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回忆录(精选51句)
古德里安回忆录
1、德国将军们也渴望和平,但不是因为自己有弱点,或者害怕什么革新,而是他们相信,通过和平的手段也能达到其民族所需要的目标。
2、其实不是容克贵族也没啥,隆美尔也不是,只要跟小胡子关系好就行。作为一代仁义大哥,小胡子对自己人还是很照顾的。可他跟小胡子的关系很不好,经常对喷,他又喷不过小胡子。好吧,即使能喷过也没用,最后拍板的还得是大哥。非但跟小胡子关系不好,跟小胡子身边的人也不和,和隆美尔也对喷过不是一回,好吧,其实隆美尔人缘也很差。就这样,古德里安一直徘徊于撤职——复出——再撤职——再复出——继续撤职——继续复出——终于彻底撤职这种恶性循环中,这样的升降机能当元帅才怪。
3、而在个人的认为中,这三大名将,达到这个顶点的只能是曼斯坦因,而古德里安和隆美尔都还距离这个顶点有一定距离。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分析下。
4、历史上的波兰和现在这个只有31万平方公里的方块小国差异甚大。波兰在历史上,在东欧和中欧的土地上,曾经是第一大国,辉煌过八百余年。但由于自由选王制度,过分的贵族民主制,最终导致了三个强邻普鲁士、奥地利、俄罗斯的三次瓜分。灭亡长达123年之久。
5、1940年5月,古德里安指挥第19装甲军用两天时间穿越110公里长的阿登山脉峡谷地带,进攻速度之快不仅让盟军觉得不可思议,甚至他的上级和希特勒都震惊不已。他在不到6天的时间里长驱直入400多公里,把坦克一直开到了大西洋岸边。把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所有盟军都围入了口袋,完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古德里安回忆录)。
6、此外,古德里安还指责贝克反对推广无线电,而《作战指挥》中也有关于无线电的内容:
7、古德里安被称为纳粹德国机械化部队的""总设计师和总建筑师"",可到二战结束时,他也没升为元帅,只是一名大将。
8、“我是战败国的子民,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我只是个穷教师,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我只是个穷教师。我爱你,却必须放弃你。”
9、其实隆美尔被很多人追捧,尤其是被英美等国大力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治的因素。因为必须要将隆美尔捧的很高,才能显示出英军和美军的厉害。因为在阿拉曼战役之前,英军在陆地上,几乎就没有取得过什么胜利。
10、一战结束后,富勒积极倡导组建机械化部队,直到1930年退役。但这种理念在英国陆军中并不受欢迎。(古德里安回忆录)。
11、前天德国例行向波兰道歉,发动二战是我国纳粹罪该万死。
12、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没想到希特勒真的会将他免职,而且是用这种近乎羞辱的方法,所谓的“以待后用”,似乎是在说他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一样,这是古德里安的自尊心所不能接受的。可这毕竟是希特勒的命令,古德里安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在当日发出一份简短的告别书,然后就黯然离开了前线,并在12月31日回到了柏林。
13、二战爆发后,哈特继续撰写报纸文章。他关于西线军事形势的文章开始刊登在《周日快报》上。他强调:“无法想象任何一方找到可能在整场战争中取胜的办法。”“得益于不断增强的现代化防御力量,西部前线不会受到侵犯。”
14、曼斯坦因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相信已经无人能够质疑,他就像苏军中的朱可夫一样是希特勒的救火队长,每每总在德军最危急的时刻出手拯救德军的命运,就连苏军中最优秀的将领朱可夫也数度在曼斯坦因手下吃瘪。其指挥过的经典战役无数。无数优秀的将领都在他的领导下获得无数的胜利。其中就包括古德里安。
15、先不说从政治角度,日本有没有进攻苏联的意愿,也不去说诺门坎一战,日本对苏联作试探性的进攻被苏联无情地粉碎。让日本人不光从装备看到了差距,还从心理上已经开始对苏联人产生了一种畏惧。
16、当年关东军的建立其实主要是为了防备苏联。注意!其主要目的是防备苏联,是为了占领东北并巩固东北,使东北成为侵华的战略后方,提供日军军粮,军需物资包括一般性的武器弹药等。为日本侵华战争服务。
17、二战中,他挽北非危局于顷刻,在意大利军队已经全面崩溃之际,隆美尔上任后,指挥有限的军队和可怜的后勤,在战术上狡诈如狐,在战役层面上判断准确,在他的指挥下,一直打到苏伊士运河旁边,差点把英国佬赶出北非。
