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培根简介(精选45句)

2023-08-14 10:55:12

英国培根简介

1、经验和理性职能的真正合法的婚配;由于两者被粗暴地和不幸地隔离开来,所以人类大家庭才陷入混乱,在估计这两个传统在当时所处的情况时,培根把工匠技术日积月累的成长和哲学发展的错误路线作了一个对比。他认为,虽然致力于机械技术的早期的人们工作粗糙,笨拙不灵,但不久他们就获得了新力量和新才能。古代哲学生气勃勃,但后来就一蹶不振。对这种相反境遇的最好解释是,机械技术往往是许多人共同努力而产生的单一结果,而哲学上则往往是一个人才毁掉许多人才。许多人屈服于一个人的领导……从而不能作出什么新的贡献。因为哲学一旦和使它发育成长的经验隔离开来,哲学就变成死的东西了。但只要把实验和理性的这两种机能更紧密地和更精纯地结合起来,我们就可以有很多的希望。

2、1561年培根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女王的掌玺大臣弗兰西斯·培根简介,母亲也是贵族出身。培根小时候身体很弱,经常生病,但他却很爱学习,喜欢阅读比他的年龄应读的书更为高深的书籍,13岁时便进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读书。培根只在剑桥住了3年。当时的剑桥受“经院哲学”的统治,不重视科学研究,而注重研究神学弗兰西斯·培根简介,用繁琐的方法来证明宗教教条的正确。培根对此非常反感,于是便离开了那里。

3、1582年,21岁的培根取得了律师资格,此时,培根思想上更为成熟了,他决心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并且把经验和实践引入认识论。这是他“复兴科学”的伟大抱负,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英国培根简介)。

4、培根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等地举办过画展。1992年死于心脏病。(英国培根简介)。

5、培根主要是一个哲学家,而不是科学家。他一开始就探索实验方法的各种可能性,要做科学上的哥伦布,同时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使他们能把这些可能性变为现实。在方法论上,培根努力想把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以便导致他所说的

6、 培根这种肉的主题,毫无疑问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三个线索。这些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对血和肉、对死亡和生命,对暴力和残酷,对于一切破碎而扭曲的身体的兴趣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的艺术潮流中占据着醒目的位置。我们当然不能说所有这些和培根都有直接的关系,但毫无疑问,培根(以及受他影响的弗洛伊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源头。这本书的后半部分讨论了与此相关的艺术家。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英国的YBA(英国青年艺术家)流派及其中坚人物达明.赫斯特。他们当然是培根的英国传人。培根也罕见地对达明.赫斯特表达过认可(除了毕加索和杜尚之外,培根几乎没有认可什么艺术家)。培根仿佛是将肉身的闸门打开了,年轻的YBA将培根那些混沌肉身的主题和形式夸张性地扩大了,他们对这类残酷的肉身表现出强烈的痴迷。几乎是在培根去世前后的1990年代,YBA开始出现。他们和培根的关系非常复杂:一方面,是培根打开了一扇肉身大门让他们得以在这个领域自由地呼吸;另一方面,培根又构成了一个他们需要去跨越的界线。这些年轻艺术家因此要想尽各种方式摆脱培根。同样是身体和生命,但是,YBA这里,生命的探讨几乎没有任何禁忌,也因此没有任何张力。在这里,生命得到的几乎是直白的宣示:骷髅,死亡,尸体,残疾,药物,灾异,暴力和战争等主题和意象受到了这些年轻一代的偏爱。对这新一代的艺术家来说,这是生命的暗面,但是更有力量的一面,更具有原发性和创造性的一面——也可以说,是生命更逼真的一面。这当然是从培根和第一代伦敦画派那里学到的重要一课。这就是YBA和赫斯特所刮起来的视觉风暴。他们的形式也远不是绘画了,大量的装置,雕塑,行为、表演和影像,更加赤裸更加直截了当也更加触目惊心。反过来,这些作品也更少隐喻,更少隐晦,更少隐私,更少张力和更少禁忌。他们一目了然。他们充满强度,但是撕扯掉了培根画面上的那些忧伤和隐秘的光晕。他们和培根的不同(实际上他们每个人之间也不同)在于,培根的画面上有紧张和收缩的一面,那种扭曲正是收缩和抑制,也正是收缩和抑制这一面让培根的作品获得了充沛的张力和激情。也正是这收缩和抑制,让培根的无声喊叫显得异常地刺耳。他身体的扭曲与其说是死神的光临,不如说是努力摆脱死神的生命挣扎。这是生死之间的大战。我们可以说这是培根的生命意识。我并不是说后来的艺术家没有这样的生命意识,我只是说,YBA以及其他相关的身体艺术家,更强调身体的表演特征,强调肉身的景观化特征。哪怕是死亡和暴力,也是展示性的死亡和暴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这或许是当代艺术的迫切律令,一个资本主义表演艺术的律令,在这样一个艺术律令的要求下,牺牲和死亡,暴力和悲剧也不免陷入消费主义的逻辑之中。不过,无论如何,这个与身体相关的艺术潮流终于在二十世纪开启了它的恶之花之旅。培根站在这个艺术潮流的开端,但他不是波德莱尔式的探索现代生活的现代主义英雄,而是尼采式的不倦地探索现代人性秘密的后现代英雄。 

