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李清照(精选65句)

2023-06-01 10:19:19

宋词李清照

1、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  “旧时天气旧时衣”,这是一句极寻常的口语,唯有身历沧桑之变者才能领会其中所包含的许多内容,许多感情。“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句的“旧家时”也就是“旧时”。秋凉天气如旧,金翠罗衣如旧,穿这罗衣的人也是由从前生活过来的旧人,只有人的“情怀”不似旧时了!这里说“旧时”,并非泛指从前任何时候,而是她回忆中与她丈夫在一起的某一特定的时间。那时,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的天气,而且自己也穿着这件衣服。“旧时衣”,既点明上两句所描写的是衣服,呼应上阕的“起解罗衣”,又补出这罗衣“旧时”曾著。

3、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宋词李清照)。

4、    老树画画:一颗草莓,两颗草莓,三颗草莓……不知摘来送与谁

5、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6、可是,她还是想看看来人长什么样子,于是,佯装回头闻着青梅,却拿眼睛瞟着来人。

7、  眼前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与旧时有某种相同,这使回忆变得清晰,联想变得具体,同时也使感情变得更为强烈了。在文势上又有力地反逼下文情怀之不同,直揭出全词的中心意思:想当初,夫妻恩爱相处,心情是何等欢畅,与此日伶仃孤苦的恶劣情怀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了。作者不直说今日情怀之恶——“情怀不似旧家时”,先用种种事物的不变——“旧时天气旧时衣”一句来衬托“只有情怀”的异变,令人不胜哀怜、悲悯、叹惋。这种艺术效果,就是衬跌手法的功力。刘熙载说:“词之妙全公衬跌”,是很有见地的。以寻常言语入词,是易安词最突出的特点,字字句句锻炼精巧,日常口语和谐入诗。这首词看似平平淡淡,只将一个才女的心思娓娓道来,不惊不怒,却感人至深。

8、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溪亭:临水的亭台。日暮:黄昏时候。沉醉:大醉。兴尽:尽了兴致。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回舟:乘船而回。误入:不小心进入。藕花:荷花。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惊:惊动。起:飞起来。一滩:一群。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9、“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10、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宋词李清照)。

11、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12、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13、全词字字似血,句句含泪,读过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

14、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15、接下来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1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17、一直到宋代,李清照的横空出世,给文坛带来一股清风。

18、  下片直接抒情。“翠贴莲蓬小,金销藉叶稀”为过片,接应上片结句“罗衣”,描绘衣上的花绣。因解衣欲睡,看到衣上花绣,又生出一番思绪来,“翠贴”、“金销”皆倒装,是贴翠和销金的两种工艺,即以翠羽贴成莲蓬样,以金线嵌绣莲叶纹。这是贵妇人的衣裳,词人一直带着,穿着。而今重见,夜深寂寞之际,不由想起悠悠往事。

19、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0、“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1、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22、见到友人的侍妾,苏轼惊叹不已,写下一首词,安慰了世人一千年

23、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24、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 ,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西北)人,居济南。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5、“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26、(14)怕见夜间出去——一作“怕向花间重去”。怕见,懒得。

27、而苏轼、辛弃疾的词,内容大多侧重爱国题材,一般不拘泥于音律,用词也恢弘,这就是典型的豪放派词风。

28、这首长调赏花词,是写在牡丹盛开之时,明光宫苑之处,词人与同游者对花倾觞,自朝至暮直到秉烛,兴致未减;说尽了暮春三月、牡丹娇媚,也点出了赏花人的心境。笔调生动,风格含蓄。

29、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0、下片分明是词人身在明光宫苑牡丹花前,与从游人把酒醉赏流连之际,又不禁想象着他处赏花盛况的心态,“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东城”、“南陌”都是日光易照之处,那里的亭台池馆整天都被暖烘烘的太阳熏抚;从早到晚,赏花买花的人们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竟”,在此作“从头到尾”之义,是“竟日”之省;“香轮”,指游春踏花的车子,醉人的花香足可染透车轮,是夸张之词。“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之句,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般牡丹盛开如锦如簇的兴会结束之后,又有什么花可以继它之后,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呢?词人在沉醉于盛开的牡丹之时,忽又感伤起没有不凋的花朵、也没有不散的筵席来,是“兴尽悲来”,还是这景象触动了潜藏心底的隐痛?不得而知!但是词人确能把握分寸,紧接着便开始了心理上的自我调节。

31、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32、《一剪梅》是李清照的名作,有人评价:每一句都美到极致。

33、所谓的成长恰恰就是这么回事,就是人们同孤独抗争、受伤、失落、失去,却又要活下去。

34、据说,这是李清照与赵明诚初相遇时所写,不知真假。

35、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36、我们只愿李清照能永远生活在那一片小舟之中,永远欢乐不知愁苦。

37、  明末第一才子张岱,迷倒无数女人,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38、“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3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0、“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词意不断。它即景,又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41、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42、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43、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44、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45、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46、从今天起,努力去做一个可爱的人,不羡慕谁,也不埋怨谁,在自己的道路上,欣赏自己的风景,遇见自己的幸福。

4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8、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49、最令人伤怀的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0、李清照的诗很少,但她每一首诗都胜过很多诗人千万首,这首绝句怎样?

5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52、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

53、⑤“妖烧”三句:意谓娇媚的芍药花惹得春风嫉妒,明月却为之绽开笑脸,她还能把春天久久留住。殢:滞留。

54、(3)乍暖还(x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55、是啊,国破家亡,前半生的幸福生活与后半生的漂泊凄楚形成鲜明对比。

56、"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欲说还休的愁苦含蓄深沉,令人愁肠百结,正如辛弃疾"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韶华消逝,年老色衰,已经足以令女子丧气了,更令人心痛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写作此词时,赵明诚已然去世,而她与张汝州的相遇也只是一场遇人不淑的徒劳无功。"物是人非事事休",这物是人非里,有南渡之后的家园巨变之感,更有自身漂泊的悲哀。"欲语泪先流",这动荡的遭遇,李清照已不知道该从何说起,"泪先流"表明,李清照在暮春花落、物是人非的触动之中,半生漂泊无依的悲痛终于倾洒而出。此歇拍二句,直抒悲痛之感,而未言悲痛之因。

57、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58、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59、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60、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61、(4)染柳烟浓两句——意即烟染柳浓,笛吹梅怨。梅,《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62、宋词根据词风的差异,将词人们划分成了两个派别。像我和柳永写词时,内容大多侧重儿女情长,抒发闺怨,或满怀惜别之情,这就是典型的婉约派词风。

6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是李清照的名句之一。将不可见的愁绪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化虚为实,是高明手法。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同样是化虚为实,李煜之愁如春水,绵绵不绝,是写愁之长,是心愁的时间很长;而李清照之愁,却是"载不动"的,这是愁之重量。可见,李清照想强调的是这愁令她心情沉重。李清照的愁不像李煜那样"长",因为李煜是亡国之君,他是不愿意也不应当排遣国仇家恨的;而李清照,作为一个有见识、有才情的女子,积极排遣沉重愁绪,可见她仍然对生活抱有希望,并非一个只会怨天尤人的怨妇。李清照善于写不可捉摸的"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同样显示出她高超的水平。

64、同样是晚年,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再次展现出她高超的文学功底和思维跨度,只怕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舟,也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此时,陪伴李清照的,只有那冰冷的诗词。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惋惜造句子二年级简单(精选24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