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精选74句)
什么是国学
1、史部包括:正史、编年、纪事本未、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丶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録、史评。(什么是国学)。
2、王易《国学概论》,1931年撰写,我的本子是上海神州国光社1933年印的,黄侃题写的书名,汪东写的跋。
3、 所以,每个孩子,都要做真实的自己,我们父母不能为了孩子迷失了自己的真性情,把灵魂跳出一个高度,来观照自己,我们开心吗,我们是否在跟随孩子去迎合学校的要求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4、为往圣继绝学:就是要继承尧舜周孔以来以道德为核心的文化文化道统,确保人类的健康发展方向。
5、前二天看分类,国学被分为历史文化的分类,如果这样,国学真没有前途了。国学是中国的综合学科,仅剩下文化了,原来的国学的基础学科都被排除了,那国学就离实用越来越远了。学国学的意义不在于国学本身,而在于如何应用国学。(什么是国学)。
6、1920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写到:“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
7、也就是说,儒家学说是古代服务于帝王统治的教化学说,并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而为老百姓服务的学说。因此,如果以儒家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看作古代专制主义或为古代专制主义服务的思想的代名词。当然,并非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是说,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全部或是主要看作是儒家文化,不仅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也将儒家文化中积极的因素给否定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更不是当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所在。
8、其实,也别无他法,只能选其精华而学。但哪些是必学的精华呢?这本身也是个问题。
9、 唐代诗人李中,写过一篇《壬申岁承命之任淦gàn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里面写到与同学共读时候的场景,“读书灯暗嫌云重,搜句石平怜藓深”。这里的“国学”,指的应该就是庐山下面的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建于南唐李氏朝廷,时称“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当时的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10、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涵盖了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涵盖了历代史学,这样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11、也正是因为具有了这样一种精神,中华文明才能历久而弥新,屡遭劫难而永葆青春,越是在危难之际越能焕发新机,绵延不绝,乃至未来!
12、比如《吕氏春秋·贵公》上有个故事,说楚国有人丢了一张弓,却不去寻找,他说:“楚人丢了弓,但总有楚人捡到,又何必再寻找呢?”孔子听了之后,说:“去掉‘楚’字,更好。”老子听了之后,说:“去掉‘人’字,才好。”
13、于是,就形成了某种固化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生活态度,民风习俗,如此等等,称之为“文化”。
14、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15、(4)《中华再造善本》,把宋元版古书七八百种影印出来,宣纸仿真,是对国学典籍保护流传的一大贡献。
16、在这里我们只说其中一个“大”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
17、早在1906年时候,有个叫邓实的人,就给国学下定义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18、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19、关于哲学,章太炎认为中国古代的儒道法墨名以及佛家可谓哲学的主要派别。他认为,《论语》一半讲伦理道德学,一半是哲理。儒家之中,《孟子》、《荀子》也谈过哲理;老庄的主张,和哲学密切联系;名家大量的涉及“论理学”也即逻辑学;墨子的《经上》《经下》是极好的名学;法家之中韩非的《解老》《喻老》两篇,将他与哲理联系了起来。当然,这是章氏对先秦时期的哲学的刻画。事实上,他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论述言简意赅,揭示了国学哲学之部的丰富内容。
20、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21、国学精髓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沉积下来的精华语:
22、《周礼·春官·乐yuè师》中记载:“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周公“制礼作乐”,开“礼乐教化”,奠定了中国“礼乐之邦”。乐师即当时的乐官,兼及学官,掌管“国学”工作,用以教导贵族子弟操练学习。
23、真正具备中国式思维的人,一定具有刚柔并济、虚化若谷的品质。对于优秀的学术,不论是否我们本有,不论是否我们先祖的发明和创制,我们不但会由衷地赞佩学习,而且还会传之后世。
