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诗的特点风格(精选45句)
孟浩然的诗的特点风格
1、一是观照的唯心与逐物的不同。在王维笔下,他往往把人隐藏在景物之后,用心去拍下一幅幅精美的山水小品,人是隐于景物之后的,人不出场。而孟浩然的许多诗,多作于旅行途中,移步换形,流动感非常强。如果说,王维的诗是无我之境,那么,孟浩然的诗更多的是有我之境。比如,王维的《鸟鸣涧》这样写道:
2、[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
3、而孟浩然则不一样,他营造的意境多为闲远型的。我们来看一下孟浩然的《晚泊浔阳望香炉峰》:“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这首诗也是写山寺的,一开始,就“挂席”而来,悠然远望,庐山香炉峰进入了视线。诗人用“都未逢”“始见”,表明了向往之情。在前面所说王维诗的“冷”和“咽”的诗眼之处,孟浩然用了“远公”的典故,就是东晋的名僧释慧远。释慧远当时住在庐山东林寺,所以孟浩然写他,就是仰慕慧远的超尘绝俗,怀着步其后尘的愿望。这里,他的思维是发散的,意境显得闲放而悠远。尤其是最后两句:“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这个“空闻钟”与王维那首的“深山何处钟”不一样。日暮时分,钟声悠然响起,从山上传到江边,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这与“深山何处钟”所写的不知钟在什么地方响,显得很幽深、很僻拗的感觉不同。所以沈德潜就赞叹孟浩然这首诗:“此天籁也,已近远公精舍,而但闻钟声,写‘望’字意,悠然神远。”(《唐诗别裁集》卷一)孟浩然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洛下送奚三还扬州》)、“倘因松子去,长与仙人辞”(《寄天台道士》)等,都表现了这个特点。所以贺贻孙说孟诗“逸宕之气,似欲超王而上”(《诗筏》)。
4、孟浩然于是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江南的名山古刹。46岁时,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政治上的困顿失意,使他在痛苦失望后当年返回襄阳,以隐士终身。诗风的清与淡盛世求仕不得,万念俱灰,于是诗人就寄情于山水之间,陶醉于美丽的大自然之中。因而他的山水田园诗显现着一种质朴的自然美,始终保持着自然美的诗歌境界。
5、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孟浩然的诗的特点风格)。
6、A.诗首联从正面写“所欲”,颔联从反面写“不欲”,颈联则写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
7、E.两首诗都给予了孟浩然以高度评价,一代诗仙和一代诗圣都为孟浩然作诗,可见作为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孟浩然实至名归。(孟浩然的诗的特点风格)。
8、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此诗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9、A.第一句描写孟浩然,“吟魂”一词凸显了诗人沉醉诗境的苦吟特点。
10、(注)①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②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
11、C.四句中,“明君”指王昭君。即使马上把琵琶送给王昭君谱曲弹奏,琵琶声再响亮高亢,也无法传到万里之外的胡地,写出胡地的遥远。
12、颈联写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因夜寒而吞声,暗示朋友还未到家,透露出诗人若有所失的心情。
13、C.“夕阳沉”点明天色已晚,既写出听琴者的浑然忘我,也衬托郑愔的高洁。
14、(答案)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15、从语言特点来说,本词音律谐婉,自然清新,有着柔婉之美,如“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等。
16、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17、A.本诗的首联通过写北斗的转动显示时间的推移,节序的更替,暗中扣题中的“元日”。
18、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9、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21、C.文中两次写到孟浩然醉酒不见人,意在说明孟浩然出仕不成不能全怪别人,他自己醉酒误事也是原因。
22、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即景龙二年(708)至先天元年(712)间,故题为“夜归鹿门山”。
23、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24、D.全诗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抒写融融春光里无尽的感慨,自然而传神地表达JLH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6、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可谁见过孟浩然这样隐居的呢?姚长史不胜慨叹:“孟浩然乃真正大隐啊!”
27、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8、C.“岩扉松径”与前句“栖隐处”相照应,是表现隐逸生活典型的意象场景。
29、(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
30、B.首联中诗人心怀“一丘”“三径”,却苦于无资经营庭院,表现他渴盼隐逸却又不甘隐逸的矛盾心情。
31、A.“木叶纷纷下”一句,诗人在“木叶下”三字中嵌以“纷纷”二字,突出了落叶之多,与“暮秋”这一节候契合,遣词用字生动、准确。
32、(注)沅水:沅江。武冈:县名,在湖南西部。
33、总体来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从初唐盛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的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多地表现了生活,并继承了谢灵运的传统,开创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河。
3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如叙家常,显得轻松自然。“黍”是田中所收,“鸡”是家中所养,二者正契合“田家”二字。又因为“鸡黍”是田家美食,只具鸡黍而无其他,不讲虚礼与排场才是至爱亲朋之间感情自然的表现。
35、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36、小编今天向大家介绍孟浩然这首《夜归鹿门歌》。它是孟浩然隐居鹿门时创作的写景抒怀诗。整首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先动后静,以动衬静,写出鹿门清幽的景色,表现诗人恬静的心境,同时在清闲脱俗的隐逸情趣中也隐寓着孤寂无奈的情绪。
37、第二联,前句承“渔梁”诗意,是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后句承“山寺”诗意,写自己回到鹿门。这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38、B.孟诗颈联上句以日色下的秋云衬托远远而来的江潮,下句借浮于天际的渤海表现潮的浩阔,充分表现出大潮的澎湃激荡。
39、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40、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41、第三联,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
42、A.李诗首联即点题,“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
43、C.颈联通过写白天诗人和农父一起扶犁耕作,傍晚诗人荷锄伴牧童一道返回村庄的田园生活,展示了一幅田园牧歌图。
44、浩然隐居自适,偶写羁旅愁思,诗风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其诗风特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