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的文章有哪些(精选77句)
怀念母亲的文章有哪些
1、与母亲相比,我算是读过一些书的。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我在日常的生活里,需要结语,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情绪时,说出的话,都是母亲的句子。书页里的经典、名句,都不及母亲那些不知来处的句子,更靠前、更妥帖地萦绕在我的唇边,总让我张口就来。
2、 母亲要强了一辈子。她生于1927年,赶上中国的战乱年代。她老人家曾回忆说,小时候闹饥荒,见过集市上黄豆穿成串,按个数着卖!但姥爷举家逃荒去闯关东时,母亲坚决不去。她说,我宁愿饿死,也不乞讨要饭,要饭丢人。这样,她被寄养在自己的伯父家,需要跟着成人下地干活,挖野菜,做家务。“你姥爷闯关东时我还小,啥也不会干。你姥爷一回来,发现我不仅没饿死,还学会了所有的农活和家务活”。母亲说这话时,脸上透着自豪,丝毫没有吃苦受难的悲伤。(怀念母亲的文章有哪些)。
3、哦,母亲,你是平凡的却又是不凡的。你人虽去了,但精神仍在,对我的关爱和影响仍在。你永远活在我心中!
4、我不能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希望它是真的。倚闾望子,望了八年,终于“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独子,对母亲来说不也是一种安慰吗?但这是多么渺茫,多么神奇的一种安慰呀!
5、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季羡林爷爷在外国留学时对生母和祖国母亲深深的想念。
6、译文: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着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每天都在疏远,孩子的音讯每天都不能传到。
7、北京大学那一位“老佛爷”要“打”成的“地主”的人,也就是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就有这样一位母亲。
8、我自幼就常在母亲的办公场所玩耍,长期受到播音工作环境熏染。记得呀呀学语时,我就对着麦克风说“毛主席万岁!刘主席万岁!”后来我上了小学,在学拼音、识汉字阶段,母亲就像现在的补习班老师,经常给我吃小灶,教我拼读汉字、朗诵诗文。上中学后,母亲又把一本本播音业务培训教材拿给我看,这不仅使我打下了普通话基础,而且获得了播音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文学营养,同时也锻炼了口才。当年,我因此经常作为学生代表,在学校和县里举行的重要集会上登台发言。成年以后在工作中,良好的口表能力也使我受益多多。
9、人生立世,周正自身的一些道理规范,在母亲那里,无需经由书本获得。那些几辈子都不过时、一直闪着光、不会被遮蔽的道理,有一些,是她出生成长的那片土地给她的。那是一辈连着一辈的传承绵延,渗透在那片土地里,弥散在头顶的空气里――母亲自那里落地成人,便天然获得了那些。还有一些,是岁月时光赋予她的。她的心性,敞亮聪慧,与岁月的引导是同一个方向,她在岁月里走着走着,就得到了,就领悟了。
10、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11、美的感受,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时间。譬如我盖的那床被子,现在看来多么奢侈,因为是母亲亲手绣出来的,而且母亲每个星期都会重新缝洗一次。
12、母亲节年年有,而我已永远失去了母亲。没有母亲的孩子,只能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九泉之下的母亲,感激她当年赐我生命和多年来对我的辛苦教养。
13、吴越新征集的兵马冒着鄱阳湖上的大雪,要西上征讨胡虏。吴地的官军在上辽津渡水,黄云惨淡。
14、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并不感觉,事后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或“哦,他(或她)在骂我”。但是她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怀念母亲的文章有哪些)。
15、今跪地门三叩首,连天春草也凄凄。清明节人在清明远故土,巴陵湘水共凄楚。