24、为生民立命:是指为百姓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使之在道德价值观的规范下,把握命运的方向,确立生命的意义。
25、 国学是公益之学,是利人利己、达人达己、助人助己。“周乎万物,道济天下”,“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独乐yuè乐lè,不如众乐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的中国共产d人将此归纳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最大化的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全人类。
26、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27、“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28、 答,内心的宁静,安详,是专注的前提。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逐渐形成精神集中专头脑里少杂念、静心的良好读书习惯,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29、国学的尊儒是因为管理者推崇,实际上中国提倡的还是百家争鸣,和争鸣后的万法归宗。西方提倡的是哲学,辨证法,思辨;而国学提倡的是易,相生、相克、相侮,是思变。辨注重的是论,而易注重的思。
30、除了太炎先生的书以外,其余都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半期,这类书籍在当时印数非常大,有的书例如上面的《国学常识答问》居然在一年之内出过四版,可见那时国学受重视程度和普及程度之高。那时培养起来的学者,后来有不少人成了国学大师。明白了这一点,也许我们能够进一步明白为什么今天出不了国学大师,因为根本没有按照国学的模式去培养大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总是事实吧!我这六种书的后五种,是一次性在琉璃厂选购的,当时我在考虑,如果有一天要开国学概论课,还可以拿来混饭吃,不想现在派上了用场。我们从上面所列的六种书中可以了解当时“国学”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31、(7)《中华大藏经》的编辑影印,把汉译佛经的古本编辑綴合起来,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32、可是,近些年谈国学的人,一谈国学就说儒家之学(简称儒学),以为除了儒学,就没有国学;或是认为,只有儒学才是真正的国学。
33、为保证丛书的学术权威性,丛书作者均为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教授,且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所撰写的文章力求全面、准确、简洁,以3—5万字的篇幅,对每一学科进行概括性介绍。文章中适当略去了学术著作中的繁琐引证,以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略精要。
34、他认为“六经”,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形式,统摄诸子,是中国一切思想学术的核心。舍“六艺”,就没有国学。
35、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36、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再次发出“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
37、新文化运动阵营的胡适之,也觉得把“中国数千年的思想学术”,全部扔进垃圾坑,有些可惜;他主张把它们统统收入“旧物仓库”,称之为“国故”,意思是“我国故有之学”。
38、 经典好比是充满智慧,阅历丰富,德高望重的老人,能认识这样的老人,自然是孩子一生的福气。但指望孩子认识了就能完全了解老人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包括我们大人,不要说这样阅历丰富,思想深遂的智慧老人,即使是一般普通的人,我们也不能完全了解他的想法的。虽然不一定了解,不一定理解,但认识总不会错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加,了解一定会越来越多的。对经典的认识和了解是一样的道理。
39、促进亲子关系,亲子相长——许多经典是家长们也没有接触过的,因此,父母(包括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诵读,除了能有效地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外,还能取得健脑、健身、缓解压力、解除疲劳、提高文化层次的良好效益。
40、1902至1904年,梁启超写了一本《中国学术变迁之大势》,在最后一节,他又使用了“国学”的概念。他说,现在有人担心,“西学”这么兴旺,新学青年吐弃“国学”,很可能国学会走向灭亡,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外学”越发达,“国学”反而增添活气,获得发展的生机。在这里他再次用了“国学”的概念,而且把“国学”和“外学”两个概念比较着使用。
41、鬼谷子——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的过程中使用的一切灵活应变的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壹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42、国学与西学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哲学观上,在于对世界的认知假设上。国学的基础是道,道其实是一个对结果的假设,即无穷大或无穷小。道存于万物,道法自然。已知结果去找规律。西方的哲学源于对验证的假设,先假设再证明,最后得到结果。所以差别在于一个假设原因,一个假设结果,所以方法与验证方式不同。
