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原文全书(精选57句)
王阳明心学原文全书
1、 罗智,心灵励志作家、王阳明心学研究者,“阳明心学”畅销书作家。十多年前,因机缘巧合,“偶遇”明朝心学大师王阳明,从此身体力行,苦心钻研其著作,并在人生、事业谷期,凭借王阳明的心灵智慧,成功地渡过了一个个难关。(王阳明心学原文全书)。
2、(“明”人“明”诗)龙冈新构——王阳明诗歌中最亮丽的佳作(王阳明心学原文全书)。
3、从九州大学退休之后,冈田先生仍然经常出席海外的学术会议,繁忙至极。即便诸事烦扰,终日萦绕在他心间的仍然是《王阳明大传》的著述工作。后来,为了深入理解王阳明的思想,他联系浙江省社科院,和中日两国学者一起考察了王阳明遗迹。
4、本书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这本书书需要多读几遍,才能体会其深意。如果不是哲学科班出身的人,不太容易读完。
5、(越舒服,越无力)不因失意而气馁,不因得志而猖狂!沉住气,做难事必有所成,每个人都有心想事成的时候!
6、原典本院巡抚是方,专以弭盗安民为职。莅任之始,即闻尔等积年流劫乡村,杀害良善,民之被害来告者,月无虚日。本欲即调大兵剿除尔等,随往福建督征漳寇,意待回军之日剿荡巢穴。后因漳寇即平,纪验斩获功次七千六百有余,审知当时倡恶之贼不过四五十人,d恶之徒不过四千余众,其余多系一时被胁,不觉惨然兴哀。因念尔等巢穴之内,亦岂无胁从之人。况闻尔等亦多大家子弟,其间固有识达事势,颇知义理者。自吾至此,未尝遣一人抚谕尔等,岂可遽尔①兴师剪灭;是亦近于不教而杀,异日吾终有憾于心。故今特遣人告谕尔等,勿自谓兵力之强,更有兵力强者,勿自谓巢穴之险,更有巢穴险者,今皆悉已诛灭无存。尔等岂不闻见?夫人情之所共耻者,莫过于身被为盗贼之名;人心之所共愤者,莫甚于身遭劫掠之苦。今使有人骂尔等为盗,尔必怫然而怒。尔等岂可心恶其名而身蹈其实?又使有人焚尔室庐,劫尔财货,掠尔妻女,尔必怀恨切骨,宁死必报。尔等以是加人,人其有不怨者乎?人同此心,尔宁独不知;乃必欲为此,其间想亦有不得已者,或是为官府所迫,或是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后遂不敢出。此等苦情,亦甚可悯。然亦皆由尔等悔悟不切。尔等当初去后贼时,乃是生人寻死路,尚且要去便去;今欲改行从善,乃是死人求生路,乃反不敢,何也?若尔等肯如当初去从贼时,拚死出来,求要改行从善,我官府岂有必要杀汝之理?尔等久习恶毒,忍于杀人,心多猜疑。岂知我上人之心,无故杀一 鸡犬,尚且不忍;况于人命关天,若轻易杀之,冥冥之中,断有还报,殃祸及于子孙,何苦而必欲为此。我每为尔等思念及此,辄至于终夜不能安寝,亦无非欲为尔等寻一生路。惟是尔等冥顽不化,然后不得已而兴兵,此则非我杀之,乃天杀之也。今谓我全无杀尔之心,亦是诳尔;若谓我必欲杀尔,又非吾之本心。尔等今虽从恶,其始同是朝廷赤子;譬如一父母同生十子,八人为善,二人背逆,要害八人;父母之心须除去二人,然后八人得以安生;均之为子,父母之心何故必欲偏杀二子,不得已也;吾于尔等,亦正如此。若此二子者一旦悔恶迁善,号泣投诚,为父母者亦必哀悯而收之。何者?不忍杀其子者,乃父母之本心也;今得遂其本心,何喜何幸如之;吾于尔等,亦正如此。闻尔等辛苦为贼,所得苦亦不多,其间尚有衣食不充者。何不以尔为贼之勤苦精力,而用之于耕农,运之于商贾,可以坐致饶富而安享逸乐,放心纵意,游观城市之中,优游田野之内。岂如今日,担惊受怕,出则畏官避仇,入则防诛惧剿,潜形遁迹,忧苦终身;卒之身灭家破,妻子戮辱,亦有何好?尔等好自思量。若能听吾言改行从善,吾即视尔为良民,抚尔如赤子,更不追咎尔等既往之罪。如叶芳、梅南春、王受、谢钺辈,吾今只与良民一概看待,尔等岂不闻知?尔等若习性已成,难更改动,亦由尔等任意为之;吾南调两广之狼达,西调湖、湘之土兵,亲率大军围尔巢穴,一年不尽至于两年,两年不尽至于三年。尔之财力有限,吾之兵粮无穷,纵尔等皆为有翼之虎,谅亦不能逃于天地之外。呜呼!吾岂好杀尔等哉?尔等苦必欲害吾良民,使吾民寒无衣,饥无食,居无庐,耕无牛,父母死亡,妻子离散;吾欲使吾民避尔,则田业被尔等所侵夺,已无可避之地;欲使吾民贿尔,则家资为尔等所掳掠,已无可贿之财;就使尔等今为我谋,亦必须尽杀尔等而后可。吾今特遣人抚谕尔等,赐尔等牛、酒、银两、布匹,与尔妻子,其余人多不能通及,各与晓谕一道。尔等好自为谋,吾言已无不尽,吾心已无不尽。如此而尔等不听,非我负尔,乃尔负我,我则可以无憾矣。呜呼!民吾同胞,尔等皆吾赤子,吾终不能抚恤尔等而至于杀尔,痛哉痛哉!兴言至此,不觉泪下。注释浰头剿匪取得胜利后,阳明先生上奏朝廷在当地设“和平县”。浰头位于今广东河源市和平县,县城位于阳明镇,有阳明公园和阳明博物馆。