7、邮箱:info@paragonbeijing.com

8、书名:FrancisBacon:CatalogueRaisonne:5VolumesPresentedinaSlipcase/弗朗西斯·培根全集(5卷本)

9、 本书的研究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其可以视为对培根个案研究的一种独特的解读视角;其本书将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定位在20世纪“肉身转向”的哲学背景中,不失为研究战后英国艺术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其20世纪下半叶以来,身体艺术在当代艺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身体问题成为当代艺术创作与理论批评的重要议题,本文对战后英国艺术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些哲学思想的脉络关联提供一个绝佳的范本。

10、“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确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11、霍布斯是经验主义承前启后的一位哲学家,对经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做了更为完整的解释。

1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13、培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画的是天主教皇英诺森十世,那什么是天主教会?天主教会认为耶稣基督的宗徒伯多禄(彼得)接受基督的托付,建立教会,成为教会的基石,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并在这个职位上领导各地教会。此后沿袭下来的罗马的主教也因此享有各地教会的领袖地位。因此大公教会是从伯多禄开始一脉相承,是以罗马主教为领袖的普世教会。

14、包林|范晓楠《景观社会的图像》书序言:绘画的立场

15、培根少儿英语课程「CometoLive」专为6至12岁孩子,重视英语学习的综合能力课程,为孩子打造出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

16、“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思想中的疑心就好象鸟中的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的。疑心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寡断和忧郁。”

17、TheEssays《培根随笔》是弗兰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世界经典的三部散文作品之一。这本随笔集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论读书》、《论真理》、《论嫉妒》、《论死亡》写得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是他的著名篇章,也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18、弗兰西斯·培根-ThreeFiguresandPortrait

19、此书由弗洛伊德档案馆馆长戴维·道森,弗洛伊德的助手、模特和朋友,作家马丁·盖福德,以及编辑马克·霍尔本合作完成。他们力图透过画家的作品直达其人本身。盖福德指出,弗洛伊德的意图始终在于揭示他用油彩记录下来的东西的真相。画家相信,美是等待艺术家去发现的,而不是艺术家臆想出来再强加给对象的东西。

20、但,培根的这肉身为什么会扭曲?为什么会像旋涡一样地剧烈地旋转?为什么会破裂和撕开?为什么会布满各种豁口,孔洞和伤疤从而引发人的不安?为什么会让器官失效、变形或者错位而成为“无器官的身体”?这就是因为力灌注其中。这是充斥着力的身体,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不可见的力和能量。

