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原文(精选65句)
论语学而篇原文
1、zǐyuē:“dàoqiānshèngzhīguó,jìngshìérxìn,jiéyòngéràirén,shǐmínyǐshí。”(论语学而篇原文)。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诗经》中的原话,相当于“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意思。
3、有朋自远方来:朋,同类也。志同道合者,知慕于我,自远来也。或以方来连读,如言并来,非仅一人来。当从上读。
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5、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6、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7、曾参说:“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的功课,是不是用心复习了呢?”
8、 zǐ yuē :“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 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 。”——《 lún yǔ · wéi zhèng piān 》
9、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10、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有钱而能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有钱而又好礼的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就能联系到其他事上。”(论语学而篇原文)。
1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务者求也,本即根本。君子修道必求其根本,本立,则得其仁,得其大道。何谓根本,孝弟是也。
14、zǐyuē:“jūnzǐshíwúqiúbǎo,jūwúqiúān,mǐnyúshìérshènyúyán,jiùyǒudàoérzhèngyān,kěwèihàoxuéyěyǐ。”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出门前,应该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担忧记挂;回到家,应该先当面见一下父母,报个平安;虽然子女有出息,父母会高兴,但是父母辈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么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稳稳当当,一生没有灾秧。
17、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érbùzhōnghū?yǔpéngyǒujiāoérbùxìnhū?chuánbùxíhū?”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9、zǐyuē:“qiǎoyánlìngsè,xiānyǐrén!”
20、“谄(chan)”,《说文解字》:“谄,谀也”。《说文系传》:“佞言曰谄”。《左传.襄三年》注:“谄,媚也”。这里相当于“屈尊奉承”、“屈尊巴结”的意思。
21、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22、(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2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5、(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7、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8、(译文)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29、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0、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3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2、《宪问篇第十四》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弟子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著作。
33、但是要学什么呢?要先从学仁开始。换句话说,学习的第一步要先端正心态.要先去利益别人、利他才是出路。果然有这个利他的胸怀,学什么都能够帮助自己,也能够帮助大家,从而提升自己的内涵。也因为帮助大家。大家也会对我有所提升。我也会从这个人生的旅途上,自己也能够开创出路,大家也能够帮助我开创出路,所以学仁是非常重要。
34、子禽问子贡说:“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这个国家的政事。那是求人家告诉他的呢,还是人家主动说给他听的呢?”子贡说:“夫子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和谦让得来的。夫子的那种求得的方式,大概是不同于别人的吧?”
35、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待政事,并且讲究信用;节省费用,并且爱护人民;征用民力要尊重农时,不要耽误耕种、收获的时间。”
3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7、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8、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9、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40、你看光这么样的解经,就是很多注解、几百家注解都不会注得这么精要。可见雪公老师啊,他注解经典的这个能耐。尤其在1972年或者是1980年,从讲论语的时候,能够根据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徐英的《论语会笺》,乃至陈树德的《论语集释》,在几百家的论语注解里面,择宗义趣,前后贯穿,通达人情,旨归内圣外王之道。那是太精彩了。
41、可见这些孔子的后辈呀,他们虽然晚来圣门学习,但是他们的求学的热忱以及他们求学方向的笃定,都给他们有一番很好的气象去进入孔门,成为大贤。
42、孔子说:“君子,不追求饮食的饱足,不追求居住的舒适,做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亲近有德之人来匡正自己,这样就算得上好学了。”
43、(译文)有子说:“约定符合义,说出来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恭敬要合于礼,这样就能避免耻辱。依靠关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44、根据书上的字面,顺着注释来看,就是这样讲的。所以几百年甚至千多年以来,不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四书反感,过去的读书人也对四书反感。因为它变成了宗教的教条,硬性的法律,非遵守不可。
45、第二点接着下来,是说做学问的人要准备一件事,就我个人研究,有个体会——真正为学问而学问,“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杀头也不干,所谓“仁之所至,义所当然”的事,牺牲自己也做,为世为人就做了,为别的不来。因此为学问而学问,就准备着一生寂寞。我们看历史——即看孔子就知道。孔子一生是很寂寞的,现在到处给他吃冷猪头,当年连一个“便当”也吃不到。但是他没有积极去求富贵。怎么知道这一套他不来呢?因为他明知当时有拿到权位的可能,乃至他的弟子们也要他去拿权位。因为孔子时代中国人口只有几百万人,在这几百万人中,他有三千弟子,而且都是每一个国家的精英,那是一股不得了的力量。所以有些弟子,尤其是子路——这个军事学的专家,几乎就要举起膀子来:“老师,我们干了!”那种神气,但是孔子不来。为什么呢?他看到,即使一个安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没有完成,是不能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上解决问题是要靠思想的纯正,亦即过去所谓之“德性”。因此他一生宁可穷苦,从事教育。所以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46、(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47、 zǐ yuē :“ wēn gù ér zhī xīn , kě yǐ wéi shī yǐ 。”——《 lún yǔ · wéi zhèng piān 》
48、(译文)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49、(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50、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d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
5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2、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5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4、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样可以算不错了。只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然富裕却又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后磨光’,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55、程树德(公元1877年---公元1944年)《论语集释》:“论语补疏:此注‘固’有二义:一为蔽,一为坚。蔽之义为暗。曲礼‘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郑氏(笔者注:郑玄(公元127年---公元200年))注云:‘固,谓不达于礼。’不达于礼是为蔽塞不通,此固所以为蔽也。不学,故不达于礼;学则达于礼。‘一曰’者,别为一说。不固,为学不坚固。由于不重,与蔽之训适相反。皇侃(公元488年---公元545年)专用后一说,已失孔氏(孔子)之旨。其解‘蔽’字之义,则云:‘蔽,犹当也。言人既不能敦重,纵学亦不能当道理。’此既不明‘蔽’字之义,又不合坚固之义,而以蔽固之解与‘一曰’云云相牵混,非也。‘一曰’二字是何晏(?---公元249年)兼存异说,非亦孔安国(公元前156年---公元前74年)注”。
5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57、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58、(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59、在现实中,想做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难。想做到“贫而乐,富而好礼”,更难。
6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1、(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62、有子说:“为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很少。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好造反,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仁道就有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啊!”
63、学者读《论语》,当知反求诸己之义。如读此章,若不切实学而时习,宁知不亦悦乎之真义?孔子之学,皆由真修实践来。无此真修实践,即无由明其义蕴。本章学字,乃兼所学之事与为学之功言。孔门论学,范围虽广,然必兼心地修养与人格完成之两义。学者诚能如此章所言,自始即可有逢源之妙,而终身率循,亦不能尽所蕴之深。此圣人之言所以为上下一致,终始一辙也。
64、zǐgòngyuē:“pínérwúchǎn,fùérwújiāo,hérú?”zǐyuē:“kěyě。wèiruòpínérlè,fùérhǎolǐzhěyě。”zǐgòngyuē:“《shī》yún:‘rúqiērúcuō,rúzhuórúmó’,qísīzhīwèiyǔ?”zǐyuē:“cìyě,shǐkěyǔyán《shī》yǐyǐ,gàozhūwǎngérzhīláizh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