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三段爱情故事(精选24句)

2023-07-17 10:33:40

徐志摩的三段爱情故事

1、张幼仪说:“不能选择的人其实也简单!先学着任命,接受一切最坏的,然后等着看接下来还有什么?过山过水就是了,总不会一直坏下去。”

2、客观地讲,徐志摩之为人,还是很雅致明朗的。他浪漫却不颓废,他无情却不虚伪,他热烈却不沉湎。

3、在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期间,张幼仪给徐家二老写信,告知自己已怀孕并想读书,徐申如从此按月给她300块大洋。在德国,张幼仪用这笔钱支付学费连同生活费。她雇了一名40多岁的维也纳女子当保姆,并在保姆的帮助下,申请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4、谈到张爱玲,不可避免的就要谈到在她人生中三个最举足轻重的男人——胡兰成、胡适和赖雅。这里为了不显得累赘,我就着重来讲讲她于胡兰成的选择背后所透露的我眼中的张爱玲。其实当年,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一举成名,不过二十三四岁,也正是一本《封锁》让她和胡兰成结缘。胡兰成为张爱玲的文字所倾倒,当然,更被张爱玲的才貌震撼,初次见面,心向往之。

5、公元前44年,恺撒死于反对派的突袭之后,克娄巴特拉感到失去了靠山,转而依靠罗马“后三头”之一马克•安东尼,用同样的手段赢得了有勇无谋的安东尼,再一次使自己王位稳固。她与安东尼共生三子。

6、至于林徽因,她和徐志摩的初识是在一次演讲会上,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全然忘了自己还有家庭,自己甚至还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他终究还是更爱自己,不愿让自己在感情上受委屈。总之同在异国,徐志摩对林徽因展开了猛烈的追求,那时的徐志摩,英年俊秀,文采逼人,任谁都要多看两眼的人物,林徽因也不例外,只是两人的感情来的快,分的也快。

7、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从此杨玉环“三千宏爱在一身”,并于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玄宗对杨贵妃的宏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贼后面,我们看到玄宗甚至动用了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洽谈室不可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发生马嵬兵变,杨贵妃被赐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性命。他们的爱情虽以悲剧收场,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皇帝与妃子之间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爱的层次,这也是后人广为传颂其爱情故事的原因。(徐志摩的三段爱情故事)。

8、可怜的温蒂妮眼泪汪汪,呆呆地望着骑士,伸出的手还没有收回,她好心好意把美丽的项链送给贝尔塔尔达,不料却遭受这般谴责。后来她哭得越来越厉害,就像纯真温柔的孩子受了天大的委屈,她的心都要碎了。最后,她心力交瘁地说道:“再见了,我的挚爱,再见。他们不会再伤害你了,可你必须忠贞不变,我才能保你免受他们的伤害。但我必须离开了!年纪轻轻就要离开人世!不幸啊,不幸啊!你都做了些什么?不幸啊,不幸啊!”

9、他与陆小曼的爱情真味如何,只有他自己明白。爱情不是想象,美,往往需要距离;问题是追求爱情时往往充满想象,渴望美的时候就是要缩短乃至消灭距离。

10、与张幼仪并无感情的“苦”,与林徽因犹如初恋的“酸”,以及与陆小曼爱到不顾世俗的“辣”,是舞台剧版的《徐志摩》所呈现出来的世间爱情的味道,独缺一份甜。如果你已经看腻了时下各种“甜宠”偶像剧,兴许,《徐志摩》会给你带来别样的感动。

11、志同道合最容易成伴侣,孙中山与宋庆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得到了不少挚友的支持,宋庆龄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派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举家迁避扶桑。从美国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到日本与家人会面,终于见到了她所敬仰的孙中山,并开始接替父亲和姐姐的工作,于1914年9月起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这是在患难中生长出来的爱情:革命失败,心灵的创伤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孙中山赌阶段宋庆龄的帮助和抚慰中得到了补偿;而宋庆龄追承孙中山革命的愿望得琶了满足,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我的快乐,我唯一的快乐是与孙先生在一起。”这遭到宋庆龄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坚决反对:他们的年龄相差28岁!1915年10月,在得知孙中山已与前妻离婚的消息后,22岁的宋庆龄冲破父母的“软禁”,赴东京与孙中山成婚。他们的情深谊笃,令人感动:1922年6月16日,广州发生陈炯明兵变,在危难之际宋庆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孙中山:“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胜过人间无数。此后,宋庆龄孀居终生。