21、培根喜欢畸形和病态的主题,最擅长运用多变的技法以有力笔触表现人物形象的孤独、野蛮、恐怖、愤怒和兴奋。并根据自己内心的幻象和痛苦,运用漩涡式样的笔触,表现被摧残后的扭曲和破碎的心态。在培根的笔下,形象不再是按照真人或动物画出来的,他向人们展现了命运被遮盖了的景象。他形容自己的作品是“试图把某种情绪形象化”。正因为如此,使得一个人的孤独和苦恼成了他最喜欢表现的主题。他的画面上往往出现的是一个可怖的、痉挛的、孤寂或挣扎的肉体,一个难以名状的“食尸鬼”或是一个咆哮着的恶魔,它或坐或站在一个幽闭着的阴森的空间中,很像一个阴暗的单人牢房。这些怪诞的变了形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痛苦和紧张的情绪震撼了西方画坛,也使培根作为揭示人类生存困境的艺术大师蜚声大西洋两岸。培根的作品大都是即兴的,他的想象力在他的《基督受难图》三联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在他的《基督受难图》中,肉体被随意地拉扯成各种形状。据他自己说,他所要塑造的是一个痛苦和恐怖的世界,是要画出巨头和掌权者的孤寂。 就培根绘画的特殊技法而言,他喜欢利用画笔和颜料的效果,使之沉浸到画布的编织纹理中去。这和他偶然发现的许多方法一样,源于他用光了材料后而不得不在已画过的画布的反面作画。培根从来不使用上光剂,而喜欢在数年后用玻璃将画面保护起来,同时增加画面影象模糊后的效果。培根在作画时还经常直接用手指上色或用海绵、碎布片涂抹、修改画面,有时甚至加以沙子以试验表面的变化效果。他经常选用书里的人作为形象,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使之成为激发自己的想象,寻求更新、更令人惊讶的绘画机会。 培根阅读广泛,思想独立,其作品作为战后描绘人类形体的力作,在英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弗朗西斯·培根或许是战后欧洲最具个人色彩、最强有力又令人不安的艺术家。他在抽象风格为主导的时代,以人的形体作为创作的对象,并且也是首批公开的描绘同性恋主题的艺术家之一。培根是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其作品在他1996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去世后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约翰·拉塞尔对培根有恰如其分的描述:“他从来不把自己钉在某一件事情上——比如一所学校、一个家、一个办公室、一个职业、一种生活方式,乃至一个国家……他老是终止他通常给人们的形象感觉:他是大自然万物中不可分类的一个。”培根懂得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不注意社会的准则和禁忌,“远离这一切,达到了否定或违反的惊人程度”。仿佛一切都不存在,他的存在完全是个人的。他并不忠诚于油画颜料的传统性质,作画笔法草率,却具有精湛的技巧,他对于一张平庸的彩色照片与一张名画的态度无太大差别,按照他的观点,“每一形象在潜在意义上与所有的形象相等”。他让自己的想象力在画面上驰聘,白日梦的基调屡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在冥想的冲动中不停地创造着。

22、不仅如此,精神上的各种缺陷,都可以通过求知来改善----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为改善一样。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他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去出错。缺乏分析判断力的人,他可以研习经院哲学,因为这门学问最讲究繁琐辩证。不善于推理的人,可以研习法律学,如此等等。这种种头脑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疗治。

23、弗朗西斯·培根《Painting》1946

24、这是个难度很高的选题,立意不俗,很有励志的情怀,作者花大量时间去查找翻阅资料,再用推理的方法去做来龙去脉的分析比对,证明培根本身及培根和战后英国艺术的必然关系,从而引出这种关系对现今世界当代艺术中最时兴的“身体语言”之“血与肉”的扭结和承前启后的历史关照。

25、当我们翻阅艺术史的时候,更多关注的是艺术家们引人注目的作品,以及独树一帜的创作理念。而对于艺术家之间微妙的,既争斗又友谊的亲密关系往往被忽略了。

26、培根有熏制和无熏制两种,最早的培根肉是用鹿肉做的;传统的美式培根是用猪五花腩制作的,加拿大培根则采用猪背顶端部分包括整条里脊。而如今超市则是猪碎肉拼接的比较多(关于合成肉的问题,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我主页看看那篇合成牛排的文章)。

27、培根认为,古希腊哲人仅有的一点自然哲学研究,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研究也是不得门径的。培根批判亚里士多德的思辨哲学,认为亚里士多德把对自然的认识从属于无用的思辨、逻辑和辩证法,以潜能和现实等逻辑范畴构筑世界,这就使他的自然哲学富于思辨而无实际用途。在他看来,古希腊有一些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阿那克萨哥拉以及恩培多柯勒等,尚有一些自然哲学家的味道,因为他们的学说涉及到经验和事物的性质本身。而亚里士多德则不同,在他的《物理学》、关于动物学著作以及其他自然哲学著作中,虽然常常涉及经验,但他的结论却并不是从经验得来的,而是先验的,因而经验常常被裁减得适合先验的结论。而且,他也经常人为地给事物增加一些性质,这从根本上是对自然哲学的败坏。

28、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

29、看纹路:如果纹路清晰、没有孔洞,这样的培根一般都是用整片的肉切成的,质量更加安全可靠,可感也会更好一些。反之如果是纹理非常杂乱,甚至看不出纹理,而且孔洞很多的,那就是我以前说过的合成牛排那种,属于碎肉黏合的。