18、出来之后写了基本回忆录,比较有名的就叫做《古德里安战争回忆录》,又名《希特勒是个大SB》
19、北非战场(包括巴尔干战场)英军损失了20w左右(个人对这方面历史不熟悉,不一定准确)
20、1908年12月,弗里德里希调往勃兰登堡第35“普鲁士亲王亨利”燧发枪团,并在1909年3月24日晋升上校,并升任该团团长。1912年5月3日,弗里德里希在从军36年后终于晋升少将军衔,并担任驻弗伦斯堡的第35步兵旅旅长。然而,弗里德里希在1914年初经历了一次大手术,健康状况大为受损,无法继续服役,于1914年5月以陆军中将军衔退役,当时古德里安正在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9月,在一战爆发后不久,弗里德里希因病在柏林去世。对于父亲的逝去,古德里安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从此失去了做人的典范和军人的楷模”,由此不难看出弗里德里希作为父亲和军人对于古德里安的影响,而他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经过一战和两次大战间在魏玛国防军中的历练,古德里安最终成为二战德军中最耀眼的将星之不仅创建了德军装甲兵和闪电战理论,更在二战初期率领装甲部队冲锋陷阵,屡建战功,最终晋升至陆军大将,装甲集团军司令,其军事成就远超父辈。
21、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隆美尔最后是自杀,并且是在希特勒逼迫下被迫自杀,因为当年刺杀希特勒的行动中隆美尔虽然没有具体参与,但也没有通知希特勒而是冷眼旁观。这一点,从政治角度上也被西方利用和炒作,让隆美尔成了反对希特勒的英雄。
22、闪电战:让整个欧洲为之颤抖的战争形态,实际是机械化战争的肇始
23、1939年撤销的坦克军,只拥有560辆坦克,因此,新建机械化军约相当于原来的2个坦克军,1941年2月,苏联决定再组建20个机械化军。
24、最为难得的是,曼斯坦因不光是第一流的参谋人才,还是第一流的军事指挥人才。虽然曼斯泰因取得过无数经典战役的胜利,但后世公认其最主要的贡献还是在战略方面的,这也是他在众多将星中脱颖而出而成为最耀眼的一颗的一个重要原因。
25、方面军由红旗第1集团军,第35集团军,空军第9集团军,滨海防空集团军及方面军直属部队组成。
26、在三十年代末,波兰扩军后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力量”,总数高达百万。对于领土波兰一贯是先吃先拿,战略上却没有清晰方向。外交上第二共和国则是保持了中世纪领主的水准和眼界,以至于远在利害关系外的友邦英国首相,从牙缝里挤出了千古名言:“给予波兰独立无异于给猴子一块高级怀表”……
27、到1933年,红军已有2个机械化军和9个独立的机械化旅。1939年曾一度取消了大规模机械化装甲兵团的编制,而以坦克旅或装甲旅为装甲部队基本建制。
28、关于这一点,古德里安还是颇感兴趣的,但他还是觉得自己在故乡找一份房产,然后做个平民闲散度日会不错。可这些最后都没有变为现实,因为他的身体状况从1942年秋季就开始崩溃了,他的心脏病几乎要了他的命,要不德国的名医冯·多马鲁斯医术高超,恐怕古德里安在1942年就会撒手人寰。
29、约克公爵|偷孩子,种族灭绝,引进核试验——扒一扒澳大利亚的黑历史
30、可见,苏德战争中后期,苏联兵器也严重不足,而决定战斗力最为关键的后勤保障问题,也更显突出。
31、古德里安在战争中夺走了上百万人的生命,有无数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32、古德里安个人主观意识太强,他有很强的反权威精神,只要他认为是错的,他就必然会据理力争。而同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意识的希特勒,根本不能准许古德里安这样违逆他。莫斯科的撤退建议只是个理由,实际上是希特勒不希望古德里安这种人在前线指挥军队。因为这样的话,希特勒就无法控制部队了。
33、 以及美国战地记者,现代历史学家。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
34、44年苏军要分割德国的北方集团军,和库兰方向的部队,而这写地区的兵力较为强大,所以苏联在这一年至少损失了150w人(包括1945年的损失)
35、 曾经担任德国装甲兵总监的古德里安上将的回忆录闪击英雄。
36、 ——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37、然而德文版中并没有后三句话,不过这并不影响哈特塑造自己的形象,他的努力成功使西方学术界相信他是一个伟大的先行者,在1966年他甚至被授予爵士爵位。