16、有一次,妹妹一直发烧感冒。那天晚饭过后,我刚想帮妹妹洗碗,可妹妹却像风一样的快的冲到我的面前,说:“姐!我要洗碗。”我回答她:“妹,你都已经发烧了,我来吧!”妹妹斗不过我,就哭了。我只好让给她洗了。每每洗完碗还要扫地,我抢过扫把,说:“妹!请你能不能不要再做家务活啦!行吗?你都已经发烧了还做。让我来做吧。你还是先回房休息一下吧。”妹妹紧接
17、我是一个最爱母亲的人,却又是一个享受母爱最少的人。我六岁离开母亲,以后有两次短暂的会面,都是由于回家奔丧。最后一次是分离八年以后,又回家奔丧。这次奔的却是母亲的丧。回到老家,母亲已经躺在棺材里,连遗容都没能见上。从此,人天永隔,连回忆里母亲的面影都变得迷离模糊,连在梦中都见不到母亲的真面目了。这样的梦,我生平不知已有多少次。直到耄耋之年,我仍然频频梦到面目不清的母亲,总是老泪纵横,哭着醒来。对享受母亲的爱来说,我注定是一个永恒的悲剧人物了。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18、淮岸濮山空缱绻,巴陵湘水共伤悲。西风回转相愁绝,血雨冰心同泪飞。
19、一提到勤劳。在我们家里,我是最懒的,只有我妹妹、妈妈特勤劳。我家的家务活都给她们全包了。
20、下面,把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思念母亲的文章附上,各位可以阅读体会:
21、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对母亲的突然离世依然无法释怀,只要一想起来就泪眼婆娑。今天我把对她的思念化为文字呈献给读者,不是在煲心灵鸡汤,而是警示大家要记住:子欲孝而亲不在,不要等到亲人去世了,才追悔莫及!没事常回家看看!
22、不管怎样,我们家又恢复到从前那种穷困的情况。后来听人说,我们家那时只有半亩多地。这半亩多地是怎么来的,我也不清楚。一家三口人就靠这半亩多地生活。城里的九叔当然还会给点接济,然而像中湖北水灾奖那样的事儿,一辈子有一次也不算少了,九叔没有多少钱接济他的哥哥了。
23、 母亲,你好吗,你在遥远的天堂,寒冷的冬天又是怎样度过?我好想你!尘世离天国那么遥远,我该如何去寻找你?母亲啊!我常常想念你,想听你唱唱歌,可是,今生却再也听不到你的歌声。每当想起你,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流泪!写这篇文字时,我又流泪了……
24、母亲去世早了些,无论对她来说还是对我们来说,都留下了许多遗憾。不过令我感到些许安慰的是,在母亲手术期间和临终时,我一直都陪伴在她的身边,我们母子间的交流一直持续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是个非常坚强的人,住院期间,始终积极配合治疗,从来没有拒绝过打针、吃药,更没有因病痛难忍而失去理性。当她知道自己得的是癌症之后,没有流露丝毫悲观情绪,只是以惋惜的口气对我说:“我入了d,但已经不能为d工作了,要是再能活五年该多好。即使不能为d工作,帮你带带小恺还是可以的。”许多医生和病人都说,从来没有见过像她这样坚强的癌症病人。这么多年来,每每忆起母亲在医院里的顽强表现,崇敬之情便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25、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这种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26、这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腊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释迦牟尼原本是古印度北部迦佑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由于痛感人世间难以解脱的生老病死的诸般痛苦,在29岁时出家修道。据说,长期的苦行生活使得这位昔日王孙身材消瘦,形容枯槁。一天,释迦牟尼以杂粮掺野果,用清泉水煮粥,他喝完粥后,身体才得以恢复,并终于在我国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在菩提树下妙悟人生真谛,得道成仙。后人们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佛家把这一天定为“佛成道日”,并举行盛大法会。
