道的这个要旨,这个最核心的关键部分,

55、哲学是人类探讨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和如何去改造这个世界的学问,可以说是所有其他学科之源。那么在中华文化里,道德经之于中华文化的作用就堪比整个人类文化中的哲学!

56、  13)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7、  10)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58、那么,新的方法又是如何来的呢?这就是道家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也正是道家的妙用——智慧。

59、他用水来比喻道的德性,他说上善若水。引导我们通过水去理解道德。

60、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61、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渊博,知识渊博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此言有智慧与知识渊博不能画等号。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有没有智慧,那是与天赋有关;而知识渊博与否,则与后天学习努力有关。

62、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每一件事情,来来去去,都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强求都是自寻烦恼。

63、不争正在老子心目中这是崇高的思想,貌似理性化的一面还体现在乱世之中。

64、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65、江海之所以能汇集百川,是因为它甘于处在下游。比喻谦虚可以使人变得伟大。

66、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为人处事不能善始善终,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于两个方面。

67、我们老是说道德经太晦涩,太深奥了,看不懂,其实他的语言在很多古代文本当中已经算是极其简洁明了的了。

68、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69、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真实可信的话语往往并不好听,好听的话往往不真实;善良的人往往不会狡辩争执,狡辩争执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的人不会卖弄、吹嘘,喜欢吹嘘的人往往没有大智慧。

70、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71、他以后的几千年来,道家许许多多的祖师都将道德经的内容加以阐发,演化出更多更丰富的道家修行的内容来。

72、不刻意招贤,使民众不去争名;不稀罕难得之货,使民众不为盗;不见引发欲望的根源,就不会产生动乱的动机。

73、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就在关中;老子受经说经也在关中;道教的重要派别全真派创立于关中。

74、不以主观意识妄为,去除的是妄心妄念和所有背离客观的思维。

75、你本来就是佛。所以你只需要去发现自己的佛性。而不必去执着什么。

76、飘风:狂风。狂风不会刮一个早晨,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用来比喻来得凶猛,去得也快。

77、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78、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

79、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多用于指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80、这种空灵境界中的灵光一闪,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有了灵光一闪的智慧,就能够灵机一动地想到了好办法,如果智慧不到家,就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

81、所以,道家文化认为,不管我们遭遇了什么,都必须要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要用最恰当适宜的方法;要有恰当适宜的方法,就必须先要有智慧;要有智慧,就必须先要让自己的心灵,达到虚无空灵的境界;要达到空灵的境界,就必须用处下、柔弱、不争来抛开自我,也就是要效法水的“居众人之所恶”,这才是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

82、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83、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84、我心十分向往,于是决定攀登而上,去此山碰碰运气。

85、你看他写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2个字把道的特性。说的差不多了。

86、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87、他给出的方法非常的细致。告诉我们什么事不要做,什么方向走不通。

88、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89、我上前行礼道:老神仙,你刚才所唱的歌词,这么奥妙,一定有深奥道理。给我解释解释吧。

90、多藏,就是指对物质生活的过度追求。一个片面追求物质好处的人,一定会采用各种手腕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因不义而落入不利的因果,必将招致反噬。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科学家说过的名言警句(精选43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