38、在随后的苏德战争中,曼斯坦因更是体现了其战略眼光的一面,在某些方面,他可以说已经远超希特勒,例如建议在冬季到来之前先打下莫斯科而不要先去攻打基辅,注意分化苏联内部矛盾,从欧洲占领区搜刮的粮食部分优先照顾苏联的饥民,缓和矛盾的同时还可以补充兵源,同时扶植原有的沙俄旧势力,激化其民族矛盾等等措施,后来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知道,这些措施无一不是击中前苏联的命门要害。
39、至于李德·哈特,德军总参谋部外军新闻杂志和《军事周刊》确实曾翻译过哈特在《伦敦每日电讯报》上刊登的短篇文章。但同时期他们翻译过来自美、英、法、意、波等国年轻军官的数百篇文章。可以说,李德·哈特的文章对德军影响微乎其微。
40、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的德国陆军将领之一。与曼施坦因、隆美尔一起,被后人并称为二战德国三大名将,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帝国之鹰""。
41、可惜,他的这些自说自话完全是为了挽回自己的声誉虚构的。
42、从军事上来看,古德里安也对这个进攻计划持悲观的态度,德军在1942年要不仅要推进到顿河-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河一线,而且还要深入高加索,直到巴库,如此深入苏联的大后方,最大的困难就是战线极大延长导致兵力不足和后勤补给问题。尤其是德军的装甲兵部队根本没有做好进行深远突击的准备,经历了1941年到1942年的冬季艰苦作战,德军装甲兵损失很大,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充,所以以东线德军在1942年的整体实力根本不可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43、用这样的战术,二战初期德军成功闪击波兰、闪击法国、闪击苏联。正是由于古德里安提出的""闪电战""理论,德国才能在欧洲战场上所向披靡,在极短的时间内占领大半个欧洲。
44、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1954)
45、不过我们也应该必须承认,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在别人还不熟悉这种战术,或者没有足够的装甲兵力,采用同样的战术来应战的基础上的。例如到了战争中后期,当苏军拥有了足够的力量和了解这套战术后,德军就开始陷入拉锯战的泥潭。德军初期的成功一切都是建立在先创性和突然性之上。
46、后来古德里安成为装甲兵战术的实践者,相比而言,富勒的实战机会比较少,但也不是纸上谈兵。1939年,古德里安带领装甲兵仅用36天就占领了波兰。
47、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0MGF_4dw4NtdT9-90YZrg提取码:ZIJJ 书名:闪击英雄
48、此前陆军总参谋长是蔡茨勒将军,他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代替哈尔德将军担任总参谋长的,蔡茨勒的参谋能力毋庸置疑,尤其擅长大规模的机动作战的组织工作,而且本人的性格也非常直爽,敢于坚持己见,毫不退缩,这不可避免的会在重大战略决策上和希特勒产生严重的冲突,两人的关系也非常不好,蔡茨勒曾五次提出辞呈,都被希特勒所拒绝。最后一次是在1944年7月,苏军歼灭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打垮了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和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包围了北方集团军群,整个东线几乎崩溃了。为了重建崩溃的中央集团军群,蔡茨勒向希特勒请求撤回被包围于库尔兰半岛的北方集团军群,遭到希特勒拒绝,蔡茨勒再次递交辞呈,希特勒予以批准。
49、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分出“正义”和“非正义”的阵营,最终的结果也可以称为“世界人民”的“胜利”,但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懂得,战争,哪有什么胜利者。波兰与捷克尸横遍野,大批的荷兰和比利时人战后无家可归,东欧各民族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被欺凌与被侮辱,伦敦成为废墟,巴黎满目疮痍,太平洋海底的船舰残骸中游荡着多少亡魂,血与泪在神州大地流成了一道永远无法复原的伤疤,这些“战胜”国,该如何庆贺此种“胜利”?
50、有人说,日本关东军常年驻守东北,不是很耐严寒吗?但我们要知道的是,首先东北和西伯利亚的寒冷程度差了许多,其次是东北在当年日本心目中巨大的重要性。这是由于这个小国的资源匮乏的致命缺陷而决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