7、冈田先生是身体力行儒学的国际大师,儒学已根植于他的内心,与他的生命为一体,所以他对心学的讲述通俗易懂又打动人心。
8、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张岱说:“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9、也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在《Topics九州》杂志停刊后,冈田武彦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撰写王阳明传记。
10、言道者和学道者都需要明白这一点,就是要注重道的实际运用,如此才能称之为善言、善学。
11、如果大家读过《王阳明大传》的话就知道,王阳明先生一生用兵从无败绩,但绝大多数均可直接召降,并未起兵,原因就在于阳明先生的“诚信”。所以当时所有的盗贼都知道阳明先生的“诚信”时,在得到阳明先生的劝降书后都愿投降,接受阳明先生的建议,所以阳明先生可未发兵即获胜利,且众人均皆大欢喜,可见“诚信”的重要。
12、(视频)“2019公益中国统筹城乡精准扶贫春晚—暨全国公益经济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直播视频回放
13、孟子心学可以说是“仁心”本体论,但他是从孔子那里继承而来的,叫仁学。孟子引用孔子之言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又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到了陆九渊心学是理学之“心即理”派,是“心”本体论。阳明心学则是“良知”本体论。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主要有两层含义:第“良知”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认识主体。如他所说:“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第“良知”既是“知是知非”的“知识心”,又是“知善知恶”的“道德心”但主要是指道德心。如他所说:“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良知只是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侧怛,便是他本体。故致此良知之真诚恻恒,以事亲便是孝……以从兄便是弟……以事君便是忠:只是一个良知,一个真诚恻怛。”这里所谓“是非”、“好恶”、“真诚”、“恻怛”也即孟子的“四端”之心,在根本上是一个“仁心”(道德心),这“仁心”便是“良知”,这“良知”便是“天理”。
14、《大学》有“致知在格物”语。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
15、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说:“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16、王华对于儿子的豪气颇感头痛,甚至斥之为狂,然而王守仁却成功地将这种豪放性格升华为宽广的胸怀、远大的志向以及刚毅果断的处事风格。如他曾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惟读书登第耳。”王守仁听后反驳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少年人能有这样的气魄,就连其父王华闻知后都感到惊喜。
17、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18、(“明”言“明”句)改过,是一种高级的智慧
19、 两人途经桃源县,陶渊明笔下的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诗》就是在这里有感而发的。此地风景迤逦、民风朴实,王阳明本想停舟登岸,但是想到要赶赴,也就罢了。