27、我家大哥年龄比我大15岁,当我还是一个不懂世事,只懂得玩耍的孩子的时候,大哥己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大哥生性憨厚、老实,跟他同龄的年轻人好多都已当上爸爸了。大哥娶媳妇的事,让母亲犯了愁。我记得妈妈晚上睡不着觉,整天咳声叹气,愁眉不展,跟别人说话的底气也不足,简直成了母亲的心头病。再加上我们家里弟兄们多,几乎都是奶姐姐弟兄,可以说,千斤重担都压在了母亲的肩上,说不愁,是没有人相信的。后来我哥哥娶到了自己心仪的媳妇,母亲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脸上有了笑容,全家也为之高兴。
28、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29、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这个我是懂得的。按照当时的标准,吃“白的”(指麦子面)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最次是吃红高粱饼子,颜色是红的,像猪肝一样。“白的”与我们家无缘。“黄的”(小米面或棒子面饼子颜色都是黄的)与我们缘分也不大。终日为伍者只有“红的”。这“红的”又苦又涩,真是难以下咽。但不吃又害饿,我真有点谈“红”色变了。
30、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华少年,一个龙的传人,一个炎黄子孙,我觉得我们也应该热爱我的祖国和祖国人民,要像季老先生一样爱国,时时刻刻地想着祖国。要向为祖国的未来付出自己的生命的战士们敬礼,做新时代的英雄少年。
31、浣溪沙·端午节南山祭母诀别娘亲一百天,几回梦里泪流干。今携粽子祭南山。
32、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
33、 母亲,你的笑容,宛若春天的花朵,美丽温馨!母亲,你的笑容,宛若灿烂的阳光,充满温暖!母亲,你的笑容,像日月的光芒,照亮着我!让我对生活充满坚强!对人生充满希望!
34、单位发了一本《弟子规》,并发出通知,倡导职工学习。仔细读了几遍,感触很多。但主要有两点,一是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二是颇有“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
35、从儿时就有记忆,见你一直身体不太好,虽然你经常锻炼身体,也很注意日常饮食,但还是摆脱不了疾病伴随苦痛的一生,在见到你被病痛折磨难受束手无策时,有时也希望你早日摆脱疼痛的煎熬,可当你真的走了我又怎能割舍得下?!
36、别人给哥哥提说的第一门亲事,后来由于女方中途变卦泡汤了。那个早被我当作未来嫂子喜欢着的温柔勤快的好姑娘,据堂弟堂妹窃窃低语讲,是由于我母亲脾气暴躁怕嫁过来婆媳关系难弄才不愿意的。这时再留意母亲,果然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爱发脾气,就恨她弄黄了哥的亲事,弄不好害哥打一辈子光棍。那好长一段时间里,进进出出我都板着脸,母亲问话也不肯给个好声气。
37、每当下班回家里,就和说菜又涨价了,油有涨价了,蒜也涨价了等等,我总是嫌你唠叨,其实你一个人在家一天了就是想和我说说话,我为什么不听了,我怎么可以这样了
38、天亦有情,天亦有知。当我们去扫墓的时候,天还是晴的;等我们扫完墓回到家,天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这淋淋漓漓的雨,是从母亲那边一路下过来的么?
39、父母都是能吃苦耐劳的人。除参加生产队正常劳动外,春夏时节,收工后还要出去挖野菜,打猪草。养猪挣些零花钱。秋冬季节,收工后还要出去拾柴禾。人民公社的年代,农民一年四季都在为生奔波、忙碌。经常是汗流浃背。但有时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极其艰难。
40、 母亲小时候很苦。满周岁就没有看见自己的娘,不知她去了何方?到6岁时外公才告诉她“你的娘在你很小时,家里穷,我贪赌,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不知是死是活。后来才知道她哪里也没去,冻死在一个雪窝里了。”外公没有挣钱本事,把两个女儿给了人家当童养媳,混碗饭吃,活个命。两个儿子给别人放牛,当苦工,讨碗饭吃。
41、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42、投稿邮箱:183074113@qq.com
43、莺归燕去,春去秋来,我一天天长大,可是妈妈却已经离开了我,我用什么来回报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母爱呢?