12、林徽因,一位惊才绝艳的才女,于1924年4月23日泰戈尔访华之际,被当时的上流社会惊叹“人艳如花”,携当时名气颇高的才子徐志摩与泰戈尔同行,绘成一幅松竹海三友图,在当时被称为第一才女。其兴趣甚广,作品涉及诗歌,散文,戏剧,建筑的方面,业余创作具有专业水准。后与梁思成结为夫妻,曾参与设计国徽等。

13、1922年,徐志摩发表《康桥再会吧》,凭借独白式的抒情与优美繁复的意象在文坛崭露头角,北京大学等多所学校就开始竭力邀请这位“留学高材生”前来演讲。这段时间内,他的演讲影响力最大的还是他在北师大附属中学所作的《诗人与诗》的报告。这篇报告里,徐志摩提出“诗人不能兼作数学家”,引发当时“算学与诗人”的长期争论。长达两年时间,徐志摩默不作声,却在无形中提高他的名声。一年以后,他创办新月社。1924年,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教授。(徐志摩的三段爱情故事)。

14、这些脑残粉不读历史、不管社会现实,仅仅通过《知音》《读者》《故事会》中鸡汤文对林徽因的介绍,扣着脚趾头读过一两本《人间四月天》,就在脑海中意淫出一个完美无缺、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林徽因形象。

15、徐志摩让徐家有了后,翅膀就硬实多了,经过恩师梁启超的引荐,去往美国学习,两年后,从美国来到英国,并认识了只有16岁的林徽因,那是1920年,徐志摩已经24岁了。

16、两人撕扯着、相拥着往无底深渊下坠,一起抽大烟,一起走向生活的绝境,陆小曼甚至还上了别人的床,给徐志摩戴了绿帽,徐志摩浑浑噩噩,也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可他们的生活早就变成一团无法分割的血肉,除了漫无方向的掀过一天天,别无他法。

17、“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尊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的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误再误,自误误人,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不高兴可以离,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让……(此处徐志摩打断梁启超说:恩师,请为学生和高堂留点面子。梁继续说)总之我这是希望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

18、虽然后来陆小曼又和翁瑞午走到了一起,但翁瑞午的身体状况十分不好,医药费高得吓人,而陆小曼也是体弱多病,所以两人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19、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交往,用“爱得轰轰烈烈”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时任哈尔滨警察厅长,虽不在北京,但侯门如海,徐志摩要用钱来贿赂门房(每次500元)才有可能与陆小曼见面,而陆小曼给徐志摩写情书不但要用英文,连寄信也只能自己抽空出去寄。几经波折,徐陆二人的恋情愈演愈烈,弄得满城风雨,王赓甚至还拔出枪来威胁陆小曼,但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热情。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颇为中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和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20、徐志摩回到硖石老家,见过了父母双亲,父母亲对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之举,依旧耿耿于怀。所以,当徐志摩把他打算娶陆小曼为妻之事禀告时,父亲的态度很明朗:“不同意!”

21、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徐志摩对陆小曼发出起强烈的爱情攻势,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王庚没想到后院起火,更没想到,夺妻者竟然是自己信得过的朋友。

22、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从此杨玉环“三千宏爱在一身”,并于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玄宗对杨贵妃的宏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贼后面,我们看到玄宗甚至动用了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洽谈室不可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发生马嵬兵变,杨贵妃被赐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性命。他们的爱情虽以悲剧收场,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皇帝与妃子之间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爱的层次,这也是后人广为传颂其爱情故事的原因。

23、其实这点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两人绝对是有过感情。只不过到底是徐志摩的单相思,还是两人当时真的相爱了这是一个未知数。先说说他们俩有感情的这回事,我们会这么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点就是因为先入为主。大多数人都是先知道了《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而这首诗又太美了。单纯的单相思仿佛是配不上这首诗的,最应该的就是两人本身是相爱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分开,最后徐志摩用这首诗来缅怀自己过去的感情。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可爱的中国原文朗诵(精选16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