30、但是,在毕加索那里(甚至在更早的塞尚那里已经出现了端倪),这样一个有关灵魂的肖像画传统终止了。毕加索以全新的方式来画人物,他劈开了人物,他拆毁了人的结构,他不是描摹身体的表面,而是让这种身体的结构关系直接暴露出来。对他来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但它不是灵魂和心灵,而是被皮肤和肉所隐藏的身体结构。他画出了这种隐蔽的结构,它让这种隐藏的结构和表面的身体并置起来,让它们同时变得可见,或者说,他将内在性和外在性进行并置。他将身体看作是一个机器化的配置,将这个配置打开,拆散,然后又重新摆放和组装在一起。我们不仅看到了表面的配件还看到了里面的配件,不仅看到前面的配件还看到了后面的配件。就此,毕加索将客体从人们的透视暴政中解放出来。如果说,塞尚是通过对客体进行知觉悬置来撬动透视神话的话,那么,毕加索则是以分解客体的方式来摧毁透视的暴政。他拆毁了客体,从不同角度观看客体,重新组装和拼贴客体,这是拆毁和组装的过程。毕加索绘制的是这个过程。

31、 介绍完了培根和弗洛伊德两位大师,不得不让人想起另一位英国“国宝级”艺术家大卫·霍克尼。

32、1589年,成为法院出缺后的书记,然而这一职位竟长达20年之久没有出现空缺。他四处奔波,却始终没有得到任何职位。

33、版权声明: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4、————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著名批评家)

35、作者:MartinHarrison;RebeccaDaniels

36、实体店: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北里14号楼一层后院

37、人们对英国画家培根的兴趣与日俱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培根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用绘画的方式来探索身体的艺术家,就像阿尔托最先用戏剧的方式,巴塔耶最先用哲学的方式来思考身体一样。阿尔托和巴塔耶尽管视角和方式不一样,但他们几乎是同等地对60年代之后的法国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福柯,德勒兹,德里达和鲍德里亚等人正是以他们为根基打开了哲学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身体维度。但是,有点奇怪的是,法国当代艺术并没有和这条显赫而有冲击性的哲学轨道并驾齐驱,仿佛这些哲学思想被隔绝在法国艺术的大门之外。相反,英国的当代艺术一直在身体领域反复地摸索、尝试和探险,他们在画布上或者行动上进行五花八门的激进的身体实验。他们如此地大张旗鼓,但是,同样奇怪的是,他们这样的实验好像完全激发不起英国哲学(理论)的兴趣。英国哲学(理论)对此也关上了大门。英国这样的身体艺术实验,只是和同时代的法国哲学产生共鸣和呼应。如果说,法国存在着一个以阿尔托和巴塔耶为开端的身体哲学传统的话,那么,在英国,同样存在着一个以培根和他为代表的伦敦画派为开端的身体艺术的传统。

38、培根12岁入剑桥大学,后担任女王特别法律顾问以及朝廷的首席检察官、掌玺大臣等。晚年,受宫廷阴谋逐出宫廷,脱离政治生涯,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写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论》。另外,他以哲学家的眼光,思考了广泛的人生问题,写出了许多形式短小、风格活泼的随笔小品,集成《培根随笔》。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39、事实上,培根的艺术拿来和哥雅(Goya)或是早期的爱森斯坦(SergeyEisenstein)比较并不恰当,但是与华德·迪斯尼(WaltDisney)相比倒是一致的遵循者。这两人疏离的行为都为我们的社会作了建议,虽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说服观赏者接受。迪斯尼让疏离的行为看起来滑稽而有情感,因此是可接受的。培根的解释如前所述,是将此类行为变得十分糟糕,所以提出拒绝与希望两者都是无意义的。两人作品中令人惊奇的相似性——肢体方式是扭曲的,身体的所有轮廓,背景形体的关连,采用简洁的西服,手的姿势、用的颜色的范围等——是两人对相同的危机有相同的互补态度。迪斯尼的世界也逞张着自大的暴力,经常会有可预期的巨大灾害。人物有着人性与紧张的反应,但是他们缺乏心智。假使我们只阅读并相信字幕的解释——再也没有别的了,迪斯尼的影片或许会和培根的绘画一样震撼人心。一般认为培根的绘画里没有任何批判,对任何实际寂寞的经验、对身心上的痛苦或是形而上的怀疑无话可说,对社会关系、官僚体制、工业社会或是二十世纪的历史都不与置评。去评论这些事情,必须先有自我醒觉(consciousness)。培根的画显示「疏离」会唤起一种对绝对形式的渴求——这是无意识的。培根的作品不是表达而是印证这始终如一的事实。

40、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被高级法庭判处罚金四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终生逐出宫廷,不得任议员和官职。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41、范晓楠|《景观社会的图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洲绘画研究》

42、有的知识只须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地读。有的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看他的笔记摘要就行了。但这只限于质量粗劣的书。否则一本好书将象已被蒸馏过的水,变得淡而无味了!

43、书名:LucianFreud/弗洛伊德全集

44、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墨子名言英文翻译(精选32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