43、一定要学国学,一定要读经典,读书的过程就是为自己的人生赋能的过程,读什么样的书,就是用什么样的能量和智慧为自己赋能。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周易》讲宇宙之道,《道德经》讲处世之道,《论语》为人之道,《管子》讲经济之道,《孙子》讲谋略之道,《韩非子》讲管理之道,《鬼谷子》讲外交之道 。
44、史部:包括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传记、地理、政书、目录、金石等类。其中顶顶重要的要数正史了。什么叫“正史”呢?正史是指封建帝王认定的前后衔接的一套“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金史》、《辽史》、《元史》、《明史》。也有加上北洋政府时修的《清史稿》称作“二十五史”的。这一组史书有显著特点,那就是内容前后相连,把中国从上古到近代的历史不间断地记录下来。世界上有若干文明古国,如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古印度,他们都没有这样完整系统的历史,只有中国历史是没有中断过的。中国不间断的历史不仅对中国有用,也对中国周边国家民族有记载,匈奴的历史在二十四史中有不少记载,若不是中国历史记载,匈奴史就不清楚了。中国是文明古国,但不称“古中国”,因为中国古今是一贯的,中间不曾间断;所以二十四史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而且是世界的宝贵遗产。过去曾经批判二十四史,认为不过是帝王将相史。我认为帝王将相史并没什么错,即使今天修史,也不过是帝王将相史的发展与演变。所谓劳动人民创造历史,只能是一种理论或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一个人物就是毛泽东,他是人民的领袖,也就是国家的元首,就国家元首这一点,与封建皇帝的身份是相当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修《清史》,还要修民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这是人类历史的大事,谁有资格中断呢?
45、章太炎指出,经学包含着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家,每一家又有各个支系。他本人是古文经学家,认为今文经学所讲的,虽然不完全是宗教,但总体上倾向于此。对此,他是有些不满的。他认为,就“六经”本义而言,“无一非史”。《尚书》、《春秋》都是记事的典籍,是确定无疑的史;《诗经》大部分是为国事而作,只有少量的歌谣,所以也是史;《礼经》记载古代典章制度,是史的一部分;《春秋》胪列事实,中寓褒贬之意,是显明的史;《易经》蕴含着史的精华;《乐经》已经失去,但章太炎揣测它是家在乐谱和制度的,所以也包含着史的特性的。可见,章太炎坚持“六经皆史”说,所以正如汤志钧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在国学的派别中章氏并不专列史的派别。由于“六经皆史”,章氏反对对六经“推崇过甚”。这个态度当然和他古文经学的立场密切相关,然而,今日我们再来看“经”,它们究竟是不可移易的“常道”,还是需要与时变化的文本,那是需要仔细考量的,否则一不小心,我们就可能抬举出若干高高在上的教主来,对他们我们只有跪拜的分。
46、 应该看到,近现代以来的“国学”并不单单是为了学术。
47、老子——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48、 读经典的孩子,拿到语文书,一个学期的内容,正常来说是一天可以背完的。
49、第二年,日本人打来了,浙江大学迁移到江西泰和,马先生自己也去逃难了。开始他逃难到了桐庐一带,几个亲戚,几个私淑弟子,一百箱书。马一浮先生这个时候想,如果跟浙江大学一起逃难是不是会好些?于是马先生给竺校长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得措辞之典雅、表达意思之婉曲,只有马一浮写得出来。竺校长接到此信,立即将马先生接到了泰和,就在1938年5月的一天,开了国学讲座。
50、“国学”这个称呼从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先用的,我没查考,大约总在一百年以上了。
51、(2)《二十四史》标点,这也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古籍校点工作。
52、儒家的经典已进入经部,没入经部的则入儒家,例如《荀子》。宋代二程(程灏、程颐)、朱熹等人,明代王阳明等人,都是大儒,他们的部分著作也归儒家。墨家的代表作是《墨子》。兵家的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法家的有《管子》、《韩非子》、《商君书》。农家的书传下来的少,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比较有名。医家的有《内经》、《神农本草经》等。杂家的有《吕氏春秋》、《淮南子》等。小说家有《捜神记》、《世说新语》等。道家的则有《老子》、《庄子》、《列子》等。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历法、数学都很发达,有关成果也在子部,叫“天文算法类”。
53、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54、“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55、六经,指的是《诗经》、《孝经》、《道德经》、《黄帝内经》、《金刚经》、《孙子兵法》。
56、1923年,胡适给“国学”下了定义:“‘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57、所以,“国学”这个名称,主要是描述一种精神,而非某一具体学科,更非某一具体物件。
58、国学与西方,本来就是中国与各国的对比。只是西学被整合成了一个西学,细分是各国,各民族。
