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精选27句)
杜甫诗三首
1、这时的唐王朝,仓廪充实,国力强盛。但也隐伏着危机。唐玄宗好大喜功,开拓边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杜甫对此也有一些预感。但这一时期,他过得主要是游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这一时期他流传下来的诗作不多,可见的只有二十几首,多是五言律诗和五言古体。 (涉世不深)
2、在这八首诗中,无论以内容言,以技巧言,都显示出来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了一种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
3、(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和语言。首先要准确把握姜夔诗句的形象特点,再从杜诗中找相关诗句。姜夔诗歌第一句中的“胡沙”与杜诗中的“朔漠”呼应,“月夜归来”与杜诗中的“夜月魂”呼应。
4、(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章法上,“丛菊”暗承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所隐示的季节特征,“孤舟一系”则由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生发二处(因波涛险恶,不能顺流东下回归长安),呼应巧妙而针线绵密。
6、《蜀道难》化用张载“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表达对国事的忧虑的句子是 , 。
7、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借事抒情。现实中,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让诗人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
8、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首联写昭君出生地。诗人发挥想象力,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为昭君出场营造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形势。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
9、(1)南宋词人姜夔的咏梅名作《疏影》中这样写道:“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珮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它是对《咏怀古迹(其三)》中哪几句从形象上的丰富提高?
10、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
11、第二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泰山,巍峨高大。泰山如何巍峨?作者也没有明写,而是说“山北和山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暗一明两部分”,一个“割”字便将泰山参天入云的雄伟气势烘托了出来。
12、(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13、以互动式探讨、研究为主课堂教学。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14、答曰: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诗人,他颤颤地站在深秋的季节,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忘?“。
15、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16、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 ”,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 ”,他亦被称为“ ”作品集有
17、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18、(1)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试从意境、情感的角度赏析。
19、《蜀道难》开篇以蜀地方言为全诗奠定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
20、第一步: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1、从:跟从,随从的意思。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2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3、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转入直接抒写羁旅之情。“丛菊两开”,指离蜀地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的飘零。“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
24、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25、《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26、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背景(时间地点等))大历三年(768)冬十二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一路后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