20、《王阳明详传》是日本人高濑武次郎著,赵海涛译。内容详实、叙事生动丰富,是本可以详细了解阳明先生生平事迹的著作。
21、华杉先生自幼熟读经史,兵书战策、儒学经典烂熟于心,又广泛涉猎西方哲学,融会贯通,观点自成一家。每晚九点半睡觉,清晨五点起床,用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的时间写作,日日不断,即便出差出国住酒店,进医院住病房也是一样,十年来出版了十余部传统文化和品牌营销著作。
22、爱曰:“如今人已知父当孝,兄当弟矣,乃不能孝弟,知与行分明是两事。”
23、自从孔子去世以后,世人对于《大学》里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理解出现的偏差和分化,“俗儒”的理解是向心外求,沉溺于见闻记诵,“高明之士”追求自然之道,往往沦入佛道二教。
24、(发布会)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构建中国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中国廉政法制新型政商关系发展中心在北京成立
25、面对外界的评价,尤其是诋毁,不仅不要生气,还要把它当成磨炼自己强大内心的机会。
26、王守仁到任后,将民户每十家编为一牌,互相监督,防止吏民与“巨寇”勾结;同时,他又选练了一支少而精的民兵作为机动兵力,以随机应变。借助这些措施,王守仁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平定了盘踞当地数十年的诸多山寨,也因此被视为文臣中的知兵之士。
27、曾国藩: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28、(练为战,在路上)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大实践
29、蔡元培:明之中叶王阳明出,中兴陆学,而思想界之气象又一新焉。
30、当他得罪权贵,前途尽毁时,是否记得四字真言?
31、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很容易打成共识。
32、“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广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
33、王守仁不否认现实中某些认知与行为的脱节,但他认为这是因私欲作祟导致,不是本心,人的本心是知行一体的。而他又特别强调“行”,认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是因为当时士风衰薄,能言不能行者众多,王守仁认为急需豪杰之士起而倡之,昌明学术,振作士风之故。
34、“知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其始于《尚书》与《左传》,《尚书》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之说,《左传》有“非知之实难,将在行之”之说。
35、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
36、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鴃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
37、突然,在深夜,我意识到了认识事物的目的,我开始认识圣人之道。我是自给自足的,要东西是不对的。
38、粗算一下,与“王阳明”有关的著作不下十来种。可见这位生活在明代中期的古人,即使在现代也是颇有知名度的。然而,今人对王阳明的了解多是他提出了一个很玄妙的“心学”理论,至于这个理论究竟说的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思想,做过什么大事,人们便多以摇头作答了。那么,历史上的王阳明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人物,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呢?