59、韩非子——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方面的能量,帮你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的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的新型领袖。
60、所以说,我们现在学习国学,核心应是学“四书”+《孝经》。等有了余力,再学五经;再学老子、庄子、坛经及古代诗文等。
61、可以让孩子知道中华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历程。现在很多孩子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因此,理直气壮地而不是怀疑或者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社会管理者的当务之急,这事关下一代的孩子们是否能够重视和深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来龙去脉源远流长,记得祖宗,记得自己的出身。
62、包括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
63、早在1922年,章太炎在江苏教育会讲演时,就满怀激情地呼吁:“总之,我们若不故步自封,欲自成一家言,非但守着古人所发明的于我未足,即依律引申,也非我愿,必须别创新律,高出古人才满足心愿。这便是进步之机。”
64、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思想在当代文明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大同思想,忠、信、孝、悌思想,修、齐、治、平思想,都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教育思想更是宝贵财富,例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都活在当代的教育之中。我觉得大同思想、修齐治平思想,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应当发扬光大。还有孝,是我国文化的精华之一。我在一次出差时,因没书看,买了一本减价的《富兰克林自传》,觉得很好,适合青少年看,回来推荐给儿子。儿子很快看完了,告诉我:“爸爸,这本书很好,只是有一条不好,富兰克林很少提及父母,更没有为父母做什么,外国人不孝顺。”我很吃惊他的敏锐,同时也是深深体会到“孝”的可贵。
65、这个初心,就是中华文明的起点,同时也是归宿。
66、这四库全书有近八亿字,基本囊括了“中国固有之学术”。
67、丰富的古典文学遗产,在当代仍是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从神话的女娲补天、媒娥奔月,到《诗经》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唐诗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宋词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到四大小说《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到公案小说的《包公案》、《海公案》,无处不见传统国学的存在。当人们摇头晃脑吟咏唐诗、谈论包公的时候,那种享受绝不亚于吃一顿大餐。
68、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
69、诸子百家思想与学术对当代文明构建也有重要价值,例如《墨子》的“兼爱”、“非攻”,《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思想,都具有世界意义。管子的经济思想,医家传下来的大量中医验方、经络理论等都在当今发挥有益的作用。我觉得孙武打了一辈子仗,最后却认为不打才是最高明的。他是军事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他把军事实践上升到了形而上学。巴顿没有达到这一点,所以没仗打了,就消沉下去,无所事事。孙武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军事家。
70、近年,关于国学的话题越来越热,朋友们约我作过若干报告,对于这个话题也就有了一些思考,在这里谈一谈,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主要讲四个问题:什么是“国学”;“国学”包含哪些内容;当代研究学习国学主要做哪些工作;国学在当代有什么价值。
71、孔子——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72、“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史上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3)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推行欧化政策,导致社会出现彻底洋化的倾向。1888年,三宅雪岭、志贺重昂等人成立政教社,鼓吹国粹思想,以求扭转偏向。或许是受这种思潮的影响,1902年秋,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拟在日本创办《国学报》。1904年,邓实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1905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国学保存会简章》),出版《国粹学报》,撰稿人除了邓实、黄节,还有章炳麟、刘师培、陈去病、黄侃、马叙伦等,他们或为中国同盟会会员,或倾向民主革命。1922年4月至6月间,章炳麟在上海讲“国学大概”和“国学派别”。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5)
73、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