44、这一句话并没有夸大,它说的是实情。我祖父母早亡,留下了我父亲等三个兄弟,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最小的一叔送了人。我父亲和九叔饿得没有办法,只好到别人家的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兄弟俩被逼背乡离井,盲流到济南去谋生。此时他俩也不过十几二十岁。在举目无亲的大城市里,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在济南落住了脚。于是我父亲就回到了故乡,说是农民,但又无田可耕。又必然是经过千辛万苦。九叔从济南有时寄点钱回家,父亲赖以生活。不知怎么一来,竟然寻(读若xín)上了媳妇,她就是我的母亲。母亲的娘家姓赵,门当户对,她家穷得同我们家差不多,否则也决不会结亲。她家里饭都吃不上,哪里有钱,有闲上学。所以我母亲一个字也不识,活了一辈子,连个名字都没有。她家是在另一个庄上,离我们庄五里路。这个五里路就是我母亲毕生所走的最长的距离。
45、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其他技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靠辛勤的劳动,把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养大成人,吃尽了苦头。
46、您走了,没有人催我回家吃晚饭,下班了不知道是该左走还是该右转,迷失了回家的路。没有人心疼我这么晚还加班,唯有一盏清灯陪我孤军奋战。您走了,去了您想去的地方。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忧愁、再也没有烦恼、再也没有牵挂、再也没有严寒、再也没有酷暑。再也看不到您深爱的女儿。可是您好自私啊!您把思念留给了我们,您把痛楚留给了我们。
47、 母亲性格开朗、爽直,待人真诚、热情,而且歌唱得非常好。这些基因都遗传给了我。母亲在我牙牙学语的时候,就教我拼读汉字、朗读诗文,以便让我早早打下普通话基础。
48、但这一切来的太突然,我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太多的话想向对你诉说,可是那几天您总是昏睡着,什么也听不见,总想把耳朵伸得再长些,可是你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
49、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50、在与父亲近50年的婚姻中,母亲除了性情上温柔不够,对待父亲以及她的公婆,皆可谓赤诚。她有时和父亲争吵,总结自己说,我这个人,到哪里都说得出,我身上连一个黑疙瘩都没有。对于自己的品行,对于自己做妻子做儿媳的身份,母亲有着绝对的自信。母亲走后的这十多天里,我反复连缀母亲的一生,所有的片断里,母亲担得起她总结自己的这句话,在品行和道德上,母亲的一生,是周正的,是干净的。
51、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思母》宋代:与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52、 母亲在世的时候,家里充满欢乐!失去了母亲,也失去了温暖!失去了欢乐!痛苦之情难以描述!在我的人生中,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笑容,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母亲面对生活总是充满笑容,让人感到很亲切很温暖!母亲走到哪里,仿佛春天就在哪里!在我的心里,母亲的笑容,如冬日暖阳,可以让冬天的冰雪融化!
53、确实,父母竭尽全力培养儿女成家立业,即使孩子长大了,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不管走到天涯海角,父母的家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都是爱的港湾,是大家庭凝聚的灵魂,是家族团结奋进的航标,是最能留住儿女心的故乡的那一根长长的藤,父母是儿女们心灵相映,团结拼搏的纽带。
54、父亲脾气不好,而且很矫情,凡事讲究完美。即使母亲各方面做得非常好了,有时候也要被他发一顿无名火,尤其是每个年三十的早饭,不知父亲为了哪般,莫名其妙就闹腾一顿,母亲含泪忍让,就是为了一家子能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那时候就想,等将来我们长大了,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可怜的母亲从父亲的牢骚、抱怨、甚至怒骂声中解放出来。可惜,这个愿望永远没来得及实现!而且永远也不会实现了!这是我们姐弟四人一生的痛!