39、弘治五年(1492),二十一岁的王守仁得中浙江乡试,此后两应会试不第,遂拾起少年时的兴趣讲习兵法。钱德洪说:
40、上篇 传奇王阳明第一章 六世书香,神奇少年横空出世第二章 潜心向学,屡败屡战三探科举路第三章 初入仕,运筹帷幄小试牛刀第四章 遭贬谪,龙场悟道石破天惊第五章 时来运转,仕途得意步步高升第六章 破山中贼,一代儒将谈笑间屡建奇功第七章 平宁王乱,用兵如神力挽内乱狂澜第八章 破心中贼,证道传道成就千古圣学中篇 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序 王阳明心学的影响第一章 宽心: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第二章 诚心:持纯粹心,做至诚人第三章 进取心:立志由心,量力而行第四章 道德心:小赢靠智,大赢靠德第五章 孝敬心:以孝安家,以敬持家第六章 素净心:减一分人欲,得一分轻快第七章 决心:知行合言行一致第八章 忍耐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第九章 反省心:静察己过,不论他人是非第十章 谨慎心:三思而后言第十一章 包容心:能容能恕,厚德载物第十二章 利他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十三章 平常心: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第十四章 谦卑心:谦受益,满招损第十五章 淡定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第十六章 彻悟心: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下篇 《传习录》全解卷上徐爱录徐爱跋陆澄录薛侃录卷中钱德洪序答顾东桥书答周道通书答陆原静书答陆原静书答欧阳崇一答罗整庵少宰书答聂文蔚答聂文蔚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教约卷下陈九川录黄直录黄修易录黄省曾录钱德洪录钱德洪附记黄以方录辗转刊行钱德洪跋
41、《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新修订版)》
42、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43、“古今心学第一人”王阳明说,心,是万物的尺度。
44、 王阳明在等待杨名父的几天时间里,又细细端详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他期待着与老友重逢的喜悦,可是左等右等始终不见老友到来。王阳明再也待不住了,只好继续赶路。
45、王阳明的一生波澜壮阔,他的阳明心学是他在艰难、困顿、危机四伏、“百死千难”的人生中悟道并创立的。要想了解阳明心学的真谛和精髓,必须先了解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46、总而言之,作为我国明代中期的一位杰出人物,王守仁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他倡导的“知行合一”理念,以及“致良知”的思想,还有他在军政两方面的杰出成就,都足以为后人提供借鉴。今天,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学习历史上的优秀人物,王守仁其人其事是不能忽略的。
47、面对节奏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生活,我们每天竭尽全力,身体疲惫的同时,内心也越来越焦虑,心灵也越发孤独,为什么会这样?王阳明则一语道破天机——那是我们得失之心太重。所谓“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阳明心学高扬主体意识,强调内心的力量,追求透明本心,胸中洒脱,对改善现代人的精神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读读王阳明,在这个功利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守住这颗心。这是他对后世的最大贡献,就是这个阳明心学,影响了我国500年来的无数英豪,让孙中山和毛泽东都一生敬仰。
48、我们在前文中讲到,王守仁讲的是“知则必行”,强调的是“知”与“行”的一体两面性,而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知行合一”则更为深刻,在“知”与“行”之间建立起互相促进的关系。这样一来,“知”既能推动“行”的发展,“行”反过来也可以促进“知”的进步,两者互为因果,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行观在现代社会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49、 对于王阳明自己而言,他尚未完全做好前去庐陵任知县的准备,他对自己的仕途充满了疑惑,也无法预知前方等待他的是福是祸。他在前去的途中,思绪也常常在飘荡,来反思自己的人生。途中,恰逢正德四年的除夕夜,他感慨良多,写下了:
50、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心学”之集大成者。
51、男人为什么长胡子?嗯,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52、*它全面丰富、立体生动。从家世渊源到师友交往,从人生经历到思想变迁,从诗文特点到兵法运用,王阳明的方方面面都有详细的叙述。
53、美编:笃 行 审核:嘿 逗 签发:笃 行
54、(弘治)十年丁巳。……是年先生学兵法。当时边报甚急,朝廷推举将才,莫不遑遽。先生念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于是留情武事,凡兵家秘书,莫不精究。每遇宾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为戏。
55、 弟子一见王阳明的面就嘘寒问暖,把老师簇拥在中间,好不热闹。攀谈片刻后,弟子们非常清楚恩师的偏好,特意带着王阳明来到龙兴寺,这个寺庙位于虎溪山前。
56、上文说过《传习录》是记录阳明先生和弟子之间的问答,以及来往书信的汇总,而古本《大学》就是他们讲课的教材,阳明先生有一篇非常有名的《大学问》,是当时只有真正入门并被认可的弟子才能看到的文章。所以看传习录一定要有本《大学》对照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