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精选77句)

2023-09-08 10:26:43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

1、初一|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出自):《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

5、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子罕》)

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8、(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9、(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0、(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11、(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12、古:多次             今:数词,三(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及解释)。

13、   (7)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           。

14、人不知而不愠                        

15、(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6、字词解释:时:按时    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     君 子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19、(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20、(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21、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十二章》:“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22、(解释):为: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女:同“汝”,你。

23、(出自):《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价)而沽诸?” 

24、(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25、(3)博学而笃志     笃:____________

26、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27、语言的修饰有诗歌的特点。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个句子连用三个反问,将学习的乐趣和所能达到的境界逐层展开。又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思则殆”从两个方面探讨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流畅,具有诗歌美。

28、(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29、(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0、曾子曰:“吾 日 三省 吾身:        为人谋 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1、   子在川上38曰:“逝       者 如斯夫,

32、(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3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34、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35、(答案)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与“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这些思想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交的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6、(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37、不舍昼夜,意思是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38、逝者如斯shìzhěrúsī,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39、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40、(解释):名:名分,名义;顺:合理、顺当。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多指做某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41、省,甲骨文(“生”的省略,即“性”,本心、欲望)(目,观察),表示观察自己的本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加强“生”的字形。有的金文加“心”(本性),强调对本性的观察。

4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七章)

44、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齐

45、(出自):《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46、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7、为别人谋划诚心诚意了吗?与朋友交往诚实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去复习了吗?

4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矛盾。前者强调学习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不能偏废;后者指出学习是思考的前提。

50、(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述而》)

52、(解释):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53、(解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54、(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55、(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56、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7、(出处)《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58、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59、(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6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1、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2、(从,古义:       ;今义:       。)

63、既往不咎出自《论语十二章》:“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6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65、(2)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能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6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行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不好的方面就要改正。”(学习态度)

68、(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7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2、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3、2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7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5、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6、(2)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否则会误入歧途,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女人有深度有涵养的句子(精选95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