55、有一首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有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诗使我想到几天前学的课文《怀念母亲》。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老爷爷。课文中讲的是:季羡林到国外去读书,很想母亲,母亲指的有两个,一个是季羡林的生母,一个是季羡林的祖国母亲。季羡林老爷爷从六岁就离开了生母,去城里上学。后来,他的母亲被死神带走了。季羡林老爷爷曾想过和母亲一起静静的离开,可是,他放弃了,因为他还有一个时刻鼓励着他奋发图强的母亲——祖国母亲。之后,季羡林老爷爷去留学,在异国呆了十一年,十分孤独的十一年。因为他离开了母亲、朋友。
56、农历十二月初俗称腊很多地方在这一天都要熬腊八粥。以前人们对腊八粥的做法很是讲究,我自小生活在北方,北方的腊八粥米,豆,枣三样一般不会缺席,其他就随意。腊八以后,人们总要忙碌一阵、逐渐烘托出节日的气氛,自此以后年的味道会愈加浓烈……
57、赞同0|评论检举|2007-8-2913:40热心网友母爱的诗歌《纸船》作者: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58、译文: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
59、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
60、假如我离开了我的祖国母亲,我又会怎样伤痛?这点,我现在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像“钱学森”是多么想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啊!历经了千辛万苦才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61、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
62、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从她口里说出来,何等刚决,何等无回旋!她爱我,不是因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儿。总之,她的爱,就是屏除一切,拂拭一切,层层麾开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地来爱我的自身。
63、千里两相望,无时不泪涟。西江月风送金幡银练,云乘仙鹤神騋。
64、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中季羡林爷爷的日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5、妈妈并不笨,该说她很聪明。她出身富商家,家里也请女先生教读书。她不但新旧小说都能看,还擅长女红。我出生那年,爸爸为她买了一台胜家名牌的缝衣机。她买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缝,在缝衣机上缝,一会儿就做出一套衣裤。妈妈缝纫之余,常爱看看小说,旧小说如《缀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看新小说也能领会各作家的风格,例如看了苏梅的《棘心》,又读她的《绿天》,就对我说:“她怎么学着苏雪林的《绿天》的调儿呀?”我说:“苏梅就是苏雪林啊!”她看了冰心的作品后说,她是名牌女作家,但不如谁谁谁。我觉得都恰当。
66、 母亲一生勤劳、节俭、待人和蔼、爱干净、会持家。我有这样的母亲,确实学到了很多好习惯,如节约粮食、爱卫生、认真读书、老实忠厚等。父亲给了我跟d走,一尘不染,勤恳为百姓服务等品质。
67、“母亲的伟大不仅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
68、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69、母亲,孩儿想您,想您就在身边,能陪您聊聊天,能陪您散散步,能给您读一读我写的每一篇诗歌论文。
70、起床拉开窗帘,天气阴沉沉的`,一阵风刮过窗外的葡萄架上树叶极不情愿的离开了葡萄树……
71、惟将飨酒岳阳台,北向娘亲叩拜。怀念母亲夜雨潇湘灯火昏,清明时节鹒(gēng)声闻,伤魂最是家千里,泪看高堂少一人。
72、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73、每当我和弟弟们生气,我总怪你老向着儿子,可是你却一直陪着我照顾我的生活,你告诉我我们都是你身上的肉,不偏心谁,可是我不信,我怎么能不信你了,我怎么能怪你了……
74、母亲!这是我离开你,第五次次度中秋,在这异乡——在这愁人的异乡。
75、 住在土屋的时光,父亲经常不在家,我与母亲、弟弟在土灶上吃稀饭、吃汤饭、吃野菜饭,心里老觉得妈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生产队每年春季请木匠修农具,常常安排我的母亲去当炊事员。妈妈心疼我,常常偷着把几片千张用纸包回家,让我尝美味。虽然这么做不对,但母亲看见家里穷,买不起千张让我吃,只有做小偷。
76、本以为母亲的离去带给我的悲伤和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漠,然而快一年了,可我对母亲的怀念却丝毫没有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