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是(精选79句)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1、l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2、l 冉求曰:“非不悦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3、l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4、l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八佾》)
5、C项:孔子是我国首倡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与题干不符,排除。
6、学而优则仕,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
7、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才能学好新知识。
8、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原则。
9、本题考查教育学历史人物。ACD三选项的内容都是孔子的教育言论。中国战国时后期墨家对知识的一种分类。他们将知识按其来源分为三类:“知:传授之,闻也。方不(障),说也。身观焉,亲也“(《经说上》),即亲知、闻知、说知三种知识。故选B
10、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11、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孔子提倡启发诱导教学法,目的在于训练弟子的思考能力。孔子认为,应该引导弟子积极思考探索新知识,激发弟子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弟子的思考能力。或在弟子遇到疑惑时,摆明道理正确引导,让弟子深入思考,举一反三。时至今日,启发诱导教学法在我国当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家要求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堂导入环节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2、再看这2007年写的,我还在想,有教无类什么时候能实现呢?
13、l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诸?”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14、l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不如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15、l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16、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7、 孔子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现状,来决定教什么。不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同样的东西。这一点,与儒学宗教化以后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18、《礼》又称《士礼》,传于后世称为《仪礼》。孔子认为,礼是立国之本,在社会生活中有重大的作用。
19、l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朱熹:《四书集注》)
20、(2)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孝慈则忠。(《为政》)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3)忠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民无信不立。(《颜渊》)
21、l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22、l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述而》)
23、孔子的教育思想。听完语音别忘记继续往下看,最精彩的一般都在后面哟!
24、 孔子不赞成用同样的标准和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来确定学什么和怎样学,或者是根据孩子的自身客观条件来判断他值得教育还是不值得教育。教育不能搞一刀切,应该因材施教。
25、教育方法:学思结合、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26、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27、l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28、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29、l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尤病诸。” (《宪问》)
30、(解析)《学记》是战国后期出现的一部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其中的“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长善救失”“藏息相辅”“师严而道尊”等思想,至今仍然有着积极意义。
31、(解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不是孔子提出的观点。
32、(解析)《学记》是世界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因此是我国出现的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文献。
33、还有以前我在看《雍正王朝》的电视剧的时候,写了一段话,曲解圣贤意,枉作读书人,读书读好书,莫作迂腐人!读了一辈子书,不知道读的是什么,还之乎者也的在那说圣贤云,老以圣贤为标榜,不知自己去做圣贤事,难道这就是圣贤教导的吗?!有写上进的人,要把圣贤的道理想上发展,完善,可是自以为是的圣人门徒的老夫子们却祖宗章法不可废,圣人之说不可改,岂不知,他们在保守自己的陈腐观念的同时,其实也是背弃了传统,委屈了真理,读书就要明理,明的什么理,明的当然是大道理,但大道理从何而来呢,还不是从小道理而来,而现在有些人就抱着大道理不放,而把基础给丢掉了,这怎么行呢?!一棵大树无论长的再繁茂,要是根部出现了腐烂,那还能长久下去吗!这只是我看电视剧的感言!但是从这我也想到了《论语》里《为政》的一句话,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从这我们也可看出,孔子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他是有创新的,而这句话我想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尤其对老师!而在继承传统,尊重的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最早的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还有春秋的诸子百家,还有汉朝,还有唐宋明清,我们都可以看到创新的影子,而这些创新都是在我们那广袤的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深入人心!还拿椅子来说,就是创新的结果!而这样的创新,在唐宋表现的尤其明显!交子,世界的第一张纸币,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还有我们国乐也是在创新中得意发展的啊!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遵循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优良的传统了吗,我看没有,我想,这对我们的教育者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教育不是死框框,我们的教育者们要不断的给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它保持活力,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所倡导的!而老师们也要放下架子,去贴近学生,向学生学习,我想这也才能突出教育的本色!这也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教育的本意啊!
34、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
35、关于教育目的:致力于通过教育培养一批“士”和“君子”以完善人格为教育的首要目的。
36、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孔子的教育思想。
37、(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38、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39、l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40、其实,我们的先师孔子就说过“有教无类”,虽然已过了几千年,可现在还有指导意义,现在,有的老师也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可是有哪一个是这样做了!如果真是这样做了,现在也不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
41、第三 孔子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42、l 创立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
43、l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宪问》)
44、孔子指出来,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要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了品德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
45、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孔丘了解学生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谈话,二是个别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6、l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47、孔子提出了儒家学说,尽管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而《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8、l 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49、(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A项正确。
50、l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述而》)
51、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52、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53、关于教育对象: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54、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强调“学以致用”。
55、有教无类:让平民子弟也能接受教育,促进社会发展。
56、回复”面试“ 可获得面试密训课程信息及中冠名师在线指导
57、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58、孔子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承两千多年,一直指引着中华民族教育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现代教育发展。
59、l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子路》)
60、孔子早年虽也“尝为委吏”,“尝为乘田”,但自从“大夫之后”,大收学生以来,即纯以讲学为职业,为谋生之道。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了教师这个社会阶层,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孔子第一次明确主张了老师的专职性,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6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62、l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3、 ①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提出有教无类。
64、提起孔子教育思想,自然想到“治国安民要靠教育”“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等,涉及包括教育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对象、德育及教师素质等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这些震古烁今、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经过历代传承至今,是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宝贵财富,对现代社会教育仍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仍是当今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思想。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并将此作为其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指不分贵贱、贫富、种族、国别和年龄,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孔子认为,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并履行师生见面流程,就可以拜师学习,成为其弟子;其弟子有贵族子弟孟懿子,也有“贱人”仲弓,“鄙家”子张,有家累千金的子贡,也有捉襟见肘的原宪和穷居陋巷的颜回。孔子的教育对象不论出身贵贱,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满足了平民渴望接受教育的愿望,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当时社会的正向发展。
65、l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
66、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67、l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路》)
68、 美国的高收费的私立学校,为孩子和孩子家长提供高品质的教育管理服务。这类学校不仅收费高,以致于普通的美国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而且管理极其严格,如果孩子的智力水平不达标也根本适应不了。只有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和良好的家庭背景的美国家庭,才选择这样的学校。这类学校,不仅教孩子们学很多很多的知识和技能,还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精英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美国的私立学校和中国的私立学校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中国的私立学校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是不一致的。
69、“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70、l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
71、教育主体:孔子是中国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的人,在他之前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并以此谋生的人是不为我们所知的。
72、教育内容特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人事,轻视武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73、由这我又想起了韩愈在《师说》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我们的老师做到了吗?!首先是要传道,象孔子在《论语》那样教导学生们做人!其次才是授业,教给学生知识,然后还要解答学生在人生中出现的问题,不管是知识上,还是做人上!而我们现在的老师做到了吗,我看没有吧!!!现在的学校都往往把学生如何能更多的获取知识放在首位了,我想现在学生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关!象最近电白中学出现的惨案,正是在这方面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这个深刻的教训,是要所有教育者牢记终生的!不要以为你给学生以知识就足够了,那他不懂做人的道理,他的知识,也往往是最危险的!而怎样去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我想老师们多去看看《论语》,在这里你会得到很多的!
74、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75、关于道德修养: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76、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77、l 意: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8、l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